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是叛逆的,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很多特点。我们来看看关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相关资料。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显著的智力发展。
到了青春期,由于大脑功能的不断增强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日益增多,他们的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此期间,他们的感官灵敏,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不断增强,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显著提高。青少年逐渐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有独到的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
第二,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或自己与周围人关系的认识。当个体进入青春期后,随着对外界认识的不断提高和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开始关注和评价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人格品质,并依靠这些来支配和调整自己的言行。
第三,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意味着性功能的逐渐成熟。这种变化体现在性意识的心理觉醒上。所谓性意识,一般是指青少年对性的认识、体验和态度。性意识的觉醒意味着青少年开始意识到两性之间的差异和两性之间的关系,但也带来了一些特殊的心理体验。比如,一些青少年对自己性特征的变化感到尴尬和不安,对异性的变化表示好奇和担忧。中学生早恋很普遍,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第四,情感发展与现实的矛盾
青少年在情感发展过程中丰富的心理特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错综交织,构成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各种矛盾。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青春期阶段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年龄范围为11,12-17,18,大致相当于初中和高中。通过这一时期的发展,个体的身体发展、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日趋成熟。
一、青春期生理发育高峰期
青春期属于一个特殊的时期,由于其发展非常复杂,充满矛盾,所以也被称为“困难期”和“危机期”。其主要特征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觉与半成熟现状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以及这些矛盾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
(A)外表的变化
1.身高:身高的快速增长是青春期儿童身体变化最明显的特征。在青春期,年平均身高约为6-8厘米,甚至高达10-12厘米。同时,身高增长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一般成长最快的时期是女少年12岁,男少年14岁。
2.体重是身体发育的另一个重要标志,也存在性别差异。女性青少年体重增长的高峰在12-13岁,年均增长4.5公斤;男性青少年体重增加的峰值是14岁,平均增加5.5公斤。
3.头面部:进入青春期的学生的头面部特征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首先,与童年时期相比,头部骨骼的生长速度明显放缓,童年时期头大身小的特征逐渐发展成为成年人的身体特征。其次,额头下发际线逐渐后移至头顶和太阳穴,嘴巴变宽。原本薄薄的嘴唇开始丰满起来。
总之,经过青春期的加速成长,孩子的体型和五官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这种变化,他们的身体形态已经开始接近成年人,生理机能也在加速成长中迅速增强,使其机能发育开始走向成熟。
(B)性发育和成熟
生殖系统是人体内最新的系统,它的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
1,性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
一进入青春期,生殖器官的发育速度直线上升。女性主要表现为乳房隆起、体毛、骨盆变宽、手臂变大,男性主要表现为胡须、喉结突出且噪音低、体毛明显等。第二性征的出现,凸显了男生和女生在体征上的差异。
2.性功能成熟
生殖系统的成熟标志着人类生理发育的完成。性腺成熟导致女性月经,男性遗精。月经初潮的出现是年轻女性身体发育即将成熟的标志,发生在10 ~ 16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13岁。同时卵巢也在发育,一般到18岁达到成熟水平。男性的性成熟比女性晚。一般男性性腺和睾丸在13岁左右开始迅速生长,第一次遗精出现在12岁至1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4岁和15岁。
二,心理发展的矛盾特征
青春期急剧的生理变化冲击着心理发展,使得这一阶段身心发展失衡。身体上的快速成熟让孩子有了成年的感觉,而心理上相对缓慢的发展让他们还处于半成熟状态。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是青少年心理活动中各种矛盾的根源。青少年心理活动的矛盾现象可以概括为:
(一)心理上的成年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身体的快速成长,性功能的快速成熟,让他们在心理上体验到自己已经成熟,决定自己是成年人,这就是成年感。有了成人感,我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属于成人水平,应该受到社会、环境和周围的平等对待;有了成年感,就要求有与成年人相对应的社会地位,就渴望社会、学校、家长给予他们成年人的信任和尊重。由于心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心理层面还处于从幼稚童年向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实际上,儿童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社会经验都处于半成熟状态,所以他们自身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实际的心理发展水平是有矛盾的,也就是成人的感觉和半成熟状态的矛盾。这是发展的矛盾,生活的矛盾,也是青春期的孩子无法回避的最基本的矛盾。
(二)心理断奶与精神信任之间的矛盾
成年感使他们的独立意识强烈,他们要求摆脱成年人尤其是父母的羁绊,在精神生活上有自己独立的决定权;其实,面对很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他们还是希望从大人那里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三)心理闭锁与开放性的矛盾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闭锁,往往使他们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向外界,主要是向成年人表露,这是成年感和独立感造成的。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个时候的孩子认为大人不理解他们,但是对大人不满和不信任,增加了他们的闭锁。但与此同时,孩子的很多烦恼让他们感到孤独和寂寞,他们希望和他们交流,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这种豁达的欲望让他们非常愿意向同龄的朋友吐露心声。事实上,他们也想和他们认为可以信任的成年朋友交谈。
(四)成就感和挫折感的交替
青春期的孩子通常要大胆能干。如果你获得成功或好成绩,你会享受一种超越平均水平的优越感和成就感。遇到失败或者失败,就会有挫败感。这两种情感体验经常交替出现,一会儿激情满满,一会儿又总是萎靡不振。
第三,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进入青春期后,相对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心理发育还是滞后的。这种矛盾给初中生带来了苦恼,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把很大一部分思想从一起玩耍的客观世界中抽离出来,重新指向主观世界,使自己的意识形态重新进入自己,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导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密切关注自己的外表和星座。
对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兴趣首先表现在关注自己的身体形象,渴望了解自己的身体外貌,如身高、胖瘦、体态、外貌品味等。他们喜欢对着镜子研究自己的外貌和体态,关注自己的衣着和举止,关注别人对自己打扮的反应,因为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外貌特征会产生极度的焦虑。成熟的速度(早熟或晚熟)也容易影响对自我形象的理解。
2.深度关注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一直影响着他们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在群体中的社会地位、自尊等情绪,并逐渐影响着他们的自我评价。
3、非常在意自己的性格和情感特点。
青少年对自己的认识还表现在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和自我情绪的过度关注。他们把自己想象成“独特的自己”,把周围的人当成“想象中的观众”。似乎这些想象中的观众随时随地都在关注和观察着独特的自己。我常常主观地把自己的自我欣赏和自我感觉的缺失投射给身边的人。这种夸大自己感受和经历的现象,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自我中心倾向。
(二)情绪变化的特点
1,无法控制的情绪波动
青少年的情绪表达有时相当激烈、粗鲁甚至失控。有人形容为“狂风暴雨”,人们认为平常的对错,却在他们身上引发了高强度的反应。他们的情绪有时高涨热情,有时消极抑郁孤独。这些烦恼和激情是他们无法控制的。如果负面情绪转化为情绪,就会长期处于焦虑的情绪背景中。在这种心态和情绪背景下,遇到不满、挫折或对抗时,很容易突发情绪,尤其是在父母面前。虽然冷静下来会后悔,但是经常会复发。作为父母,要善于理解他们的情绪状态,理解他们的困境,而不是“硬碰硬”,要善于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2、青春期躁动
随着第二性征和性功能的发展,出现了性好奇心和接近异性的欲望。由于环境和舆论的限制,这种模糊的好奇心和欲望感不得不被压抑,往往会产生莫名的烦躁和焦虑。这是青春期的突出问题。他们要面对性骚动带来的欲望,他们要面对压抑,他们要在别人面前掩饰。如果在与异性的关系中,某种行为受到指责和批评,他们也会有压力。因此,他们经常会感到烦恼和烦躁。家庭中经常会因为这样的事情发生矛盾或者严重的冲突,甚至导致离家出走等事件。
(三)第二段阻力
反抗期的儿童反抗主要是指儿童对父母的信任与自主性之间的纠结,以及儿童与赞成反对的父母之间的冲突。这种状态的延续就是抗战时期。三四岁的孩子处于第一反抗期,初中少年(由于发展不平衡,也可提前或延迟到高中初期发生在小学高年级)进入第二反抗期。第一消极阶段对独立性的要求主要在于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行为的自主与自由;第二个反抗期,对独立的要求是全面的,从外在因素到内在因素,从行为到人格独立。第二个反抗时期的主要表现:
(1)硬抗。表现出强硬的态度和粗鲁的行为。
(2)软抗。表现出冷漠和不在乎。
(3)迁移的阻力。有时候我会拿其他成年人出气。
(四)人际关系的发展
1,对等关系
小学五六年级是同伴关系依从的高峰期,也就是帮派现象,表现为六七个孩子经常在一起交往、玩耍。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开始需要一个可以倾诉烦恼和保守秘密的地方。这样原来的帮派已经可以满足这个需求了,交友范围开始缩小。一般初中生只有一两个最好的朋友,而且是同性。
进入青春期后,男女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呈现出先疏远后接近的行为模式。在幼儿期和儿童期,儿童之间的交流一般是中性的,而青春期的学生,随着性意识的觉醒,开始逐渐对对方产生兴趣。起初,他们对异性的兴趣是以相反的方式表达的,表现出冷漠、轻蔑,甚至是不友好地攻击对方。到了初中阶段,男生和女生逐渐开始相处,但一般都不会表现出对right的感情,大部分都成了永久的秘密。
2.与父母关系的变化特征
青春期的孩子通过反抗期走向自立。进入初中后,不再延续以父母为榜样的态度。而是看到父母也有很多缺点,对父母的信任度降低,而抵触情绪增加。同时,由于自身的洞察力和理解他人能力的发展,他们能够从人的整体性格中综合评价父母的优点和缺点,认为父母尽管有缺点,也应该受到尊重。
3.与教师关系的变化特征
在小学生眼里,老师还是有权威地位的。但是到了初中,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学生不再盲目接受一个老师,他们开始对老师进行评判。初中生最喜欢的老师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热情善良,关心学生,知识渊博,讲课有趣等等。他们会努力学习自己喜欢的老师教的科目;而且不喜欢的老师教的科目都是排外的。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一.过渡
中学生处于从婴儿期到成熟期的过渡时期,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这种过渡主要表现在身心发展既有婴儿期的特点,又有成熟期的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此外,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各种心理特征逐渐向成人靠近。
第二,闭锁
锁定是相对于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活动的一致性而言的,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一些内隐和外显的特征。中学生的心理逐渐表现出闭锁的特征,这意味着他们的内心世界越来越复杂,不再轻易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第三,社会性
随着中学生活动的社会性增强,他们越来越关注社会生活,同时社会环境对其社会化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第四,波动性
由于经验、知识等条件的限制,中学生的心理观呈现出动荡的特点。比如他们对情绪波动很敏感,容易走极端。他们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也非常敏感,情绪波动性很大,激情往往占据相当的位置。
动词 (verb的缩写)独立性ˌ自立性
随着生理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中学生开始有“成人”的感觉,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和社会教育中表现出一定的成人模样,渴望别人以成人的身份尊重和理解自己,独立自主意识增强。
不及物动词不平衡
中学生身体发育成熟,但心理发育相对落后。他们的知性、情感、道德、社交都还在人格化的过程中,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标准。中学生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不同步,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