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解读

木渎古镇,别名都川、胥江、湘西,位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古城西部,地处太湖流域。是江南著名景点,被誉为“吴中第一镇”、“江南第一”。木渎古镇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汉族水乡文化古镇,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接下来我整理了关于苏州木渎古镇的导游词,供大家阅读欣赏!

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1

欢迎大家来木渎古镇旅游!木渎位于苏州市西南10公里,距太湖5公里。是太湖十三景,以吴越遗迹、山林奇石风光、木渎古镇为特色,兼具山之胜、园之美。

现在,我们去木渎古镇看看吧。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石牌坊。上方写着“瑞门必胜”四个字。也就是说,当我们踏进这个吉祥的大门,就走进了古镇遥远的历史画卷。说到木渎的“古老”,我来说说它名字的由来。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了讨好美女石,在这里大兴土木,建了亭子和婴儿宫。木材源源不断,这一带的河港都被堵死了,这叫“积木堵”。“木渎”之名由此而来。

这条河虽然外表并不奇怪,但在春秋时期的历史上却很有名。为了讨伐楚国,吴王从陆路挖掘了这条全长230多公里的人工运河,通过水路出兵,出奇制胜,取得了“五战五胜”的辉煌战果,从而奠定了春秋时期吴国霸主的地位。因为这条运河是伍子胥提出来的,有很多人领导,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它叫做“胥江”。

这条河边的长廊叫棚子,全长175米。在靠河的同时,棚子与居民区融为一体,为菜农、船民和街头卖菜的路人提供了便利。夏天不暴晒,下雨天不淋雨,所以很受欢迎。远远望去,百米棚子显得错落有致,高低不一,宛如姑苏园中的一条有水长廊,婀娜多姿,平添几分美感。

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有两座桥,一座叫“斜桥”,一座叫“转香桥”。这两座桥横平竖直,坚固无比,而且是相互搭起来的,所以也叫“双桥”。请看一看。来自太湖的胥江和来自广府铜坑的香溪河在斜桥下汇合,一清二浊,形成明显的分水岭,是木渎著名的十景之一。

木渎不仅是一个古老的水乡,而且因为镇上有许多私家园林而有“园林之乡”的美誉。我们现在要去参观的是以“江南三雕”著称的私家园林“二号公馆”。

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2

冯桂芬是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因为在道光二十年(1840)考上了庚子科二等,所以被称为二等府。

第二处占地约十亩。其布局为前屋后院,朝北,有照壁、门厅、厅堂、花园,形成纵轴,是典型的清中叶江南宅院园林风格。

主人冯桂芬出生在桂花盛开的时候,故名桂芬。他从小博览群书,对经典和历史都很精通。道光十二年,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认出素未谋面的冯桂芬,称其为“百年难得一见的人才”,将他招入傅系学习,收他为徒。这一年,冯桂芬刚刚23岁。

这是冯宅大厅。叫做“仙芝堂”。这是主人招待贵宾的地方。这个大厅的名字是主人在春风时写的,显示了他胸中的宏伟抱负。厅内陈设古朴典雅,体现了主人的风采。

这是冯桂芬书房的名字,《交泰录》。冯桂芬高中考第二名后留在北京做翰林院编辑。由于对官场腐败不满,他很快辞职回了老家。这一时期,冯桂芬写出了他的代表作《在校抗议》,他针对鸦片战争时期的内忧外患,提出了40条改革建议,其中最著名的是“取西学,制外器”,成为洋务派“以中学为体,以西学为用”思想的先行者,被后来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视为先行者。冯桂芬性格刚强,嫉恶如仇。这幅对联“为官久知书味,而后明言事无难事”,是对冯桂芬为官一生的总结。

郊区邻鲁的建筑结构更为独特,汇集了二等奖屋的木雕精华。首先,屋顶由三个亭子组成,这在江南很少见。其次,在结构承重上独树一帜。两根行走柱不落地,换成短柱,并装饰倒置的花篮,俗称“花篮厅”,既增加了空间,又方便采光。这种集科技与艺术、实用与美观于一体的建筑风格,是当地象山帮工匠高超智慧的体现。

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3

这幅石雕《盛世滋生图》是我们二处的二宝。此画又名《苏州盛世图》,清徐扬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所作,全长1225 cm。主要描绘了康乾盛世苏州的繁华景象,具体内容是“一城一街一镇一村”,而木渎占据一村一镇,所以在民间。

进入内屋,可以看到第二处的第三宝:砖雕门楼。这座砖雕门楼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砖雕都是戏文,如《渔读》《太醉》等,表现了主人崇尚的生活境界。中间是冯桂芬的另一位老师潘题写的“封同德”二字,意为贤淑。

内堂名为芙蓉楼,以“出淤泥而不染”之意表达主人的高尚品格。另外,芙蓉花生命力旺盛,所以也有希望家庭兴旺的意思。

后花园面积很大。花园里有亭台楼阁,点缀着红花绿树。最有特色的是,我们可以登上山顶的寒山阁,远眺。吴中第一山灵岩山跃入眼帘,勾起你对吴王和史故事的无限遐想。

木渎镇有两座“双桥”,现在我们来到了被称为“小双桥”的Xi庵桥和小日晖桥。站在Xi安桥上向东望去,就是百步之外的东安桥。这两座桥精致雄伟,遥相呼应,俗称“姊妹桥”。站在桥上向西望去,便是木渎著名“十景”之一的“江滩渔火”。每到夜幕降临,岸上的万家灯火,天上闪烁的星星和河里的小渔火相映成趣,让人流连忘返。

这是虹桥,建于宋代。每当夕阳西下,向西望去,可以看到夕阳正与湘西、虹桥形成一线。奄奄一息的阳光把香溪河染成了彩色的丝绸,用猩红色的纱覆盖了两岸的白墙白瓦。这就是木渎十景中著名的“虹桥晚照”。

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4

我们现在走在山塘街上,这是一条百年老街,康熙乾隆就是沿着这条街爬灵岩山的。因为山塘街背靠灵岩。面朝湘西,依山傍水,古代有很多达官贵人在此居住。接下来,我们参观了古松园,这是晚清木渎四大富豪之一蔡的故居。

姑松园的主人蔡,早年在上海经营洋货生意。他发展起来后,回老家建房种地,土地肥沃。从这张古松园鸟图可以看出,古松园是典型的清代大宅园林。

穿过门厅,进入天井,可以看到一座砖雕的门楼。门楼上下两层分别镌刻着《老子西游记入关》、《济公扫秦》、《斗破江湖》、《张羽传》、《宁启番牛》等一套历史故事。字是“明韦德新”,两边口袋分别是

这是一个抬梁堂,主人在这里接待贵宾,操办婚丧嫁娶。正殿为仿明建筑,梯栏梁架及内四边有四对白蜡木,形似古代官帽的翅膀,俗称纱帽厅。柏木上刻着各种戏曲和故事。梁头的山雾云雾和梁云是“何铭九高”的图案,生动精致。最有趣的是明代梁架中间的一根方椽上刻有八个琵琶,称为“八音旮旯”,寓意幸福。

这是楼厅,只有五个房间,两边是厢房。因屋檐下端挂有十六个花篮,楼上廊梁上雕有十六只凤凰,故人们称之为“花篮楼”或“凤楼”。凤凰塔是东山雕花楼的早期作品,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如出一辙。这里雕刻的都是吉祥图案,民间称之为“乞口色”。如明代的屋檐,自东向西雕有画、书、信、元宝,称为“书中金屋”;屋檐上雕刻着花篮、盒子、剑、葫芦等。,俗称“黑暗八仙”;厢房屋檐上雕有海螺、风火轮、珊瑚、铜鼓等八宝,雅称“八宝”,楼下是木渎名人馆。它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木渎镇66位历史和当代名人,大家看完之后会对木渎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楼上是书法艺术馆,展示我们木渎的书法。

现在,我们来到了古松园的后花园。在花园的东侧,有一棵罗汉松,有十几米高。这是明朝的遗物。据《武县志》记载,此树已有500多年树龄,故名蔡的“古松园”。不远处,有一棵银杏树,又粗又萌,枝桠挺拔,秋天果实累累,初冬金黄,给前屋后院带来欢乐。

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5

后花园建筑最大的特点是亭台楼阁用双层回廊连成一个整体。置身于双层弯曲的走廊上,你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古松的绿色,还可以看到灵岩山的风景。这样,古松园虽小,却能在情景交融中领略山水之美和自然之趣,不失为苏州私家园林的一朵奇葩。

沿着山塘老街,我们继续向前漫游,四周是静静流淌的香溪河。相传吴越春秋时,石住在灵岩山亭的瓦宫里,每天沐浴香料。此妆水流入山下之河,河水清香四溢,故名湘西。走在湘西,我们感觉就像在2500年前的吴王宫里闻到了花草的清香。

现在我们来到木渎最大的私家花园——尹红山房。

尹红山居是清代乾隆年间苏州郊区的一处著名园林。因其门朝湘西,背朝灵岩,远比其他园林美丽。所以乾隆皇帝每次去江南的木渎游玩,都会去尹红山居,在那里有个花园,可以看戏,喝茶,吟诗。直到夜幕降临,他才会依依不舍地顺着眼前的山塘前行。因此,尹红山房在当地也被称为乾隆皇帝的“民间宫殿”。

这是皇家码头和皇家纪念碑亭。乾隆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751年春,乾隆第一次南巡,御船经过运河,拐进胥江,折进湘西,在此登陆。

甘龙喜欢游山玩水,跳舞和写作,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写诗和题词。当他在山塘街看到这条古道时,不禁被诗情所激动,立刻占据了七律之一。后来,这首七调被当地官员刻在碑上,放在亭中,与对面的明代逸泉亭相映成趣,成为古镇的一大景观。

大概是乾隆《此处一游》之类的诗太多了吧。据说他在位60年,写了41800首诗,平均每天2首。所以后世对他的诗词书法褒贬不一。他自己也觉得诗太多了,说“五集变四万奇,赚了太多字。”但红客大学士柳永的书法,却为后人所推崇,称其为“厚墨宰相”,为一代书法家之冠。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柳永亲笔题写的《尹红山居图》。

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讲解相关文章;

★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

★关于江苏木渎古镇的5个导游词。

★选出江苏木渎古镇5个导游词。

★ 2019江苏木渎古镇五个导游词

★ 5篇介绍江苏木渎古镇导游词的范文。

★关于江苏木渎古镇的5篇范文。

★江苏木渎古镇导游词最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