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农村教育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第一个目标:坚决打赢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战。
目前,西部地区仍有372个县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中60多个县没有普及初等教育,260多个县没有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解决这个问题的任务非常艰巨。完成这项任务,对推进扶贫开发、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境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将按照中央的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两基”攻坚计划,分县落实“普九”和“扫盲”任务。继续组织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用好西部开发资金和国家扶贫资金。同时,也要抓好没有“九年义务教育”县的中部地区的攻关,促使这些地区集中力量尽快实现“两基”目标。为实现五年内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让西部地区的孩子都能上学而不懈努力。
第二个目标:巩固“两基”成果,实现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目标。
我们要做好巩固和提高“九五”成果的工作。要以加强农村初中建设和降低农村初中辍学率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继续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基本消除大班额现象,彻底消除D级危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城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坚持流入地政府和公办中小学优先的原则,认真做好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经济发达的农村要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普九”。要加强对“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的督导评估。已经实现“九五”目标的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要巩固成果,提高质量。经济发达的农村要有高水平,高质量。这些地区还应积极发展农村高中教育和农村学前教育。
第三个目标: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努力实现教育服务“三农”的目标。
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我国农村教育改革蓬勃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的核心是实行“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一方向,积极适应我国农村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的新要求,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满足农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要求。这是发展和改革农村教育的方向和目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农村学校作为遍布农村的公共服务机构,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必须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努力扩大服务覆盖面,树立主动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服务能力。要把农村学校建设成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就业创业的重要基地,成为农村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成为政府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环节,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做出更大贡献。
为了顺利实现农村教育的三大目标,教育部将在今后一个时期采取五项重要措施。
措施之一: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要求,提高农村教育办学和管理水平。
“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新管理体制是促进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今后工作的重点是巩固和完善“国务院领导、地方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为农村教育的长远发展建立稳定的制度环境和制度保障。落实国务院关于“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行”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和建设保障机制,保障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
尽快建立规范的农村教育投入机制,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低于税费改革前并逐步增加。在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要加大对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和扫盲教育的投入。
在各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中,要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责任,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县级财政教育支出不足部分,应当通过转移支付由上级人民政府分担。中央、省、市三级人民政府要逐县确定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负担额和各级政府对困难县的转移支付额,建立本级政府对困难县的专项资金和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将年初转移支付资金指标下达到县,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要求,确保上级财政与教育相关的转移支付资金全部用于教育。
学校收取的杂费应保证全部用于公共支出,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建经费等支出,不得以任何形式冲抵财政预算中的教育拨款。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实行“一费制”。建立健全中小学收费公示制度和学校收费检查制度,加强收费管理,坚决制止中小学乱收费。
此外,要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卫生设施改造和“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二期工程。五年内实现西部地区“普九”基本目标。
第二招:多措并举,不断增强教育服务三农的能力。
第一,协调整合现有农村教育资源,促进农村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农村中小学、职业和成人学校遍布农村,数量多,体系全。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努力把农村学校建设成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基地,成为农村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成为政府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纽带,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城镇化和农村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要统筹农村教育,整合农村现有各类教育资源,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沟通和协调发展,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教育培训网络,促进农村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二是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农村职业教育,大力发展以农民培训为重点的农村成人教育。要重点建设地(市)县示范性职业学校,继续办好县级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中心,充分发挥乡镇职业和成人学校等培训机构的作用。积极拓展农村中小学教育培训功能,实施“日校夜校”、“一师双师”,实现“一校多能”、“一师多能”,广泛开展文化、科技、教育活动。配合培训农村基层管理人员和农村党员。要积极推动农村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以社会需求和市场为导向,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加大改革力度,建立适应农民终身学习需求的灵活多样开放的办学模式。
第三,继续深化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做好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和教材编写工作。继续推进农村中学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提高新型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使农村学生适应未来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培养学生热爱和尊重劳动的观念,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第四,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推进“农科教结合”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高校及其所属科研机构要继续探索新形势下的“太行山道路”,主动为农业和农村培养各级人才,为农村教育培养和培训师资,大力开发和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研究成果,不断拓展为农业服务的渠道和方法,全面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第三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
当前,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充满活力的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二是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引导和鼓励具有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对长期在艰苦贫困地区农村支教、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建立县乡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支教服务期制度;同时,要确保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第三,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在教师中率先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组织。教育部启动了“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将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大规模开展高水平的教师培训,让不同地区的教师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大幅提升乡村教师的素质。要加强中小学教师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四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使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成为每个教师的行为准则。引导教师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塑造自身素质,努力“报效祖国、奉献人民”,为新时期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四招:积极推进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努力实现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
国务院决定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既是关系农村教育长远发展的重要决策,也是推进农村教育改革的难得历史机遇。要按照“跨越、创新、融合、务实”的思路,精心规划和组织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广大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教与学的模式,推动农村教育实现新的跨越;从我国农村教育的实际出发,坚持建设教学光盘和卫星教学观测点,以中西部农村为重点,把项目的实施与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师继续教育和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结合起来,与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巩固结合起来,促进农村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做到统一部署、综合协调。广泛动员东部地区和城市的中小学、高校和科研部门,整合现有教育信息技术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享有,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第五招:大力开展“两帮”(帮扶中西部、帮扶弱势群体)工作,加强对农村贫困学生的资助。
在继续实施对口支援教育“两个工程”的同时,建立东部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对口支援贫困县、本省(区、市)大中城市对口支援贫困县制度,促进贫困地区教育全面发展。开展东部到西部、城市到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办学招生。选择一批东部地区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等方式,为西部大开发培养各类急需实用人才;鼓励和支持东部和城市重点职业学校与西部地区和农村合作办学,或者对口招生,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
进一步建立资助贫困学生就学制度,保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继续做好接受社会捐赠和资助贫困学生的相关工作,组织和引导相关社会团体定期开展助学活动,鼓励通过社会捐赠等方式筹集农村教育发展资金,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和贫困学生就学。做好贫困家庭学生帮扶工作,努力让每一个贫困家庭学生都不失去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进一步扩大贫困地区农村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范围,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