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天后宫?
《奉天通志》载:天后宫位于地仔关(小北关)黄三寺西,建于清乾隆年间,为闽江会馆。
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的天后宫,又叫闽江会馆。位于小北门外,沈阳二十六中一带。它是由一位来自福建的同乡商人跨海来到盛京做生意建造的。这座天后宫庭院宽敞,环境幽静。整个建筑由旗杆、石狮、山门、围栏、游廊、天后宫、天后宫(二楼)、附属厅堂、戏台、石碑等组成。山门东侧有会馆,其大门两侧有“江南旧雨塞北云”的对联。
天后宫
天后宫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庙里有天后娘娘、共工和雷姆的雕像。天后的卧室在后院二楼的木阁楼,有五个房间。靠近卧室正厅的北面,有一张长沙发,上面挂着黄缎帐幔,紫缎缎带,绣着金线云朵,黄铜帘子高高挂着。几床红绿缎和几对绣花枕头整齐地叠放在床上。床下有一双绣花缎鞋。在楼梯的北面,有一个大祭坛,上面有香。蜡串、铜炉、灯碗中间有一根一尺多高的大竹筒,里面有三十六个正符,主吉祥;还有72个副签名,属于主灾。祭坛下面有一个礼拜垫,是红色毛毡做的。
院子里的石碑上,刻着天后娘娘的事迹。天后娘娘,又名海神娘娘、妈祖、天妃。她姓林,是福建省莆田县湄洲岛人。她生于宋太祖剑龙元年(公元960年)。她熟悉水性,胆子大,经常救助海上遇难的船只和难民。有一次,她出海救人,不幸遇难。相传她死后,经常出现帮助渔船和商船脱险。因此,渔民和商人都很感激她,称她为妈祖,并在湄洲岛上建庙。所有出海的船只都为她平安归来而祈祷。沿海各地都修建了纪念她的寺庙。传说她帮助明朝郑和七下西洋,还帮助康熙统一台湾省。康熙皇帝封她为慈禧太后,从此以后,供奉她的寺庙就叫天后宫。
每年正月十五、九月初九重阳节,到沈阳旅游的福建老乡们都会聚集在这里,表演酒席,祭祀天后娘娘,游客们聚集一会儿。清末盛京义和团兴起,义和团曾以天后宫为营,驻扎于此。后来,正殿和附属建筑被大火烧毁。山门、戏台、卧房虽然没倒,但也烧成了碎片,早已不是往日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