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大会读后感500字

中国诗歌大会(第二季)(5):走向诗歌的盛宴

作者:中国诗歌大会栏目组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年份:2017-7

以前看各种诗词鉴赏,从来没有像看诗词大会这么上瘾。这是一场全民的精神盛宴。春节期间,从大年初二开始,央视科教频道制作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出现在央视荧屏上。连续十天在黄金时段播出,带领观众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节目植根于传统文化,在第一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境界,形式新颖,格调高雅。是中华民族的美好画卷,引爆全民跟风热潮,在大银幕和小银幕上迅速走红。我们有更多的话题,诗歌大会,飞花和百人团,这就是所谓的春节和新年习俗。除了看得见的传统,诗歌更重要的贡献是静水深流的想象,逆风而行,畅行无阻。

在这个最重要、最幸福的时刻,全家人、整个国家,因为中国的诗,坐在一起,感受亲情、友情、爱情,分享舒适、美好、诗意,成就成长、生命、人生。短短几天,圈粉无数,有70岁老人,有十岁小孩,有中东大叔,有非洲男孩。有执法警察,有市场保安,有乡村教师,有全职妈妈;有理工科的女生,有青年艺术家,有农民伯伯,有IT专家...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身份不同,年龄不同,都有着同一个梦想:参加中国诗歌大会,在全社会掀起诗歌大合唱,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诗歌,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经典!节目在争夺诗歌的时候,讲述了选手们对诗歌执着的感人故事!许多参赛者,如具有诗意精神的独臂女孩张超凡,工作后临摹古诗的毕凯,用诗歌磨练意志的抗癌农民白如云,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展示了诗歌的美,也让人看到了诗歌和当代中国人精神影响下的高尚灵魂。

本书基于《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剧本和大赛题库。在保留节目原有精髓的同时,又丰富了一些内容。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读物。所选诗词取材于中小学教材中的名篇,选题准确,命题恰当,重视儿童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题材从《诗经》到毛泽东的诗歌,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史等多个类别。精选具有“当代意义”的经典名篇名句,高度浓缩中国文化中的中国历史和中国故事。引导观众不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努力将话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题目活泼而不死板,围绕忠孝、仁爱、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通过诗歌知识的竞赛和鉴赏,鼓励全民重温所学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从书中可以回顾那些年的舞台场景,回望选手们的境遇,从做题的过程中体会诗的乐趣。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明清诗都在其中。特别是将毛泽东的诗词收录到题库中,通过其《七律长征》、《沁园春·雪》、《清平乐六盘山》等气势磅礴、深邃高远的诗词,将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基因注入古典诗词中,进一步升华了节目的思想内涵。嘉宾专家的点评精彩而精辟,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天下兴亡的精神、匹夫有责、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思齐的优秀品格、求同存异之道、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审美追求等。很多评论金句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特别是栏目组邀请了诗歌领域的专家学者构建诗歌题库,注重在兴趣中融入知识,解读诗歌中蕴含的文化意蕴,以此来引起读者对古典诗歌的兴趣。特邀嘉宾点评人王立群、康震、孟漫、李博为国内知名学者,曾在《百家讲坛》等重要文化节目中授课,点评内容翔实、有趣、有教育意义。

这是活诗的狂欢,有泪,有悲,有纯喜,有悲离别。有限的文字背后有无数的故事。中国古典诗词的美,不仅仅是文字之美、意境之美、色彩之美、意境之美,更是每一个灵魂的诗意启迪。白如云的诗是“百折不挠,任东西南北风盛行”,吴亦舒的诗是“满诗自赏”,陈更的诗是“才满同学少年,怒放”。他们的坚韧、乐观、天真甚至急躁,让人看到他们的诗是炽热的、生动的、有力的,是的。

诗歌有温度。每一代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体验这种传承。晋代人都是兰亭党,唐朝人念诗,是婚礼,是加冕北京。革命者读诗,是雨中的杰作,以诚相待,我们的方式是中国诗歌大会。因为诗歌会飞,它会带你去遥远的风景,它会带你自由地去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它会让你随心所欲地穿越任何一个时代。没有诗的世界!一扇门,世界就关在门口,一句话,世界就在心底。中华诗词大会开辟了另一条文化传播的路径,让在时代洪流中几年的人们有了一个精神的汇聚点。读诗,从一个人的事到所有人的事,是平台的引导,更是文化的力量,像一股清流,激发情感,寓教于乐,浸润人心,滋养灵魂。

中国诗词大会点评(第二季)(6):2065 438+07最后一周;

1.读完一个人的名字;

2.开始收集本年度“詹俊经典解读集最佳中文解读”视频资料。考虑到除夕比2017来得早,2018的除夕就这么晚了。所以明年1年底可以开始集约化生产;

3.继续写《新白娘子传奇》,元旦前在网易云上阅读发布写好的部分。随着重温剧集,持续关注20年来大师们的近况,写得越多越好。这和同时期出来的电视剧的欣赏是不一样的。我将在《青城山下的白娘子:珍藏》中以电视剧中的插曲和台词为基础,重点讲述原著剧中主创的近况,以及2013新白娘子传奇播出20周年之际,陈晓青美琪、白蛇赵雅芝、徐贤叶童三位女神重聚的盛况。五年的创作生涯。选择它作为2017的最后一件事。就像小时候和我谈恋爱一样。但现实中,我身边的女生越来越多——

4.无论是这个在重庆巴南区恒大城A区37号楼快递点上班的姑娘,还是QQ联系人名单上1995年以后出生的小女生——杨、邹...或者街子古镇台北甜品的‘甜品妹’(我家人朋友都知道,我是写书向你求婚的),你都是我个人。2017最后一周,我会一直...记住你-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评选已经结束。第三季,明年春节档播出...这档央视王牌文化节目,两年来,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季,有多少新的惊喜?对节目录制的关注也将成为年底本周的焦点-

在家里.....上周之后。在遍布全城的永辉、新世纪百货,搜索康师傅近年推出的两个品牌方便面后,突然出现了渝北的广信天地、九龙坡的余江洲、渝澳大道的恒大新城三个地标。虽然这两个星期去过石桥铺(在科苑三街又发现了一家‘黄佳佳米粉’),但是真的觉得时间......就是对抗繁忙的交通。其中,人的生命真的是最脆弱的...陈家坪长途车站旁边的富力酒店又赶上了一场90后的婚礼,少男少女都不是很吸引人。

中国诗歌大会(第二季)有感(七):重温诗歌之美

我很少看电视节目,偶尔看到《中国诗词大会》,立刻就被迷住了。恰逢吴亦舒的出现以及后来的“飞花令”环节。当选手们不停地念着带月亮这个词的诗时,我脑海里不禁浮现出钱基博先生的那句话:“我不知道哪个国家的月亮是圆的,但我只知道没有哪个国家写出过像中国这么多的月亮诗。”是的,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写了那么多的月亮诗,也没有一个国家写了那么多优美的月亮诗。那一刻,我和很多人一样,再次被中国的诗词之美所折服。

我想,之所以有那么多人热爱中国诗歌大会,并把它传播得有声有色,是因为他们能在其中感受到诗歌的深情和美好。诗是儒家的思想取向,所以诗一直是中国文人最重要和最喜爱的文学形式。中国文人的高洁、才气、济世、隐逸、品格、豪情,都在诗歌中展露无遗。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文人都是把自己的情感转化为诗歌,也就是孔子说的“诗可以兴,可以察,可以群,可以怨”。应该说,诗歌包含了中华民族的精华

还有一点让人称道的是,在中国诗歌大会上,诗歌再一次与时代和人民相遇,让诗歌充满了更多的现实意义。每位参赛选手不同的经历和气质,为诗歌注入了独特的魅力。有大胆自信的陈更,有从容淡定的吴亦舒,有独臂少女,有修自行车的老人,有高压电工作的工人,有抗癌的农民。令人感动,感受到诗歌独特的精神魅力。苏轼一直被贬,但他说:“不要听打叶穿林的声音。”李白仕途不顺,却是“笑天出门,我辈为蒿。”,还有陆游的“疑无路,复有别村”,杜甫的“登上山顶一窥,便知,诸山皆显得青天之下矮子。”。无论你是在巅峰还是在低谷,你总能在诗歌中找到我们内心的慰藉和精神力量。

本次“中国诗歌大会”无疑是一次精彩的延续,百人团对抗“飞花令”、沙画线索等圈子,力求让每一位读者都参与进来。题目完整还原了节目中的设定,每个读者都可以回答,包括“飞花令”环节,有答案和自我评价,每个嘉宾提到的诗词都有注释。书末附诗索引,详细记录了从先秦到现代所选的诗歌及作者,让我们体会到编者在选诗上的苦心。在经历了每一个精彩的瞬间后,我们依然可以在咀嚼诗词中定格时光,品味意蕴。而这本书,却让现象级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从荧屏回归到纸端文字,让瞬间的格调停留在笔墨与色彩之间。

该书的编撰也花了不少巧思。除了读诗,还点缀着中国的古典名画,与诗遥相呼应,更容易体会诗中的意境。比如苏轼“不听打叶声穿林”的正文旁,有一幅元代赵孟頫的“枯木竹石”图,使笔显得健康洒脱。需要注意的是,竹石是苏轼最喜欢的绘画元素,它衬托出诗人在文字旁边的隐晦。也许这本书和这个节目一样,能引起更多热爱诗歌的人的兴趣,重拾诗歌和古代艺术的美。

历史上每一次文化的变迁,每一次文学的无处可去,人们总是从过去中吸取教训,总是在古老的文化中寻找新的精神力量,因为那是我们的精神之源,是民族之基,而诗歌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滋养的一朵美丽的花朵,历经岁月而不褪色。以“中国诗歌大会”的形式,我们再一次遇见诗歌,遇见美丽。那很好。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关于读书这件小事。

中国诗词大会反思(第二季) (八):在奔跑的路上,我们失去了什么?

我这辈子最羡慕的时代是盛世唐朝。那是一个辉煌的时代,一个充满豪情的朝代。那些年,盛唐才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不清的名作,星辰般无边无际的意境,这些可以穿越历史,传承千年的名作,不仅仅是独居的艺术品,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当时,写诗成为人们默许的一种独特的娱乐活动。就像现代人饭后刷朋友圈的习惯一样,古人喜欢举办诗斗。或者一个凉亭,几杯烈酒,满池的荷叶,池塘周围一簇簇的牡丹...于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欢快环境中,诗人调动了全身的文学细胞,不消多久,心中就会有个大概,千古名句一扫而空。正如王国维所说,一个诗人必须是宇宙内外的。如果有涉及,可以写。在它之外,我们可以看到它。融入其中,于是有了生命。超越它,就是高。那的确是一个值得永远怀念的时代。这就是古人安逸的生活。但是现在在我们现代社会,这些历史悠久的东西慢慢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过去的一切都依赖于自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这种紧密的联系,使得人类社会自然和谐,每个人都具有诗意的灵性。现在生活在工业化城市的现代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逐渐失去了这种与自然为友的纯粹美好的灵性。或者说这种灵性被压抑,被埋藏在内心最看不见的黑暗角落。有时候我会忍不住想,现代的我们和古代的普通人有什么区别?生活环境,科技水平,人文思想,还是别的?我看过一句很发人深省的话:“被闹钟或者机械化的声音吵醒的人和被晨光和鸟鸣吵醒的人是完全不同的。”是的,这就是区别。现代人生活中真的什么都有,火车、电梯、建筑、高耸的水泥建筑、精雕细琢的食物、不断变化的智能电子产品等等。所有这些东西,我们身边的,我们依靠的,其实都是没有生命的,更不用说那些让人觉得美好的灵气和活力了。没有了生活的氛围和活力,现代人很难像古人一样悠闲地生活,他们所满足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我们必须为之奋斗。耕田种地的农村生活也成了奢望,腰酸背痛才是现实。所以日复一日在这样的破坏下很难再生一种写诗的抒情心情。在以前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是用太阳、月亮和星星画在背景板上的,还有魔芋、日本当药、木槿等植物,还有关罗、杜鹃、杜鹃等动物。这些源于自然的煤海之物会让人感到恐惧。相比我们现在,整天盯着一部智能手机,在冰冷的水泥建筑间奔波,古人在五颜六色的桃树间悠闲漫步,我们的人生体验自然完全不同。我以上所说的,并不是贬低当今社会有多消极,只是想,现在就是这样,生活中终究很难看到诗的影子。我们的传统诗歌,在那些社会高速发展十年二十年甚至六十年后,还会继续存在吗?这不是危言耸听。但是我们真的应该为了适应而摆脱这些传统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现在央视陆续推出的这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影响之大,思考之广。现代社会很少有人能有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一首诗的悠然心境。我们日复一日过着“吴刚伐桂”般的无聊生活,奔波于红尘,日复一日的生活挑战着我们的耐心。我们不能停下来独自行走。生命的桂树永远不会倒下,即使我们的斧头再锋利,也几乎改变不了哪怕一条。于是单调的生活被蒙上了一层灰色的薄膜。在这样一个高速运转的社会,《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更像是一个温柔缠绵的午后阳光。它的流行驱散了人们心中阴郁的雾霾,让“传统诗词”的雨水再次遍布每个人的心田。在节目的舞台上看着一个又一个选手,不仅有天真的孩子,也有优雅的人,温柔深情的弱女子,还有硬朗的老人...其中,他们在回答问题时的举止也不尽相同,有的从容把握,有的不耐烦,有的惋惜叹息,有的激动欢呼...虽然结局不尽相同,但由此可知,在这个系列的上半部分,介绍了几首《诗经》中的经典作品,由部分选手讲述,节目组精心挑选。《诗经》是中国诗歌的经典代表。首先,《诗经》里很多诗都很美。非常浪漫,语言优美,画面优美,意境优美。我最喜欢《建嘉》这首歌。水边、尖甲、美景,还有爱情的主题,心中爱人的追求,婉转而反复,值得背诵。而《诗经》也让我相信了一件事: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人,都有一种灵性。每一页都有不同的玩家,不同的大作,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书中插图内涵深远,诗词旁有详细注解。精品之下,古风气息朦胧。离眼睛很近,摸不到,朦胧而渴望。清远宁静的深情与优雅,古色古香,清丽大气,引人入胜,意味深长。所以我越来越觉得我们国家的诗词很美。那么如何才能留住这些传统的精神产品呢?在这里,我突然想到了曲立民女士在解读《诗经》时提到的一个观点: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教之邦,诗教是一种美育,远比德育重要。因为美育源于自然,一朵花是一个世界,一草一木是一种精神,孩子看到花开就开心。这是大自然的同情。道德教育来自于后天,道德教育是为了防止人们过分自私而维持互利的社会契约。之所以有道德约束,其实是在告诉大家,因为我们是一个合群的社会,人不能滥用自己的自私。也就是说,在一个社会化的社会里,如果每个人都想过得好,就必须遵守规则。关于诗歌教学和美育,大家可能会进入一个误区,认为诗歌教学就是背诗。其实诗歌教学不是背诗,而是培养诗心诗眼。可怜的现代人喜欢用“有用”和“无用”来区分事物。我不知道“有用”的东西把你困在平庸中,而“无用”的诗把你从平庸中解脱出来——有用的知识让你活下去;无用的诗是为了让你活得漂亮。不管什么样的诗,只要是有益于精神层面的,都是好诗。有时候读一首诗,你表达不出内心油然而生的一种情绪,那就干脆不表达了。反正读一首诗,欣赏一首诗,永远是你自己的事。读诗人,读诗人,读伟人,读哲学家,读圣人,读普通人,读世界,最后你能读自己半分。

中国诗歌大会反思(第二季)(9):生活充满诗意。

最近出门散步,总能看到青石板上开满桂花,桂花香在边上萦绕。浅浅的香味刚好飘进我的鼻子里,让人沉醉其中,乐此不疲。很想找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感觉古诗词更能贴切的表达我的心思。

“花香淡黄,我不看美人闻秋香。”“雪花四面割鹅黄,金粟露千麸。”

其实平日里这样的情况很多,比如一夜之间突然到来的春天,秋高气爽,然后是波光粼粼的水;月光洒满庭院;还有在外漂泊的心酸;美丽的爱情和友谊...

这时候你会发现古诗词的美,因为没有什么能比这个更好了。言简意赅,意味深长。随便念一句,就能及时贴住人心。

最近看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前两本书把电视节目中的个人追求赛、冠军赛、飞花令都搬到了书里,让关于诗词的内容不那么单调,更有趣。除了完美的欣赏,还有好玩的答题机制。闲暇时翻几页也是有趣的。而且越往上爬,越觉得生活处处诗意。

说到美景,有“春眼无声惜涓涓细流,树阴照水面爱晴柔。”“天苍苍野,风吹草动见牛羊。”“世界有多宽,树木离天堂有多近,月亮离水面有多近!.""我的路弯弯曲曲,穿过一个被树枝和鲜花遮蔽的山谷,通向一个佛教静修处."“千里黄云,艳阳高照,北风吹雁雪。”

说到抒情,有句话叫“莫愁前无知己,天下人皆知你。”"年复一年,她为其他女孩缝金线在新娘礼服上."“谁问,廉颇老了,还能吃吗?”"但是在他征服之前,他就死了,从那以后英雄们就在他们的外套上哭泣."“十年生死,我不去想,我永远不会忘记。”

它们只有寥寥数语,却能表达耐人寻味的意境和情谊,这是古诗词特有的境界。

而且《中华诗词大会》这本书也诠释了很多我们平时刻板印象的误解和曲解。

比如白居易的《江南回忆》中“日出江花比火红,春来江青如蓝”,我们一直把“蓝”理解为“蓝”。然而,其实这首诗中的“蓝”是一种叫“蓼兰”的水生植物,是鲜绿色的。

还有《诗经》“我曾去,柳依依。”今天一想起来就下雨了。“我们一直以为这是一个浪漫的场景,但现实呢?只是为了衬托后面回来的人的悲伤,“慢慢走,带着干渴和饥饿。"

说起对古诗词的兴趣,怀孕后我也重新看了一遍,每次读诗都很平静。宝宝出生三个月后,我每天给他读一首诗和童话。小人们总是认真听讲,看着我笑。这么小的宝宝自然不懂我在做什么,但是诗歌有它自己的节奏,光是读起来就很美。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有用琴歌吟诗的习惯,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知乎上曾经有一个热门话题,关于孩子该不该背诗。有些人认为没有必要学诗,孩子们背下来也没用。但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一本书读了一百遍,其意义不言而喻,充满了诗意和自得。古诗这个东西就是这么含蓄,润物细无声,看多了自然就在心里生根发芽了。有一天,当你真的被眼前的景象所感动,脑海里蹦出一首你读过的诗,你就会体会到它的精彩。秋天到了,一场寒冷的秋雨,周末呆在家里,泡一杯热茶,吃着月饼,看着这本书,也是有趣的。生活充满诗意,诗意在人心。

中国诗歌大会(第二季)点评(十):诗歌是我的休闲套路——从诗歌谈《中国诗歌大会》一书。

对我来说,读诗和写诗都是闲散的事情,也是一种生活方式。闲的时候或者忙的时候,可以看一本诗集,翻几页,读几首诗,都是消磨时间,提升自己的方法。说到云,雨,月亮,就有一种诗意在胸中激荡,只好吐槽,变成一首诗。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人是诗的民族。从《诗经》到《楚辞》,再到诗歌,再到词,再到屈,诗歌文化从未断绝,一直流传。千百年来,中国的诗歌文化从未变色,也从未改变。中国人是最踏实的民族,也是最富有诗意和浪漫的民族。诗歌是一种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写成诗歌。只要有诗,人就永远不会绝望,总会有办法。我认为诗歌的作用永远不可忽视,因为中国文明延续了五千年。

所以自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我一有时间就会去看。这一次,我带着一本书遇到了这个节目,自然要翻翻。不知道,就像《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从播出开始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为这个节目确实很独特,和其他综艺节目不一样,又不是严肃的诗词论坛,所以很多人质疑。在看《中国诗歌大会》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有一种直觉,觉得这本书会引起很大的争议,因为从书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真的很独特,它的内容和传统的书很不一样。传统的书一般只提供知识,人无法与书互动,但这本书可以让读者与这本书互动。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要看不同的看法。但我很欣赏这种做法。

我来说说这本书的优点。第一,这本书选的诗不错,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也是这本书最值得一提的一点。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各种诗歌选本,如《唐诗三百首》。其实诗都在,读者都想看。现在互联网这么方便,都可以找到。但问题是中国的诗太多了。以唐诗为例,有几万首,其中良莠并存。普通读者很难分辨,也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分辨。所以,诗集的作用就是在中国的诗歌宝库中,挑选出最优秀、最有魅力的诗歌呈现给读者。中国诗词大会选的诗词,一开始是丰富的,后来都是好诗词,有些是大家共有的,有些是好的但不常见的。这本书的编辑在选诗方面应该是花了不少心血的。读这本书,你可以最大程度地了解中国诗歌的面貌,用最少的时间最大程度地接触中国的好诗。

第二,这本书用了非常灵活新颖的方式,书和读者之间是有互动的。让读者和中国诗歌大会的嘉宾对比一下这本书里的诗歌储备,就像参加了一场纸质版的中国诗歌大会一样,会大大提高读者阅读这本书的兴趣,让他们记住很多以前背过的诗,读完这本书也会记住很多新诗。这本书极其适合儿童或学生,真心推荐。

当然,这本书的版式设计和封面插画都非常漂亮大方,这些读者都能看到,我就不多说了。

最后,我想说一些我想说的话。可能很多人觉得诗歌是少数人的游戏,至少是属于那群文人或者上层精英的。所以《中国诗歌大会》推出以来,就有一种论调,把诗歌做得这么娱乐化,让普通大众进来,会不会损害诗歌的形象,让诗歌起步。针对这种论调,我想说,诗歌从来就不是某些精英或者文化人物的游戏。中国是诗歌大国,不是因为少数人的成就,而是整个民族的成就。从《诗经》开始,普通大众就加入了诗歌的创作。《诗经》里有很多段子,比如风和乐府诗,都是由当地的民歌转化而来的。而且,中国的大诗人、大诗人都是在中国这片诗意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没有这片肥沃的诗学土壤,我们有理由质疑李白杜甫还能不能成为李白杜甫。中国自古以来就在民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中国是一个全民读诗写诗的国度。所以让诗歌回归大众,在普通人中传播,是对的,是对诗歌传统轨道的回归。诗歌复兴是好事,所以无论如何,看到人们越来越重视诗歌是一件幸事,应该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