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消除学生恐惧的心理障碍。只有在轻松、无忧无虑、没有压力的情感氛围中,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和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探索、尝试、发现、创新”的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才敢说敢做。
要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在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活动,理解和引导学生的探索和研究,经常以协商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如“谁想说”、“谁想说”、“我很荣幸,我想到了一个同学”。要尊重、理解、信任、爱每一个学生,形成师生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关系。师生关系和谐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师要把与学生的关系定位为朋友,用尊重、信任、平等、友善的情感感染学生,让课堂充满“爱”的氛围,让师生感到和谐。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敢于在教师面前讲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能够在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对教学的看法和想法,尽量用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将优秀、中等、学习困难的学生按照“121”或“222”的比例进行合理搭配,组成合作学习的学习小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个人想法,共同质疑、探究,同时及时反馈、纠错。然后,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全班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
鼓励学生敢于说“不”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发现教学中的“错误”,用非常简单的理由指出教师的“错误”,让学生即使对自己的想法没有把握也敢于说出来,然后学生再判断自己是否正确,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每个植树组每天种8棵树。照这样算,4天5个人要种多少树?”采用的方法如下:第一种方法是先求出1天五个人种了多少棵树,再求出4天五个人种了多少棵树;第二,先搞清楚四天内每个人要种多少树,再搞清楚四天内每个人要种多少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刻意强调两种解题方法。教完所用的方法,问学生:学完这道题有什么问题吗?这时候同学们会问:只有这两种方法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是否有其他方法。讨论后得出结论。
我们应该创造各种各样的创新机会。
1.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好奇、活泼的状态。比如在教加减法的简单运算(连续减法,将两个减法合二为一的简单运算)中,老师可以创设一个全班手里都有100元,去逛街的情境。这家商店的规则是,店员一次只能同时销售两种商品。谁先算出用100元买了两种商品后剩下的钱,谁就卖给谁。售货员出示的商品价格为:(1)16元34元;(2)53元和27元;(3)29元和31元;(4)15元和75元;(5)28元和42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就有了创新意识,计算也就容易了。
2.动手操作,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给他们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进行思考和创造,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提高能力。比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课前,老师给学生几组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图形:两个普通的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让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比较和测量,然后进行分类,说说哪些学过,哪些没学过。老师解释他们没学过的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然后让学生测量比较,找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最后要求讲一下这几类图形之间的关系,并画出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总之,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把学生作为知识的主动寻求者,让他们以创新精神主动学习、探索、合作、应用,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