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写好数学教育论文

何,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

一,数学教育论文的基本结构

标题

(对论文中心内容的概括要求准确、恰当、鲜明、简洁、精炼,一般不超过20个字)

作者姓名(公司名称、省、市、邮政编码)

摘要:

【摘要的内容应该全部来自论文本身,这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浓缩”,便于读者快速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要求准确、简洁(一般不超过300字)、独立、完整、客观(不能以第三方的口吻介绍和评论,如“文章认为……”、“本文经过……”、“本文论述……”、“本文首次提出……”,这些都达不到要求)。

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的表达全文内容信息的词语或术语,约3-8个)。

介绍(开场白)

1.选题的原因和重要性。

2.对该主题的现有研究进行综述,如研究进展、对现有结论的评价、未解决的问题等。

3.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和计划。

4.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几种常见的打开方法:

1.开始内容范围的方法,即解释本文要讨论的内容范围;

2.问题入手法,即从一个数学问题或研究对象存在的问题入手;

3.开头设问法,即以设问的形式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

4.目的启动法,即直接告诉读者论文的目的;

5.背景开头法,即阐述研究课题的历史背景;

6.结论开篇法是直接说明论文的主要结论。

主体

1 …………

1.1……

1.2……

1.3……

2 …………

………

结论和讨论(结论)

结语部分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的作用。其内容大致是概述我研究了哪些问题,得出了哪些结论,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在下列情况下,结论部分可以省略:

1.结论已在前言中作了总结;

2.结论不言而喻;

3.确认文件;

4.论文、反驳和补充论文。

附录

附录是指一些因内容多、篇幅长而不便写在正文中,但必须向读者解释清楚的重要材料。因为文中有些内容还未完成,把它们包含在文中会冲淡主题。所以在论文的最后部分,用了一个附录来弥补。附录的内容主要包括座谈会提纲、问卷调查表、试题、各种图表等。

参考

参考文献是指作者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所引用的书籍和资料,包括参考或直接引用的材料、数据、论据和文字,论文中必须注明出处的内容。包括各种著作、期刊、学术报告、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技术标准等。

一般来说,论文引用前人的观点、数据、资料时,要按顺序标注编号,依次列出引用内容的来源。

引用文献是期刊,可以模仿以下例子编写:

他是潇雅。数学应用题中的认知障碍分析[J].上海教育研究,2001,

6:41-43.

[5]何潇雅。构建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J].数学教育学报. 2002,11 (1): 25。

引用文献为专著、论文、学位论文、学术报告等。,它可以模仿下面的例子来编写:

[2],黄锡宗,范,等.中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M].江苏: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96-104.

引用的文件是报纸,可以模仿下面的例子来写:

[8]谢希德。创造新的学习理念。人民日报,1998-12-25(10)

以上是参考一般小论文的格式。对于毕业论文,你应该遵循以下格式。

首先,提出的问题

(背景,问题,想研究什么问题...)

二、术语的定义

术语定义是解释你论文中要用到的关键术语,比如“新课标”的含义是什么?“数学建模”是什么意思?“渗透”是什么意思...)

三、研究现状(总结同行的研究情况(相关文献))

谁/什么文献/研究/结论/简单评价。以脚注的形式注明出处。文献综述最好按类别进行。

四、研究的意义(价值)和理论依据(你的理论主要是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论)

动词 (verb的缩写)研究方法(你的方法是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定性研究)。

不及物动词研究成果

这是你在下文中自己研究的结果。有多少写多少,不用面面俱到。别人的成果要放在研究现状中。否则读者就很难分辨哪个部分是别人的,哪个部分是你的。

七。研究结论

(结论基于“五、研究结果”)

八。研究展望

(研究不足/存在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数学教育论文的选题

1.学习和研究数学教育文献

数学教育期刊

数学教育研究(荷兰);

数学教育研究杂志(美国);

数学教学(英语);

数学老师(美国);

课程、教科书和教学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数学教育学报(天津师范大学等。)

数学通报(中国数学会,北京师范大学);

数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

中学数学(湖北大学);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

2.把握数学教育研究的新趋势。

及时了解数学教育研究的新趋势和新成果,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勇于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3.学习课程标准和新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各种版本的新教材。

4.研究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教学方法。

5.研究初等数学问题

对初等数学各个分支中的一些问题或方法进行专题研究,如一个定理的推广和改进,一种解题方法的提出和应用。

三、注意事项

1.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研究课题。

2.注意文献的选择。

围绕主题选择文献,所选材料要有典型性(代表性)。

实用性、理论性和新颖性

3.概念和布局

在整体构思论文的框架结构时,要注意如何整体提问。

论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又细分为几个小部分,每个小部分的要点是什么。

4.修订和定稿

初稿完成后,要仔细推敲,反复修改。我们应该敢于否定自己,避免走过场。

5.注重创新

论文要讲究创新,最忌讳的就是因循守旧。别人写的,他们也写。

姚,跟着其他人。写数学教育论文,要在选题、内容、论点、例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因为创新是一篇论文高质量的重要标志。

6.不易发表的手稿的特点

(1)讨论的经验和方法众所周知。

(2)所列数据涉嫌为自身评价而设定;

(3)所选的例子已经过时;

(4)只是一堆例子,缺乏深刻的理论分析;

(5)概念不清,逻辑推理错误;

(6)结论推导冗长,适用范围窄;

(7)题目太大,设计太广,论述面面俱到,但不深入;

(8)文章过长(5000字以上)。

附录4:研究主题示例

一.一般研究课题

1.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分析与研究

2.高考数学命题及答案研究

3.数学开放题的研究

4.数学应用问题研究

5.优秀数学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述评。

6.数学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

7.数学差生的成因及教学对策

8.学生数学能力评价的研究

9.数学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内涵

10.中学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1.中学数学教学与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数学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13.数学语言教学研究

14.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

15.中学数学作业处理

16.用数学方法论指导数学教学

17.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调查研究

18.中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调查研究

19.数学学习风格的调查研究

20.数学交流能力的调查与研究

二,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研究课题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原创内容教学研究

函数教学研究。

2.向量教学研究

3.立体几何的教学研究。

4.解析几何教学研究。

5.导数及其应用教学研究。

6.概率统计教学研究

7.不等式教学研究

8.三角恒等式变换教学研究

(二)教学研究的新内容

9.算法教学研究

10.统计案例教学研究

11.方块图、推理与证明教学研究

12.选修系列3的教学研究

13.选修系列4的教学研究

(三)双基与能力教学研究

14.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双基教学设计研究

1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研究

16.感性推理和演绎推理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的作用研究

17.数学新课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施研究

18.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

19.标准中课程内容和要求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研究

20.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数学文化研究

21.数学探究和探究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三、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评价题目

1.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的研究

2.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模块化终结性评价工具和方法的开发。

3.对选修系列3和4的阅读报告的评价。

4.数学探究与数学建模的评价。

5.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

6.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

7.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命题研究。

8.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

9.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研究

四、高中数学新课程的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1.信息技术的三重链表征(数字、图形和符号)对数学教学产生了影响。

2.网络环境促进了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如利用网络资源展示数学文化)。

3.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

4.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结合具体内容研究)

5.信息技术对评价形式和内容的影响。

6.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资源库的建立。

7.信息技术对学生数学能力(如图形直观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或运算能力等)的影响和促进。)

8.信息技术促进数学知识发生和发展的个案研究。

9.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整合的案例开发

第五,高中数学新课程课程资源的研究课题。

1.算法的背景和实例的收集和积累

2.概率统计的背景和例题的收集积累。

3.导数及其应用背景和例题收集与积累。

4.高中数学选修系列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积累

5.高中数学选修系列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积累

6.现行高中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7.数学新课程资源的拓展与应用

8.在线数学资源的扩展与利用

9.数学教学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10.数学教学资源的传播与信息共享

6.高中数学新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数学建模、数学探究)。

1.如何引导学生选择数学探究和数学建模的题目?

2.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研究。

3.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能力中的作用

中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研究

1.“好”的情况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发展?一些优秀的情景交流。

2.如何突出一些重要数学概念(如函数)中的“数学化”过程?

2.中学数学中一些重要数学思想(如随机思想、公理思想)的渗透。

3.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系统设计与案例交流。

4.研究性学习的系统设计与案例交流。

5.整理与回顾的系统化设计与案例交换。

6.几何内容的系统设计与案例交换。

7.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系统设计和案例交流。

8.小学初中高中之间的联系,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哪些重要的联系?如何体现?)。

9.信息技术对课程内容选择、呈现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10.如何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不局限于数学史。

11.教材如何体现教学内容的灵活性(阅读材料、精选学习内容、开放性问题、提供参考书)

12.教材如何更好的体现数学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

13.建立数学模型和数学的双基教学。

14.如何处理教材中的“留白”与学生自学(阅读)的关系?

15.教材中的“留白”与教师发展空间的关系。

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附件2:

教学设计模板

项目名称:××年×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日×月×日×月×日×月×日×日×月×日×日×月×日

教学等级:×年级

设计师:(姓名,公司,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或小灵通!),电子邮件等。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1.主要教学内容

2.教材编写特点

本课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编写本课教材的意图和特点等。

3.教材中的数学核心思想

4.我的想法

下面的学习目标、活动设计、组织实施都是如何落实对教学内容分析的理解,尤其是核心数学思想的落实。

注:教学内容的分析要建立在教师良好的数学素养基础上。可以在教学组或者学区中心进行,也可以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内容的分析要体现在学习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

二,学生分析

1.学生有知识基础(包括知识和技能,以及方法)

2.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经验。

3.学生学习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

4.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分析。

5.我的想法:

下面的学习目标、活动设计、组织实施都是如何落实对学生分析的理解。

注意:学生分析要基于对学生的实际调查,而不仅仅是基于经验。学生分析是一个个性化的工作,不能简单的用别人的结果代替。

对已有知识库的考察可以通过设计几个方向明确的小问题来实现,对于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比较重要。这种分析是教师设计和修改“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

对学生经历、学习困难、学习兴趣的调查可以通过访谈来实现,访谈可以是抽样的,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例如,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特别采访可能揭示他们所具有的学习要素。

在调查中可以结合学生的测试、访谈和小组观察。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体)

1.知识和技能

2.过程和方法(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描述:

1.教学内容分析和学生分析是设定学习目标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如果对教学内容分析的要求更透彻,对学生分析的要求更科学规范,学习目标的设计就不会那么简单迅速。

2.学习目标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服务的。学习目标个性化,也尊重数学学科的发展需要和学生未来的学习需求。

3.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但具体形式不一定一一对应。

4.学习目标应落实在以下教学活动中。特别是,教学活动中的设计意图应该解释活动及其组织和实施如何服务于目标。

第四,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为实现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包括

1.活动内容

2.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描述:指教学活动的具体形式,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教师的活动——提出问题或提出任务,组织合作学习,

组织交流、讲座等。准备教学资源,如学习工具、教具和课件。

3.活动的设计意图

注:为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辩护的出发点是分析其是否有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应该有一些原因——数学和教学——而不是简单地假设它为目标服务。不应该写成一些没有针对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4.为活动预设的时间分配

说明:主要是指对教学活动进行预设的时间分配,以此来检验教学设计是否合理。

可以参考下面的表格形式,也可以使用文档形式。

活动内容组织实施活动(包括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

动词 (verb的缩写)教学效果评估

目的是检验学习目标是否达到,为教学反思和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教学效果可以通过测试、访谈和课堂观察来评估。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效果评估方案。比如我们可以设计1-2个小题,可以在课堂上做,也可以在课后做,来评价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情况。

以下几点供教师思考:

(1)情境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应该服务于学习目标,而不仅仅是追求“刺激”。

(2)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如小组活动的组织、信息技术的运用、练习的设计等,使之更有效?

(3)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要落实和实现。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设计都要为“目标”的实现服务。

(4)教学需要设计,最终教学是“看不见”的。

(5)设计应考虑单元或更大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