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中的中学教育特征

为了进一步深化对中学教育本质的认识,我们分析了中学教育的特点,中学教育的特点是中学教育本质的具体表现。

(一)中等教育的基础

中学教育的基础是指对年轻一代的全面素质教育,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发展奠定基础。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科学文化发展不同,基础教育年限和要求也不同。我国的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都是基础教育,高中是更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教育、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的基础。

从中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来看,中学教育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为成长为合格的劳动者打下基础。大部分高中毕业生会走向社会,从事一定的生产性或服务性劳动;除了一部分初中毕业生进入普通高中,还有一部分在高中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中学教育的基础在于为他们的就业打下基础,接受一定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

第二是为接受高等教育打下基础。部分初中毕业生进入中等专业学校接受中等专业技术教育;大多数高中毕业生将升入高等教育机构。中学的基础还表现在为这部分学生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是为个人终身学习打基础。中学教育不仅是为直接就业做准备,也是为升学做准备。毕业后就业或深造是一种社会选择,但无论结果如何,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终身教育,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中等教育也是继续终身教育的基础。

中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中学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即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中学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很少。随着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在接受中学教育,未来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将至少接受过初中教育,所以未来全民族的素质取决于现在中学教育的质量。

中等教育的全面性

基础教育应该是全面的,而不是为某一方面打基础。198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中学教育的全面性遵循宪法的要求。

普通中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他们正处于身体、知识、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成长时期。因此,打基础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还包括身体素质、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发展。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等等。这客观上要求中学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现在的中学教育质量是否全面,关系到以后国民素质是否全面提高。要端正办学思想,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为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做出贡献。

(三)中等教育的义务性(目前中国指初中阶段)

“承认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社会进步的条件,无疑是20世纪下半叶的重要成就之一。”中学教育的义务性表明,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教育已经摆脱了阶级地位的限制,所有中国人民和公民,不分性别、出身、民族、种族,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义务教育年限。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分为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两个阶段。义务教育在小学和初中是普及的,但普及教育和义务教育不是一个概念。普及教育是一定程度上对所有学龄儿童的普通教育,它没有严格的法律规定。义务教育以法律为依据,有其特定的规范性和严肃性。1985年中,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义务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必须接受的国家教育,必须得到国家、社会和家庭的保障”。具体有以下含义:根据法律规定,政府有义务为公民接受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义务使其适龄子女上学,社会有义务消除阻碍适龄子女健全发展的各种不良影响,个人有义务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决定指出:“我们把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关系到民族素质提高和国家兴旺发达的大事提出来,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986,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这是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因为普及教育和义务教育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常被称为普及义务教育。

理解普通中学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明确中学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在一切教育教学工作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了解中学教育的基础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中学教育的基础性、综合性和义务性,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坚持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处理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基础与提高、少数尖子生与大多数学生、升学率与合格率、巩固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