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的热度是多少?
不久前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中的应用,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中国教育学会还成立了科技教育联盟,致力于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STEAM课程及评价体系。
打破壁垒,促进跨学科融合
STEAM教育出现之前——“STEM”现在越来越多的被提及。
“STEM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个学科的简称,是一个偏于理工科的多学科研究领域。”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级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俞圣泉指出,STEM的提出诞生于当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跨学科融合需求。
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长期关注“STEM”。在他看来,“STEM教育旨在通过跨学科、跨界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通过强调数学的基础作用,培养科学、技术和工程方面的知识应用能力;通过团队合作等实践提高人文素养,迎接未来的挑战。"
后来“STEM”加了一个“a”和“a”,也就是艺术,狭义上是指美术、音乐等学科;广义上包括艺术、音乐、社会、语言等人文艺术。“俞圣泉说,虽然像艺术这样的相关衍生概念很多,但本质基本是一样的,都是强调跨领域、跨学科的融合。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认为,STEAM教育不仅仅是某一时期的教育,更是一种系统的教育。也不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将这五个学科整合成一个教育范式,将零碎的知识变成一个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它是一种以行动为导向的学习,倾向于能力和知识的重叠。
“它更加强调广域的课程模式,不再强调物理、化学甚至科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存在,而是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融为一体,形成结构化的课程体系。整合的基本做法是通过活动形成连贯的、有组织的课程。”俞圣泉说。
分科教学阻碍了STEAM教育的发展
蒸汽下的路并不平坦。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中小学STEM教育系列丛书》主编赵坦言,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的教学过于注重学科成绩的现象,极大地阻碍了课程整合和项目学习的有效实施。“同时,我们都是按照不同的学科来培养老师,真正能搞学科整合的老师少之又少。”
“已经适应学科教学的老师,也会有一段时间难以适应STEAM教育的跨学科要求。”冯志刚进一步补充道。
“另外,如何评价学生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由于学生参与STEAM教育的评价标准尚未建立,这方面的倾向性评价没有更好地融入现有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需要建立‘鼓励性’的评价参数。"冯志刚指出,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是有限的,STEAM教育的跨学科性质要求学校整合和享受更多的资源。而现有的科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参与STEAM教育的深度不够。
“目前一些学校没有很好的跨学科整合设计,缺乏基于情境的知识传递、应用和转化,最后搞职业教育,组织学生玩赛车、高科技装备,这就成了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兴趣的渠道,或者成为另一种形式的预备教育。那些中小学生不该掌握的知识,被塞进了中小学。”余圣泉坦言。
转变教师角色,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如何解决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常年在学校一线工作的冯志刚认为,学校可以从三个方面寻找突破口:一是打造“特色班”,带动全校发展;第二,建立学校自己的评价体系。注重基于学生个性和学术兴趣的评价,将STEAM教育实践纳入评价体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第三,加强“大中型企业的融合”,把“科学”的种子撒满校园。邀请院士、教授等。在校园里教书,同时为学生外出提供方便。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指出,STEAM课程可以尝试作为一门专门的选修课,为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参与不同项目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可以尝试将STEAM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中,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叉,了解知识的实用价值。
"同时,有必要改变教师的角色,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钟秉林强调,在STEAM教育实践中,教师的角色已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协助者,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学习伙伴关系。教师要能通过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发挥各自优势,进行自主尝试,构建知识结构;通过自主、合作学习,体验传统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满足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