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与其喊破嗓子,不如作秀”的思考

长江思源实验学校校长孙轩,从走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就让记者大吃一惊。

走过教学楼,走过升旗广场,走到操场,进宿舍...每个孩子见到校长都会点头微笑问一声“校长您好”,校长也会点头微笑说一声“您好”。那些孩子,有一二年级的,有五六年级的,还有初中的。这是2015年6月2日下午6点左右,长江思源学校的一幕。

“这些学生是看到每个老师都这样,还是只有他这样?”记者悄悄问一位老师。回答:“学生见到老师都会打招呼,但是特别喜欢他。”

6年,昌江有了第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海南省有了“依法办学的好样本”。长江偏远山区的黎族和苗族孩子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们上高中。农村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何,这位“工作狂”校长,也成了长江流域的名人。这些成绩的背后,是2000多个“疲惫”的日日夜夜。

六年,国旗下的演讲

孙璇,1962出生,180。他身材高大,“严谨认真”,追求完美。在学校老师和学生都爱他,但也尊重他,害怕他的批评。

来海南之前,他在古都Xi安的一所中学当了十年校长,把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发展成为西部最大的农村中学之一。

孙璇特别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他刚来思源的时候,每天早上起床就站在男女宿舍楼前,看着每个学生梳好头发,穿上校服和鞋子,才能走出宿舍。在学校的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的墙上,分别写着“礼貌有礼显君子风度”和“温柔敦厚显淑女气质”,体现了他对学生的期望。“爱国、礼仪、诚信、法制、生活、感恩、理想、环保”是他倡导的八大德育活动,每月一个主题,每年轮流进行。

每个学期,他都给父母写信,让学生读给他们听。他把朱子的家训打印出来,让学生带回家贴在墙上。编写《家教指南》,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作为一所通过教育帮助穷人的移民学校,他希望通过孩子影响他们的父母,进而改变当地落后的面貌。

印象最深的是他每周一的“国旗下的演讲”。

为了一个20分钟的演讲,他经常要在周日晚上准备两三个小时。六年来,他很少错过每周一的这个重要时刻。很多师生都会记得这样一个场景:“校长迎着太阳站着,不管太阳有多热,他总会说话,天气和他的讲话无关。”

”上周,他对学生表示感谢,并为他们算了一笔账。从思远到毕业,从吃住到学习,每个学生需要为国家花费8万元。他教导学生要对国家感恩。”德育处主任赵晓梅说。

“在思源,我知道‘规矩’二字的含义,我觉得校长的话对我有特殊的影响。”九年级学生谭家忠说。

一个黎族村庄的变迁

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岔镇大让村距县城石路30多公里。昌江县政府想给村里恢复教学点,让1到3年级的孩子就近上学,却遭到村民的一致反对!原因是村民不希望孩子离开思源学校。

大让村360户1680人。由于村子附近的燕窝岭开矿,2009年思源建成时,作为特例,这个村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全部被安排到长江思源学校就读。2065438+2005年6月3日,记者走访了大朗村。50岁的村支书何永明说,“以前学校在老村,学生想上课,不上课就跑了。这些年村里办了学校,很少有人考上高中。现在每年都有十几个学生考上高中。”

孩子们的变化坚定了村民的心。“讲礼貌,不偷不抢,不吵架,听父母话,讲卫生。”村干部吉林明说:“孩子们周末回家,就问我家里有什么事。在家里,他们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什么都做。”

村委会副主任罗阳峰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工程队来到村子里工作。他很纳闷,问他为什么你们村那么多说普通话的外地孩子?“其实都是我们村的孩子。”

45岁的村民纪明辉向记者展示了他女儿的一堆奖状。他的女儿纪佳萍在思源毕业后在长江中学读高三,田径成绩优异。“今年高考考上二本三本没有问题。”纪明辉自信地说。“我之前也懒得上班,吃了饭喝了点酒就睡觉了。”现在纪明辉有空出去打工,给孩子攒学费。

“以前村里出去打工的都是女孩子。现在女生都上学了。父母打工是常事。”罗阳峰说。

今年大让村有16名学生。七岔镇派出所所长万彩凤说,“大朗村十年八年后变化会更大。这么多孩子在外读书,大朗村可能是以后七岔镇最解放的村子了。”

思源刚建成的时候,Create在附近的一个派出所工作。看到思远收的多是贫困山区的孩子和县城里的单亲孤儿,他就纳闷这样的学校怎么能办好。“这个孙校长真有一套本事,让思远三年不一样。”

去年,万彩凤的双胞胎大儿子因为成绩优异获得了去海南中学的机会,但Create放弃了。两个儿子都在思远的高一继续读书。“我们这里有好学校,何必舍近求远呢?”Create还意味深长地告诉记者,教育好了,公安就跟着来了!

七岔镇分管教育的副镇长庄莉告诉记者,“村民们尝到了教育的甜头,当然希望这么好的机会继续下去。所以所有村民都不愿意恢复教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