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个物体的作品。

介绍一篇文章看起来很简单,只要学生把要介绍的文章的大小、质地、形状、颜色、用途写清楚,让没见过这篇文章的人看完文章就知道它的基本特征,看到文章就知道了;通过你的描述让见过或者经常和这种物品打交道的人加深印象。但是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并不简单,因为在你的文章中,你不仅要说出人们知道的事情,还要说出人们不知道和不知道的事情。这就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较高的表达水平。

而忽视观察恰恰是小学生作文最大的问题。在阅读学生作文时,大部分描述都是泛泛而谈,很少有人触及被观察对象的细微之处,或者只是用自己的语言写下被观察的条目,没有合适的解释方法,使得文章干巴巴的,枯燥无味。为什么?一、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决定的。他们没有耐心,不会静下心来仔细观察手中和身边的东西。他们不仔细看,却没有感觉。他们只是看着一切。二是因为没有合适的观察方法,没有养成有序观察的习惯。不知道拿到一个物品要按什么顺序观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因此,投射到头脑中的对象的图像是模糊的和概括的。模糊的东西是不可能以明确的态度用文字呈现的。况且,再优秀的作家,在对事物的描写中,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简化其中的一些,何况我们这些小学生。所以小学生把没有观察清楚的东西表达出来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所以,在我看来,在我们的作文课上,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明确观察的内容,似乎比写一篇文章更重要。

那么如何观察呢?在我看来,除了一些观察方法,不同的物品也应该有不同的观察角度,比如有的要拆开看一看,有的要咬一咬尝一尝,有的要破一碰,有的要拆开重新组装,有的要自己用,等等。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理解你观察到的东西,更详细地介绍它的特点和功能,让读者更详细地了解它。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在学习观察的同时完成作文。

课前准备:

课后请选择一件你感兴趣的物品,可以是蔬菜、水果、文具、小家电、玩具、发夹、鲜花等。,只要你能带着它去学校。确定所选项目后,要通过观察、走访、访谈、阅读指导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项目的特点,为作文课的交流和写作准备丰富的素材。

教学过程:

一、沟通中唤醒内心的讲解方法

1.今天作文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观察一个喜欢的物品,并介绍给大家。课前已经把要求告诉大家了,相信同学们都做得很好。

准备了什么?我想我们应该先互相了解一下。提两个小要求:第一,每个学生都要向大家汇报。第二,汇报的时候,不仅要把自己带的物品展示给大家,在说出名字的同时,还要说出这个物品的一个特点。比如你可以说:我带了一只胖乎乎的猪。胖乎乎的是小猪的特点。

看看你手里有什么,想想怎么说。

2.学生依次向大家汇报。

3.让学生根据他们的物品类别组成一个临时小组。

设计讲解:要求学生掌握所带物品的特点并做简要介绍,旨在通过学生的发言和教师的及时指导,唤醒学生在本组课文学习中积累的讲解方法。并让学生根据所带文章的类别组成学习小组,有利于在观察和表达的过程中相互学习,从而达到* * *提高的目的。

第二,多角度观察和写作

(1)独立观察,写下你看到的结果。

1.学生带的东西有很多种。你打算从哪方面介绍你的东西?想一想,以一个条目的形式写下来。

2.群内交流,补充自己没想到的。

3.分组汇报交流的结果。

4.按照刚才讨论的角度仔细观察手中的东西,边观察边描述语言。

5.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我们刚才观察到的结果。

6.让学生朗读写作片段,老师和学生一起复习修改。

设计说明:根据学生的写作实践,学生此时的观察角度一般只停留在对物体形状的介绍上。外观介绍只停留在物品的表面,在保持原有外观的范围内,包括它的形状、颜色、结构、上面的图案以及图案的位置等。这个环节展示的是学生的学习实践,目的是给学生自由观察和表达的机会,强化学生的成就感,为后面新的观察角度的引入做铺垫。

(二)分类补充,拓展学生观察的视角

1.刚才同学们从一个熟悉的角度观察手中的物体。其实观察一个物体还是有很多角度的。我有几个包含新观察方法的小工具包。我相信,如果你按照指示的方法再次观察你手中的物体,你会发现很多过去没有被发现或者被你忽略的有趣的东西。接下来,我会把这些小贴士发给每组的同学,让他们在我发完之后一起打开。

给蔬菜(如生菜、大白菜)、花、叶、草分组:

请这样做,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1)把一片蔬菜、花、草、叶拿在手上摸是什么感觉?仔细看,你还发现了什么?把这些花瓣或叶子一片一片挑出来,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和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花瓣和叶子摘下来后,里面是什么?什么颜色?是什么样的?

(2)如果你有一个放大镜,把叶子和花瓣放在放大镜下,你看到了什么?横向和纵向撕开它们。你看到了什么?

(3)拿起一块,轻轻咬一口。什么味道?你嘴里有什么感觉?

(4)再拿起其中一个,轻轻摩擦。你感觉如何?你看到了哪些变化?再伸出来,你看到的是花瓣还是叶子还是以前的样子?在白色餐巾上摩擦花瓣或叶子。当你睁开眼睛时,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

给蔬菜(如茄子)和瓜果类分组:

请这样做,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1)用小刀轻轻的切开手里的东西。你听到了什么?看到里面的果肉是什么颜色了吗?还有什么?种子是什么颜色和形状?有什么安排?如果是坚果,试着用锤子砸。你有什么感觉?你听到了什么?粉碎后你看到了什么?

(2)切下一小块,轻轻咬一小口,咀嚼。什么感觉?那是什么味道?再咬一大口,使劲嚼。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感觉和以前一样吗?

(3)你手里有兄弟姐妹吗?他们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样的?你最喜欢什么?

对于报纸和书籍:

请这样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你的报纸有多少页?哪个页面最吸引你,哪个页面广告最多,哪个页面最美;每页边上还有什么?那些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2)你的杂志有多少页?封印二,封印三,封印四分别是什么内容?有几列?有什么区别?你最喜欢的专栏是什么?中间哪篇文章最吸引你?人们经常找不到杂志的价格。你找到他们了吗?它在哪里?

(3)看看你书的书脊上写的是什么?书的页码标在哪里?周围有什么装饰品?你喜欢这本书吗?原因是什么?你最喜欢(讨厌)里面的哪个角色?你为什么喜欢(讨厌)他或她?

(4)如果让你为你介绍的报纸、杂志或书籍写一篇广告,你会怎么写?

对于学习用品和小型家用电器:

请这样想:

(1)你介绍的学习用品或者家用电器,家庭庞大。他们有许多兄弟姐妹。它们在颜色、质地、形状上肯定是不一样的,有些在功能上也不完全一样。你认识他们吗?

(2)如果拆了还能恢复,不妨试试。我相信你会看到很多你从未见过的东西。

(3)你的学习用品给你带来了什么帮助?什么让你印象深刻?

(4)你了解你的小家电吗?说明书告诉你什么了?你会用吗?使用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它给你带来了什么便利或享受?

2.每组朗读他们手中纸条上写的内容。

3.每组根据纸条上的提示观察手中物品两次。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观察思路,让他们在自己观察的基础上突然发现原来的物品还可以这样观察,也可以从这样的角度描述。这两种观察一前一后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既互补又对比。正是在这种补充中,观察方法得以完善,全貌得以呈现。正是在这种比较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观察的局限性,并对新的观察方法和观察中的所见所感印象深刻。由此可见,这种观察技巧是深植于心的。

4.把刚才的观察过程写下来,老师会巡视指导。

5.交流,师生* * *与评价。

6.给作文加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题目。

三、评价和修改

1.自己读,在你认为最准确、最恰当的单词下面加一个三角符号,用波浪线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给自己打个分。

2.学生交流阅读鉴赏,圈出最精彩的句子。把你认为不通顺的句子改过来,把错误的单词画出来,把正确的写在旁边。给同学的作文打个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