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莉信息

孙莉(1913 . 4 . 6-2002 . 7 . 11)

原名孙树勋,曾用名云浮,河北省安平县孙尧城村人。现代小说家和散文家,被称为“荷花派”的创始人。1927开始文学创作。1933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研究生。1937参加工作,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师。1939后参加抗日工作。曾任河北抗战学院教导员,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边区文联、晋察冀日报社、华北联合大学编辑、教师,延安鲁迅文艺学院教师,《平原》杂志编辑。1942,加入中国* * *产党。1944年发表了《白洋淀第一编年史·莲花湖》、《第二编年史·芦花荡》等短篇小说,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关注。此外,还有三部小说(《风云传》)、一部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叙事诗集》、《交流报告集》、《乡村小品集》、《散文集》、《金门集》、《晚期中国人集》。《白洋淀年谱》是作者最著名的小说和散文集,其中《莲花湖》和《芦花荡》是荷花派的主要代表作品。1949后,历任天津日报社副科长、编委,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市分会主席,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一至第三届理事、顾问,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顾问,第五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委员。孙犁、赵树理、周立波和刘清被称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诗人”和“四支铁笔”。他的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即诗化的文学小说。

[编辑此段]生活

12岁,在安国县澄城上小学的时候,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对他影响很大。他一直相信艺术就是生活的理念。孙俪14岁考上保定育德中学。学习期间,他开始阅读社会科学、文学理论著作和一些苏联文学作品,开阔了视野,为后来的创作和批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中毕业后,他无法继续深造,在北平流浪,在图书馆读书或上大学,曾以“云浮”为笔名在《大公报》发表文章。他也在市级机关和小学做过文员。

1936暑假结束后,孙立去河北省安新县一所小学支教,在那里初步了解了白洋淀百姓的生活。

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主要在中国* * *生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发表革命诗歌,临摹《海燕之歌》,在《红星》杂志和《冀中导报》发表《现实主义文学与鲁迅》等论文。

1938年秋在冀中区办的抗战学院任教,1939年春调到阜平,在晋察冀通讯社工作。此后在晋察冀文联、晋察冀日报社、华北联合大学任编辑、教师,同时进行文学创作。

1941回冀中区参与编辑大型群众报告文学集《冀中的一天》,并写成区、村、连的文学写作教材(后更名为《写作概论》、《文学学习》,多次重印)。

65438年至0944年赴延安,在鲁迅文艺学院勤工俭学。在延安,他发表了《莲花湖》、《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关注。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冀中农村写作,直至解放。在此期间,他参加了土地改革,写了《钟》、《北》、《朱》等短篇小说和一些杂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孙犁在天津日报社工作,继续文学创作。小说《风云传》写于20世纪50年代初,以滹沱河沿岸的两个村庄为背景,围绕抗战初期高、吴、田、蒋的生活史,细致勾勒了冀中平原各社会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展现了七七事变后冀中人民在中国* * *产党领导下组织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壮丽画卷。作者以谈笑风生的淡定态度描写抗日根据地的变化,虽然语言幽默而不轻浮。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写于1956。小说通过铁(匠)与木(匠)之间长达十余年的友谊建立和破裂的过程,揭示了20世纪50年代初北方农村的生活方式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对农村社会的深刻影响。作品成功塑造了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性格矛盾的人物肖曼儿,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6后,作者因病长期停笔,但他以《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副刊发现并培养了许多青年作家。在此期间,他还写了一部散文集、一部散文集、一篇文学短文。

孙犁解放前和解放初的作品集是《白洋淀年谱》(1958),是作者最著名的小说和散文集,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主要反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河北中原、河北西山人民在中国* * *生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移风易俗的生活场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土人情,以其明快流畅的笔调、优美典雅的隽永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形象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荷花淀》等作品成为广为流传的佳作,文艺界甚至将其视为现代文学一个风格流派的标志,将其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

[编辑本段]评价

孙犁是中国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以众多经典作品,描绘了波澜壮阔、清新脱俗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文学画卷。全国解放后,孙犁的文学创作继续取得长足进步,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和散文家,被誉为著名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在孙犁纪念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孙犁的文学创作达到了第二个高峰。他的作品思想深刻,风格创新,艺术风格鲜明,臻于完美,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他的作品是:高雅脱俗的诗情画意与简单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结合。

作为孙犁文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孙犁同志长期从事党报文学副刊的编辑工作,为解放区和天津文学的繁荣,为天津业余作家特别是工人的成长,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开创了天津日报文艺副刊热心扶持青年作家的优良传统,几十年来为天津乃至全国文坛培养了一批批知名作家和业余创作骨干。他是中国报刊史上一代编辑的典范。

孙犁同志是中国革命文学的一面旗帜,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大师。他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文艺政策,继承和丰富了中国革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他对中国革命文学的杰出贡献,他崇高的文学品质和人格,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赢得了作家和读者的喜爱。

[编辑此段]作品

莲花湖(小说散文集)1947,香港海洋书店;1959,人文学科(高中语文教材)

鲁花当(短篇小说集)1949,群益(人教版文字)

收费(短篇小说集)1949,世界。

村歌(中篇)1949,世界。

农村素描(散文和小说)1950,读者。

三联菜圃华庭(短篇小说集)1950

山海关徐红宋(诗集)1951,知识书店。

风云的故事(小说)L,1951,人文;2集,1953,人文;1-3集,1963,编剧。

白洋淀年谱(小说散文集)1958,中青。

铁木真前传(中篇)1959,天津人。

百花金门集(散文集)1962

白洋淀之歌(诗集)1964,百花

晚花集(散文集)1979,百花

鲁修作品集(散文和小说)1981,百花

《耿唐杂记(随笔)》1981,河北人。

新疆丁基(散文集)1981,百花

秦与萧(小说散文集)华山1982

孙犁故事选1982,四川人。

孙犁文集(L-5卷)1981-1982,百花

耿唐散文1982,花城

迟(散文集)1982,百花

孙犁文学理论集1983,人文

林中秋草(随笔)1983,三联

孙犁散文选1984,人文

元道纪(散文)1984,百花

《老荒原集》(散文集)1985,上海文艺。

《中庸小巷集(散文集)》1987,百花

耕堂1988序言和后记,湖南人。

无物集(散文)1989,人文

翟赟小说1990,人民日报出版社。

《孙犁文集》正在编辑5卷,续编3卷,8卷,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 * *。

孙犁全集***11,200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编辑此段]散文

扫盲班

第一洞

在游击区生活一周

三位烈士简述及后记

这座塔

王凤刚的坑杀反从属

拾蒲台上的芦苇

安心坎迈Xi记

张秋歌

唐代收复官屯之战

学问

宿舍

节省

小刘庄

挂甲寺渡口

工厂场景

拜访老人

婚俗

一日日记

回忆沙可夫同志

金莺

石头

《好暗房年表》序言

伙伴的回忆

衣服的故事

悼念画家的马达

删除的单词

童年的记忆

谈赵树理

谈柳宗元

关于吃粥的思考

《红楼梦》杂记

《季芳散文集》序言

梦见书

绘画之梦

梦想的发挥

夜思

悼念李记同志

村庄的旧闻

老一套

新年挂老照片

报纸的故事

死者的轶事

浅谈翟赟锁坛

母亲的记忆

青春之梦

翟赟·虞梦

猫和老鼠的故事

夜晚的故事

报纸故事(作者:孙丽)(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课文)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细读文本,体会作者对《大公报》的热爱,对文学和真理的不懈追求。

2.学习心理描写,认识其作用。

二、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叙事线索,把握作者情绪。

三、教学难点:体验心理描写的作用。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方法:大纲阅读法(具体内容参考“预习独立作业单”)。

六、教学过程:

1.读课文两遍,画漂亮的字。

2.在字典或词典中查找,写出下列单词的意思:

无知,无知,不屑,异想天开的指责,无微不至的言辞。

3.选择上面的两个单词,写几个句子。

4.再读一遍课文,写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人物、事件、结果等。)

5.你能画出并找出文中的一些心理描写吗?画完后,仔细阅读,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心理描写的作用。

(比如文章最后一段,作者用愉悦的心情写出了自己的闲适和满足,这其实是作者苦中求乐的心理,是一种自嘲。这样写,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无奈和悲伤。)

6.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并简要回答:

(1)为什么一定要订阅《大公报》?

(2)我怎么贴房子?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仔细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说说看后的感受。

7.质疑讨论。

[编辑此段]孙犁战争作品风格介绍

读孙犁的作品,最早是从小说开始的。给我留下强烈印象的是独特的风格。都是战争题材,但很少刻画血与火,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复杂的战争描写,更多展现的是战争中人物内心的美好,却有一种吸引人的神奇力量。他笔下的白洋淀景色清新稀疏,散发着润泽的湿气,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弥漫着浓郁的诗意。那时我爱读《芦花当》和《莲花湖》。我一闭上眼睛,就看到了朦胧的月光。当我听到水笙说我明天要去参军时,我的嫂子水笙的手指颤抖着,以为梅玮割破了她的手。她把手指放进嘴里吮吸。细节是多么的细腻生动啊!

也许是因为我年轻,没有经验。当时不太喜欢看孙犁的散文。我觉得太平淡了,没有奇怪的句子,没有花哨的词语。我写人的记叙文,大部分是速写。那时候我更喜欢浓妆艳抹,词藻华丽,激情奔放,甚至是“为加新词而强调悲哀”的“假、大、空”的抒情散文。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感觉孙犁的散文讲究情感的克制、含蓄、质朴、干净,仿佛在水中洗过一样,是属于平淡“大美”的华丽极致。这才明白,平淡自然很难,更难做到“朴实无华,平淡奇,淡而有味”。此时的我,爱他的散文胜过爱小说,更爱他新时期的散文。《已故的》、《鲁修纪》、《连》和《迟》...无论是缅怀人物、思念家乡、追忆童年和战争年代,还是歌唱事物,都融入了深厚的生命情怀。孙犁先生不喜欢官场,远离热闹,孤独。也正是因为这种难得的性格,他才能以一种宁静、沉潜的姿态,进入常人久久不能企及的宏大而深邃的艺术境界。

孙犁先生的散文是“写人生”。他是一位充满哲学思想的作家。他的大部分哲学思想都伴随着意象和激情,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它们帮助他的作品诗意地形成。他常常从平常的事物中升华出对生活的感受,在作品中凝结和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切感受,不仅给人以审美享受,而且使人认识到关于生活、社会和自然的道理。读他的散文,就像听一个历经沧桑的智者从容不迫、平易近人地侃侃而谈。你需要静下心来慢慢读。在《黄鹂》中,他深情地写道:“万物皆有其极。老虎在山中咆哮,鱼儿在池底游动,骆驼在沙漠中行走,大雁在空中列队。这是他们的终极。”在《贾平凹散文集序》中,他称赞贾平凹是一个在小花园里孜孜不倦劳作的农民,同时提醒作家:“文艺之路,正如人生之路。过早地拥有金榜、骏马、高官、高楼,有太多的红利和刺激,不一定是好事。一个人的一生,或者说一个作家的一生,应该是经得起艰辛和孤独,经得起诋毁和羞辱的。最重要的是,在这条路上,冷可以定,热可以得,风可以来,雨可以去。”孙犁先生生活简朴,不崇尚荣华富贵。他爱吃前年冬天储存的大白菜根上的黄白相间的菜花,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盆里,又放在书案上。于是就有了写得很漂亮的《菜花》。他觉得菜花很小很普通,但也很美。作者在最后写道:“如今,我老了,在城市里住久了,故乡如梦。面对一颗菜花,我突然想起了很多往事。往事如菜花的颜色,远非虚无不可捉摸,只能引起惆怅。人的一生无疑是一个大话题。很多人想尽办法把它写成一篇气势磅礴的文章。我只能写成一篇短文,一篇相当于菜花的短文。菜花也是生活,一切生活都可以成为文章的主题。”1992,孙犁先生写了一首意味深长的《扁豆》。“白扁豆又细又长,紫扁豆又宽又粗,收获后多。我从小就喜欢吃扁豆,不是炒就是炒。煎的时候,先把扁豆蒸熟,裹上面粉,就叫扁豆鱼。”写到这里,突然转折,切入1939的生活记忆,和单身游击* * *生活的时光。“每天晚上,我从山上回来,坐在他的热炕上,吃他做的炒玉米面饼和炒扁豆。炉子上还有一片烤青的烟叶,他捏在手里。我们抽烟闲聊,听着外面呼啸的山风。”从物到人,深深怀念和怀念那种生死与* * *,在战争年代真诚相见的和谐关系。它朴实真诚,有理有节,境界崇高,见大于细,灵动飘逸,圆满。

文如其人。孙犁一生淡泊名利,深居简出,韬光养晦,爱恨分明。作家谢大光在《印象孙俪》中说得好:“孙俪的作品与他的个性完全一致,可以信赖。这里我们可以借用他在纪念俄罗斯作家契诃夫时说的一段话:‘我们只能从他的作品中认识他。.....对于这样一个真诚的作家,我们只要仔细阅读他的作品,就能完全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