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德育是教师有目的地正确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活动,是当今社会素质教育的灵魂。地理具有丰富的德育内涵,应该在德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在学科教学中积极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因此,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该把德育作为地理教学的灵魂,贯穿于整个地理教学的始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我做了一些探索。

一,利用教材,挖掘德育因素

地理教材包含丰富的德育内容。我们的教学应充分挖掘自身的德育因素,将德育融入地理教学中。比如,通过学习我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气候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表现为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对祖国未来的高度关注和坚定信念;愿意为祖国人民牺牲一切。地理教材中的内容是地理教育和思想渗透的基础和依据。在充分发挥教材本身教育因素的同时,要深入挖掘紧密联系实际的教材,补充必要的、有趣的素材,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比如接触国家的方针政策,接触祖国发展的现实,接触世界各国的发展现状,接触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接触当地的民情。比如在讲我国土地资源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我国土地资源的相关资料,结合当地土地资源的现状,补充一些关于土地资源的资料,介绍一些国家的土地资源政策。通过这些材料的补充,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土地资源“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后备资源不足的现状,使他们树立科学的资源、人口、环境观,从而渗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

二,课堂教学,加强思想教育

地理教学应严格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各种地理现象的层次分析,明确区分各个组成部分的特点,然后进行综合概括,这样不仅可以获得完整的知识,还可以激发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总之,创新思维是一种新颖的、有价值的、具有高度流动性和持久性的、能够清晰地勾勒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将抽象的书面知识形象化,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是地理教学研究的一大课题。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可以有效控制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一定时间内集中于一个目标,从而形成地理知识表征的具体形象,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因此,应充分发挥教具演示、地理模型、地理挂图、风景图片、声像展示和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下一步的思想教育功能。利用乡土地理内容开展身边的地理教育。每个学生都熟悉身边的地理环境,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探索将地理教材的教学内容与乡土地理资料有机结合的方式方法,将地理思想教育功能融入到具体的地理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更加具体深刻,这个教学活动也容易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充分利用有限的地理公园活动和时事新闻中的地理教育资料。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地理公园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地理,及时利用新闻媒体等地理资料。教给学生地理思维,让学生真正做到“学身边的地理,学有用的地理,学终身受益的地理。”这是综合运用地理课进行爱国主义、空间意识、竞争意识、灾难意识和科学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结合教材,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民族自豪感和自豪感,让他们了解和认识我国伟大而光荣的历史文化,了解和认识我国人民对人类作出的贡献,了解和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祖国通过改革开放蓬勃发展。

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只有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对整个历史进程的影响最大。这说明中华民族为全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值得为发展民族之林而自豪于世界。爱国主义体现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不仅是一种政治标准,也是一个伟大民族的道德标准。因此,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爱祖国、爱人民、爱生产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责任感和对国家的奉献精神。

比如在讲授“中国的疆域”这一节时,我重点介绍了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然后通过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讲授《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强调台湾省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育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第四,树立法制观念,养成良好习惯。

为了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世界各国的许多法律条文都明文规定,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的行为将受到各种方式的惩罚。中国的环境保护法也相继颁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现在地理教材已经写进了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水法,大气污染法等等。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应该接触这些法律法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该通过阅读材料、讨论和调查等一系列活动,结合学习方法的使用,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意义,破坏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法律的意义,并明白破坏环境和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件文明和道德的事情,也是一件违法的事情。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强化了他们的法制观念,对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思想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进行思想教育,要“教育与教学相结合”。需要注意的是,地理教学中思想教育和地理知识教育是统一的。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正确的思想观点、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指挥教学和材料,把正确的思想观点方法融入到地理知识的教学中,而不是在地理知识之外讲一套理论,以免成为枯燥的说教。第二,在地理教学中,应尽量阐明地理的概念、原理、规律和各种事实,揭示其本质、内在联系和演化规律,使学生接受相关的思想教育。比如,如果能用详实的材料说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华北平原的堆积,学生就能明白地形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在讲授都江堰水利工程时,如果教师能清楚地讲解“杜江鱼嘴”和沙飞堰工程及其在汛期和平时的作用,学生一定会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这将大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豪感。第三,要对初中生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来说,对熟悉的、具体的事物,要从感性到理性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引起情绪变化。因此,要尽量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图片、数据、生动的地理实例等。如果能组织调查、考察、参观、采访,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对丰富情感、促进思维会起到更积极的作用。第四,教师要用正确的观点、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丰富的思想感情去影响学生。老师的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的观点、情绪、思维方式会不断渗透到学生中。因此,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情感和观点都会对学生的成长起重要作用。

总之,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地理教育不能仅仅是简单的地理知识的传授。只有把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地理教学的全过程,才能使我们的学生一方面具有广博的天文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具有宽广的胸怀、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理想,这是地理课堂的核心。(作者单位:重庆市长寿区云台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