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江总书记在1999年6月5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面对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的高度。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我们必须改变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创新就是把现有的事物和事物改造成新的事物和事物,更新其功能和属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在我就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意识和观念。表现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不要守旧,要有改革意识;自我价值的取向是自知;思维灵活有序;还有个人意志,毅力等等。这些因素构成了人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要抓住一切要素,通过学校的各种活动,在学生头脑中生根发芽,形成牢固的意识和观念,从而达到邓同志所说的:“人虽小,志存高远,立志创造。今天准备好,明天建功。”

1.教育学生树立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创造的基本理念。

知识是创造的基础。基础知识越扎实,知识面越广,创造能力越强。印度总理萨斯·班达尔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想奖励他,问他想要什么。他说,第一格放了1粒小麦,第二格放了2粒。以后每个格子都是以前的两倍大,只填了64个方格。国王以为一个宰相只想实现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非常生气,下令嘉奖。结果1计算:1+2+22+23+34+……+261+262+363+= 18,446,744,073,719,519。这吓坏了国王。一个老师知道了这件事,向国王提出了一个建议,说:“打开仓库,让他一次数一粒!”“为什么?老师说:“得到65,438+0粒小麦需要65,438+0秒,所以首相需要5800亿年才能得到所有给他的小麦。5800亿年生产不了这么多小麦吗?他没有这么长的寿命!”国王喜出望外。丞相知道后,也认为齐王是圣人,是君子,不想让齐王赏赐。

众所周知的三国故事,孔明借了一支箭,三天造了十万支箭,做了生死陈述。孔明是靠什么实力完成这十万箭的?是靠人力吗?不,凭知识,凭他的天文学和气象学知识!以他的军事知识。

如何教育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首先要积累知识,充分发挥大脑的记忆功能和青少年的超强记忆力,尽可能多读书积累知识;其次,要树立持续学习的观念。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知识在不断更新。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不断学习,永远做学生。再次,在接受了人类的基本文化遗产后,培养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历史上有很多科学家在学校学习期间,因为各种原因,各科成绩都不好,但是在他感兴趣的学科上做得非常好,后来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

在教育活动中,也要给学生创造运用知识的机会,实现知识的作用。有一所小学,学生们打算在山坡上种树。老师先让学生测量长度和宽度,规定每隔5米种一棵树,让学生计算要种多少棵树,还要求学生在挖坑种树前先分好树点。一些学生计算正确,而另一些学生计算错误。让他们去实地验证,可见知识的作用。

2.鼓励学生站在名人的肩膀上。

人不管做了多久,多么熟悉,都要把自己的工作当成陌生的,永远把它当成学习的对象。不要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不满足前人的结论和成果,而是站在前人和名人的肩膀上继续探索。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伽利略并不迷信古希腊权威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不同重量的物体从空中落下,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重的掉得快,轻的掉得慢,他发明了自由落体定律。达尔文不信“上帝造人”的鬼话,创立了进化论。哥白尼不相信千年铁律的“地心说”,创立了“日心说”。数学中的运算都是从左到右。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还有别的办法吗?石丰收从小学二年级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你能从右往左数吗?后来经过潜心研究,终于总结出了历史收获的快速算法。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从过去教师只充当“裁判”到“导演”。将对某些答案、结论或学生观点的提问方式由“是不是对的”改为“你还有其他看法吗?”。虽然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一位老师组织学生学习寓言“愚公一山”,并问他们的想法。一些学生说:“我们应该学习愚公的无畏精神和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努力工作,直到我们成功。”这个时候老师不问对不对。如果你问这位同学回答的对不对?学生们的思维停止了。这位老师问每个人还有什么要说的。学生们很活跃,有人说:“龚宇精神是好的,但方法不好。我们应该移民。搬一座山不是更省时省钱吗?”有人说:“修公路比移山容易多了。”.....这种教学是培养学生大胆发表意见而不拘泥于前人结论的好例子。

3.引导学生形成我生来就有天赋,天赋有用的意识。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分析发现,千分之三的人是智障,而绝大多数人的智力都差不多,这说明我天生就有天赋。问题是每个人的环境,教育,个人努力程度不同,发展方向不同。无论你做什么行的工作,你都有创造的机会,也就是说,你会是冠军。一天,唐朝的书法家王羲之走在长安街上。他看到一个女孩,搓着拉面的脸,双手灵巧。可惜这么巧的手没学书法。旁边一个老婆婆说:“大家都在写。整个城市不是都在挨饿吗?”这个故事说明,社会需要的人才有很多种,每一行都有自己的创作对象,每个人都能像这个姑娘一样熟练地拉金丝。荷兰生物学家莱维克出身贫寒,当过学徒,摆过地摊,后来成为市政厅的礼宾员。他的爱好是磨玻璃。人们嘲笑他不值钱,他把人们的取笑抛在脑后。有一次他通过两个镜子看东西,奇怪地发现它变大了,于是他发明了显微镜。

要让学生认识自己,关键是老师认可学生。鼓励学生的一点点进步,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才华,尝到成功的喜悦。一位老师组织学生学习“串”这个词。在知道了发音及其含义后,要求学生分析字体以及如何记忆。很多同学都谈过,其中一个平时很穷的同学说:“‘串’这个字就像在街上卖马蹄铁。两个马蹄铁之间穿一根竹丝就是‘串’字。”老师立即表扬了他的创造力。从此,这个学生在课堂上肯动脑筋,经常发表一些不同寻常的见解,得到表扬,成绩也渐渐好起来。

4.启迪学生打开思维之门。

思维是人类智能的核心。通常,开发学生的智力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开发学生的思维。思维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人只有善于观察,大胆想象,细心分析归纳,才能产生创新的想法。

良好的观察力和大胆的想象力是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有资料显示,人的知识有一半来自于观察,而发明创造善于观察,从微小现象中悟出道理。阿基米德是通过在浴缸里洗澡看到溢出的水而发明阿基米德原理的,瓦特是通过观察沸腾的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拍打锅盖产生的蒸汽而发明蒸汽机的。牛顿观察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万有引力;门捷列夫看扑克牌,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都是良好的观察和大胆的想象的结果。

观察和想象的能力取决于我们的教学。首先让学生知道每次活动的目的和要求,然后指导方法,最后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追求结论,而应注重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方法的培养。有一个老师组织学生学习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性。他先设置了三组问题:10÷2 11÷2 12÷2...19 ÷ 2;20÷2 21÷2 22÷2……

29÷2;30 ÷ 2 31 ÷ 2 32 ÷ 2 ...39 ÷ 2让学生搞清楚哪些是整除的,而不是划掉的。然后让学生观察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经过一番讨论,很容易得出结论。为了训练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对一些常见的事物和事物进行观察和想象。比如竹子,大家都很常见。观察竹子后有什么感想:“它象征着人谦虚内敛的品质”;“我愿意为人民的利益而死”;“不畏严冬大雪,四季常青”;还有同学说,有些没有主见的人“随风飘”。同样的事情因为想象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5.培养学生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是人的意志和毅力的体现,是对工作、事业和科学的奉献精神。缺乏这种精神的人,会像人们说的那样,骄傲自大,想干一番大事业,但遇到困难就会灰心丧气,最终一事无成。

所有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工作的时候都是废寝忘食,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会忘记科学。德国化学家埃利希在研究一种治疗螺旋体感染的特效药时,失败了605次也没有放弃。最后他成功了606次,所以这种药被命名为“606”。为了研究炸药,诺贝尔的弟弟在车间被杀,他也是鲜血淋漓。美国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Carl Schmidt)在南美实地考察时被毒蛇咬伤。因为没药没药,我知道自己做不到,仍然坚持记录被毒蛇咬伤后的身体变化,直到停止呼吸。

培养学生的精神,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另一方面要让学生面对一定的困难,在困难中锤炼意志和毅力。目前学校推行的“分层教学法”,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训练内容,不同的权重,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看到自己有能力;然而,新的挑战摆在我们面前,有一些艰巨的任务需要通过努力来完成。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指学生说话做事的能力。内容相当丰富,本文讨论的是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首先要用一些创新的基本技术武装头脑,然后要有可行的制度和措施。

(一)创作的基本技巧

不同的学者对创作的方法有不同的总结。自从美国神创论创始人奥斯本在1949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创造方法——“潜在激励法”以来,有人总结了300种,也有人总结了100种。国内的徐立言等人提出了12种巧妙的方法,上海和田小学也总结了12种方法来指导学生创造发明。现在介绍一些基本技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

1,加上一加一

加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组合起来得到一个新产品,将原有产品的优点集中到一个产品中。这种创新产品无处不在。以前铅笔和橡皮擦是分开的,用起来不方便。美国的威廉把它们放在一起,把带橡皮的铅笔做成新产品。八十年代,我们市里有一个小学生。他妈妈经常等他放学后去扫地。他让她去扫地。他觉得很麻烦。后来,他把水管套在扫帚上,打开水龙头,扫了一遍。他可以独自扫地和冲水。他把这个“带水管的扫帚”写成了一个小发明,并在省里的小发明竞赛中获奖。

2减一。

这种方法的思路与前一种正好相反。就是减少一个产品中的一个部分或几个部分,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达到最佳状态,或者出现新的功能和新产品。如减少一两个部分,减轻,减少,减少时间,减少次数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初中学生王宏宇(13岁)每天晚上回家都会在黑暗中开门开灯。怎样才能减少黑暗时间和其他设备?你能让门打开灯吗?经过潜心研究,终于成功发明了“自动开灯装置”。

3.改变它

改变就是改变原来的产品。或者改变它的形状,或者改变它的性质,或者改变它的材料,或者改变它的颜色。有的是整体改变,有的是一个部分或几个部分改变,从而产生新产品。

一个班主任在安排学生座位的时候,让学生按照身高排队,然后矮的坐前面,高的坐后面。但是有几个近视的人看不清黑板,就坐前挡住了后排同学的视线。于是,一个学生想出了把固定高度的凳子改成可以高放低放的凳子的主意,这样坐在前面的高个子就不会挡住视线了。后来这种凳子迅速普及。陕西省Xi市第四十一中学高一(3)班学生杭晓东(13岁)将普通衣架改成了带扣衣架,衣服不会被风吹掉。

4.做出改变

改变是改变一篇文章的一部分或全部。或改变其材料,或改变其性质,或改变其用途,或改变其形状、颜色、气味等。通过一个变化形成一个新产品,有新的优势和新的用途。

水管最早可能是用竹子、木头或泥土制成的。人们把这些材料变成了铁做的美观耐用的铁水管;为了防锈和减轻重量,人们用塑料制作水管;但容易老化、断裂,所以转为塑料和金属制成的新型水管。内层和外层是塑料,中间是铝。这种管子目前很受欢迎。

5、缩一缩

缩小就是缩小,缩小一个物品生产出一个新产品,产品的用途也可以通过缩小来扩大。微型收音机、汽车等。,抬头就能看到缩水的产品。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二班(1)学生张红彬将平时看到的望远镜缩小,发明了“针孔望远镜”

6.展开它。

扩张就是扩张,这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思想,把原有的产品扩张成新的产品。一方面是靠它的体积形状展开的;二是拓展其性质和用途,使其产品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和综合利用。

旅行时戴的遮阳帽是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帽舌遮住太阳;海边沙滩上的太阳伞也是伞展开的产物。洗衣机以前只能洗衣服,人要把水排掉。洗完后,他们不得不拧干它。它的功能经过扩展,安装在电脑上成为全自动洗衣机,洗完衣服后可以自动排水,烘干衣服里的水。四川省隆昌县城关中学初一学生范(15岁)发明了“脸盆伞架”,既可以放脸盆,又可以放雨伞,于是把伞架的用途从一个扩大到两个。

7.模仿一个模仿

模仿就是模仿。模仿是从一个事物的形状、性质和用途中获得灵感,创造出新的产品。你可以模仿自然界中任何可以借鉴的东西。现在有一门学科叫仿生学,专门研究如何模仿自然界的东西,创造出新的产品。模仿也可以模仿其他产品和体验。据说日本人从国外买机器先拆解,第一台是仿制的,第二台是自己创新的产品。

鲁班通过模仿植物的叶子发明了锯子。现在市场上的各种儿童玩具都是用仿生和动画卡通制作的新产品。

8.一代又一代

代就是用一种东西代替另一种东西来生产新产品。可以完全替代,也可以用一个零件或几个零件替代,使其性能更好,价格更低,更适合人们的需求。

水桶过去是木头做的,但后来被铁代替了。现在用塑料代替铁做塑料桶更便宜更好。随着社会的发展,铁和木头制成的产品到处都可以用塑料代替。

9、反反

反之,则意味着反过来。从思维的角度,解释为逆向思维。颠倒思考一个问题或事物的形状、性质、用途,从前后、上下、左右、前后、里外、横纵、大小、因果等方面进行颠倒思考,得到新的结果和产物。

法拉第反过来思考电能产生磁性的现象,那么磁能能产生电吗?经过努力,终于在1821年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机。“吸尘器”是从“吹尘器”逆向思维创造出来的。起初,人们用一种“吹尘器”来吹走灰尘,但灰尘被吹得满天都是,反过来,灰尘又被吸进去,做成“吸尘器”。在教育方法上,我们老师常说,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非常好。但是日本老师经常说日本是个小国,人口多,自然资源匮乏。日本要想生存发展,每个人都要好好学习,学好科技。这也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好方法。

10,联谊联

团结就是团结。将一个或几个项目连接成一个新产品。结合相关物品的功能优势,形成新的功能优势。同时也要分析了解一个物品的材质、性质、用途、价值以及发展的各种条件和规律,从而构思出一个新产品。

喷泉长期以来占据着城市、庭院和公园的一席之地。但以前只能人工排列,高度大小形状都是固定的。音乐通过扬声器传输到寻呼机,扬声器放大声音,被大多数人欣赏。五颜六色的灯笼为城市、酒店和庭院增添色彩。如何随着音乐的大小改变喷泉的大小,水花五颜六色?让人享受自然风光,增强视听效果?于是人们把喷池、音乐和彩灯联系起来,做了一个音乐彩色喷池。北京刘铁中学的董建川(15岁)看到人们提着煤气罐上楼,就会想到汽车。如果有一辆可以推上楼梯的车,岂不是减轻了人们的负担?这种车能把轮子弄得像手推车一样圆吗?当然不是。我们做什么呢他还想到了狗爬楼梯的场景,最后发明了“爬楼梯车”。湖南天津湖南拖拉机厂子弟学校初一学生易成城,铅笔经常断,不对称,不光滑。看到木匠刨木头这么顺,就想到了削铅笔,最后发明了“卷笔刀”。

11,动起来。

搬迁是将其他产品全部或部分搬迁,使原有产品功能发生改变,或更好,或扩大使用,成为新产品。

移动放大镜使之成为照相机和投影仪;收音机有一个可伸缩的金属杆作为天线,搬到教室里成为老师的教鞭,搬到电视上成为电视的天线。这些都是创新产品。

丁琪媛12

定义是将一个事物或物品的性质、用途和功能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从而产生新产品或新系统。

电梯的升降是有限制的,最高不能超过规定的高度,最低也要达到规定的要求。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半成品叫行程开关,当电梯到达一定高度的时候可以自动切断电源。瑞典科学家谢尔·休斯规定水结冰时的温度是零度,沸腾时的温度是100度,两者之间的平均部分是100,每一部分是1度,这样就制成了摄氏温度计。四川省南溪县第一中学初三学生戴边标(14岁)在家养鸡,每天给鸡喝水,每天加几次水。如何保证容器里一直有水?于是他发明了“吸水器”。

以上列举了12种创作技法,不仅在自然科学中常用,在社会科学中也常用。比如教育教学改革也是用这些方法创造了很多新的经验。上世纪50年代,黑龙江在小学推行“集中识字法”,南京则逆势而上,推行“分散识字法”。上海推行“成功教育”,有人改之推出“快乐教育”;上海市育才中学的教改经验是“读、说、议、练”,简称读、说、议、练,扩展为“起、读、说、议、练”等。这些发明的成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不陌生。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让学生说话和做实际工作的能力。能力的形成和成长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在实际工作中逐渐成长起来的。美国一对富有的老年夫妇非常高兴有一个儿子,他们不让他做任何事情。他们都是父母养活的。他连吃饭的能力都没有。25岁的他被称为“25岁的宝宝”。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给学生创造练习的机会,就像毛泽东校长说的,游泳中学游泳。许多学校的经验表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做到一改两学三练四制。

1,改变教育理念和模式。

在1999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总书记号召“改变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那么现在是什么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呢?这是一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即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努力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求知的技巧,让学生懂得学习,越学越有活力。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发生巨大变化。教学要求每个人都达到同样的标准,转化为教学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对学生提高理科的要求变成各科达到基本要求,发挥特长;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粉笔加嘴皮子转变为多媒体教学;教学形式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向多种形式的教学转变,实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考核方式由死记硬背转变为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评价内容由单一的分数评价转变为对学生思想、身体、知识、技能、心理素质的综合评价。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学习创意工程的知识。

创意工程从创立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是并没有像其他学科一样普及和为大家所知。在过去,也许大多数人认为创造和创新都是专家的事。一个能按照领导布置的任务做好本职工作的普通劳动者,就是好公民。还有一个社会环境就是中国一直是计划经济,没有竞争,所以企业不创新。因为没有竞争意识,没有创新能力,很多企业一进入市场经济就是“死火”;更何况我们的人民还有一个传统观念,就是听话,按吩咐去做。有人做过这样的比较。当中国人送他们的孩子去学校时,他们反复说,“你应该遵守规则,听老师的话。”犹太人送孩子上学,就对孩子说:“多思考,多问老师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创作的知识形成已久,很少有人问津。

江总书记在1999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我们的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一个主要因素。”要大力普及创意工程知识,让在校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创意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学校应该设置一些专题,介绍一些科学创意工程的知识,引导学生使用。

3、开展“六小”实践活动

实践能力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学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开展小调查、小改革、小发明、小生产、小种籽、小创造(论文)的“六小”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做,通过做增长才干,组织好了也会出成果。长沙九中在科技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其中相当一部分申请了国家专利,多项发明应用于生产并投放市场。

小调查是有一定目的地组织学生到一个地区或单位进行调查研究的实践活动。这个活动非常有利于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它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小型调查时,首先要明确目的,了解调查范围,拟定调查大纲和具体方法。今年65438+10月,某中学利用寒假组织全体学生以镇为单位分组,开展“认识我的家乡”调查。主要考察镇上的工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让全校学生接受一次热爱家乡的教育,学习一些小参观的基本方法。

小改就是组织学生对一些制度、管理措施和方法建言献策。这种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随着形势的需要不断提高,不做一个刻舟求剑的人,还可以培养学生当家作主的精神。学校是社会的一角,要充分利用它来培养学生的未成年人改造意识和实践。一所学校种了一片草坪。如何管理?向学生征集管理意见后,三天内收到400多条建议,参与率达到64.2%的学生。学校把这些建设安排好,然后交给学生讨论,形成一个体系,实施后证明是一个好的体系。不管学生提出的建议有多嫩,只要能参与讨论,思考,提出自己的意见,就是一种锻炼。

发明是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科技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可以大胆想象和创新。组织学生观察一个物体,分析其优缺点和用途。然后如何发挥其优点,克服其缺点,提出建议和方案,就是发明创造的方案。开展这些活动,可以从一些容易找到和制作的东西开始,让学生看到他们的创造力,逐步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发明热情。

小制作就是组织学生利用科技活动和课余时间制作一些模型或者进行一些编织活动。比如做飞机模型,飞机模型,小收音机和一些电器,一些木工,竹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农村进行。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细致、坚强的毅力,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在组织这些活动时,要注意学生能做什么,不要半途而废,挫伤积极性。

小规模养殖是最适合农村中小学的活动,也是缩短教育服务当地距离的最佳形式。利用学校农场,或者在不影响校园整体规划的情况下,在校园内划出部分土地,让学生进行小规模的养殖活动。比如每个班种一根香蕉,从种植、管理到收获,学生们都自己动手。这种养殖和农民养殖不一样,要加强科技含量。一个学生种了一个红薯,把它和月光花嫁接在一起。结果一个红薯收了50多斤。前年有报道说新沂镇一个农民种了很深的土豆,收获了60斤。那么谁能超越他呢?有人能种出一米长的豆子吗?通过这些活动增长才干。学生在学校学到的育种技术也将应用到家里的农业生产中。

小创作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小论文、小说、短篇、诗歌、书法、摄影、绘画等。,与学科结合紧密。许多学校有文学社团。他们自己写稿,自己编辑书籍,自己出版报纸,这些都是很好的实践活动。新沂综合成人中专学校有一个叫李婉钰的学生,他出版了一本书《永远的杜鹃花》。省作协副主席杨干华,茂名市政府秘书长陆对此非常支持。杨干华亲笔题写书名,鲁作序。这本书填补了新沂市学生出书的空白,毕竟是成功的。

以上六种活动是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实践的主要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基本形式。

4.建章立制,持之以恒。

任何事物的发展,只有在健全的制度保障下,才可能是良性的。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一种长期的培养和逐步的成长,不是一两次活动就能立竿见影的。而这种能力是在活动中发展的,它以力量的形式成长。创新实践活动越多,能力增长越快,越用越多。所以学校要建立规章制度,要有保证创新实践活动正常开展的制度,要有激发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措施。

为了保证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关键是要有辅导团队。所以学校要充分挖掘学校的人力资源,发挥每个老师的优势,组成辅导团队。其次,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项目,组建兴趣小组,自觉参与。对于各类活动学校,要统筹安排好岗位和活动时间,保证导师、学生、活动、活动、活动、场地的落实。

要保证学生实践活动的实施和不断开展,必须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对学生活动的成果进行评价和奖励。也可以拟定一个科技节,或者每年举办一次成果展。奖励优秀学生,表彰在指导活动中做出成绩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