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与反思
摘要:
语文多媒体教学是传统板书教学的必要补充,有其独特的优势,也有许多不足。笔者认为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选择,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
中文;多媒体教学;自我检查/反省
在轰轰烈烈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多媒体教学正以其他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逐步走进课堂,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展现了语文教育改革的美好前景。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听到了一些奇怪的声音:很多老师不喜欢这种教学方式。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的语文多媒体教学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这是多媒体教学本身的问题,还是应用上的偏差?
摘要:本文针对语文多媒体教学,深入分析了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利弊,试图为语文多媒体教学寻找创新和突破口,以期对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多媒体语文教学的优势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属于语文知识层面,教师采用的是唇耕、粉笔、黑板的单一教学方法。由于语文本身包罗万象的特点和学生认知心理的不成熟,经常会出现讲台上老师渴,讲台下学生提不起兴趣的场景。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可以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有机地结合起来,变静态为动态,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造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欣赏作品中营造的意境,快速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比如教《听潮》的时候,一开始上课,我们就切到一段大海涨潮的视频。壮阔的画面,咆哮的潮声,能让没见过海的同学耳目一新。例如,学生普遍难以理解和把握鲁迅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如果在教祈福的时候预习学生,课堂上会放一些背景知识,课件里会用图片展示祥林嫂三个不同的画像。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变化,体会到人物所遭受的沉重打击,理解封建礼教和迷信对她的迫害。
(二)有利于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完成一篇课文至少要上两节课,更长更深的课甚至要上一周,但老师还是觉得不太清楚,学生还是觉得难以理解。在语文课上使用多媒体是不同的。它打破了课堂45分钟的时空限制,贯穿古今,跨越中外,节省了大量时间。而且借助直观的图像,有些内容不需要长篇大论,学生心中有数。比如景泰蓝的制作,就和工艺品的制作工艺有关。如果只是用语言表达,学生只能有理性的理解。但是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一旦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很容易有感性的认识,老师也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语言讲解。
(三)有利于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语文新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但是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呢?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即“情境”。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机构中的相关经验,对当前正在学习的新知识进行同化和索引,从而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可以将音频、视频、图片、文本等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特定的教学情境。其丰富的表现力能激起学生的无限遐想,激发学生的无限联想和想象力,从而使其思维高度活跃,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灵感。
(四)有利于个性化教学的实现。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差异较大,但由于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在课堂45分钟内对每个学生进行纠正和辅导。所以语文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是有矛盾的。现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教师利用多媒体超文本技术,根据联想思维,以非线性方式组织和管理教学信息,将教学内容变成一个单元系统,实施灵活的教学计划。由于这些单元可以相互调整和交换,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分配时间,利用网络资源,选择最适合的发展路径,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学。
二,多媒体语文教学的弊端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创造了广阔的天地。然而,在多媒体课件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的同时,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些误区也随之产生。这方面的讨论目前已经很多了,在此不再赘述。本文着重探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局限性:
(一)多媒体不能代替个性化的语文教学。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情感活动。语文课的特点要求语文教师用优美的语言,通过生动迷人的阅读,去诱发文本中的美,去感受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用诗人般的激情去营造课堂的美好氛围,用自己感受到的美去感染学生,通过师生之间的思维互动,去碰撞心灵的火花。而这一切,多媒体课件是很难替代的。然而,在目前的大部分语文课堂中,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介入,语文教师关注的是多媒体的操作和教学内容的演示,而学生关注的是多媒体演示屏幕。在这样一个多媒体主导的课堂里,师生双方都变得“傲慢”起来,师生之间人性化的人际情感交流被冰冷的“人机交流”所取代。哪里可以谈个性化的语文教学?
(二)多媒体的滥用和误用直接导致语文教学中诗歌的苍白。
在中小学教学中,数学、物理、化学等属于认知学科。很多时候,认知学科的问题是确定的,结果是唯一的。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此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问题生动直观,突出重点难点,事半功倍。
但语文不一样,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众所周知,文学语言不同于其他语言,它具有含蓄性、情感性、隐喻性、象征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因此,利用多媒体视觉图像很难传达文学语言的内涵。
试想,在朱自清的《春天》中,如何用直观的视频来传达“草潜出土”和“钻”的感受?“风轻静,草柔。”哪位摄影师能用图片表达其文字之美?试想,如果哈姆雷特在银幕上或画面中只有一个形象,怎么会“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呢?
因此,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所蕴含的魅力是网络或一个课件难以诠释的,学生自身对语言的理解也是生动的形象和音乐永远无法替代的。教师不应过分依赖具有视听功能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而应让师生面对面地学习和欣赏,了解语言使用的规范性、准确性和丰富意义,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三,走出迷茫的选择
随着多媒体的发展,它面临着困惑。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应该如何选择?首先,笔者认为要摒弃“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模式,针对不同的对象做出切实有效的选择。其次,为了使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作用,作者建议在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和对策:
(1)原则
第一,以教学为出发点。教师在教学时应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目标。是否使用多媒体,取决于是否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是否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即以教学为出发点。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一味地赶时髦,不仅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反而会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
第二,以学生为中心。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促进教还是促进学?目前,人们更加关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因素,即如何通过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着眼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中心,比如课件制作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课件制作要充分考虑学生可能提出的所有问题;比如,给大部分没见过海的大陆学生提供一些关于海的视听影像是必要的,但对于在沿海长大、习惯了海的学生来说,播放这些视听影像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禁锢他们的思想,抑制他们的想象力。
第三,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语文不同于数学、物理等学科,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教育。如果语文课上没有语文老师充满激情和个性化的声音。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必然是枯燥的,学生的积极性从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避免滥用或不当使用多媒体技术。否则,再先进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甚至会失去原有的优良传统。
(2)对策
1,维护策略。在语文教学中,有些问题可以用语言、文字等传统形式表达清楚。如果单纯为了追求越来越多的形式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和制作视频素材,那肯定是得不偿失的。此外,文学语言不同于其他语言,利用多媒体视觉图像有时难以传达文学语言的丰富内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相反,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才是最好的选择。
2.妥协策略。与许多其他教学方法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多媒体不是全能媒体,也不是所有课程的所有教学方法都必须使用或适合。因此,我们应该把多媒体当作其他种类的媒体来对待,研究多媒体与其他媒体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合理地设计、搭配和应用多媒体与其他媒体,* * *将发挥综合作用。特别是要选择适合多媒体特点的语文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材,把有限的产能用在关键的地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3.放弃策略。对于一些在教学中需要随时创设情景或更新知识、补充学术前沿内容的教学内容,不妨暂时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创造一种新的语文教学环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所展示的诱人魅力。让信息时代的语文教师,按照语文新大纲的要求,“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总之,在充分分析语文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的明智选择。我们不应盲目攀比,也不应盲目相信所谓的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因为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汉语教学大纲》“提高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