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及应对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研究。

据调查,近年来,青少年的互联网普及率逐年上升,并向低龄化群体增长,青少年中网瘾严重的学生较多。以下是我关于青少年“网瘾”的原因及对策的报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研究背景

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为广大青少年获取知识和见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面对良莠不齐的网上信息,对年轻一代的辨别和自律教育似乎有些滞后。

目前,我国整个互联网法律体系缺乏权威的法律依据,立法远远滞后于互联网的发展,对青少年儿童的网络安全保护没有单独明确的立法。

调查显示,近年来,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逐年上升,青少年普及率有所提高。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比比皆是,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犯罪率也在逐年上升。

大部分青少年都在上学,教师和家长要负起教育和监管的责任,解决网瘾问题,分析其形成的具体原因,结合其成长目标,及时与其沟通,正确引导,从而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养成正确的网络行为。

因此,从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探究青少年上网行为背后的原因,明确教师、家长和社会在青少年上网行为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使青少年趋利避害,自主、健康、合理地使用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对青少年上网行为的研究很多,但大多集中在行为的管理上,而对青少年上网的心理和生理动机的研究很少。一旦出现网瘾问题,堵塞的多,稀疏的少,导致不亲自上网,而是背着上网。行为不上网,心理成瘾;越是不想在网上做的事,越是想做;通常情况下,人们不会上网,有机会在黑暗中上网,这是一种恶性循环现象,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青少年网瘾的原因。

二、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研究,找到青少年网瘾的根源,对症下药,有效根除网瘾。

纠正学生、老师、家长对网络的看法,不要“谈网色变”,杜绝网络,防止孩子盲目沉迷网络世界,脱离现实。同时,要学会趋利避害,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让青少年通过网络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学到更多的知识,也有效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让网络真正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利工具。

让老师和家长找到孩子网瘾的根源,然后根据情况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化害为利,使孩子养成正确的网络观和网络行为,达到健康成长的目的;也让网络行为教育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网络的管理和运营,共同营造一个“绿色健康”的网络世界。

三、概念范围和支撑理论

(一)研究范围的概念

1,网络行为:网络上的一切活动,主要包括访问网站、收发邮件、上传下载、即时通讯、聊天、论坛、网络游戏、流媒体视频和Telnet。

2.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是指上网者因长期、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中,对网络产生强烈依赖,以致达到痴迷程度,难以自拔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

3.动机:指因特定需要而产生的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指的是一个人脑子里想做一件事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一个人在做某个决定的想法。思想与行动一致也是一大倾向,是思想落实的组织来源。

4.大众心理需求:一种被社会认可的需求。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内驱力,二是诱因。内驱力来自于个体本身,这是一种内在的需要。诱因来自外部,具有内驱力的作用。个人自己看到别人喜欢,就想拥有,这也是想和大家一致的从众心理。

5.因势利导:顺应事物的发展趋势,引导其朝着有利于实现目标的方向发展。

(2)理论基础

1,学科教育理论。在主体教育过程中,必须以受教育者为主体,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意向,激发受教育者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育成为主体的内在需要和主体自主建构的实践活动。

2.以人为本原则。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原则的主要观点是: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服务人。

3.个人控制理论。在个人管理中,个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传统的管理方法分为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和教育方法,依靠人来制定政策,实施管理。人是社会人,但是我们认为人是更理性的人,更厌恶风险,也就是我们更愿意做自利的行为,所以个人很难采取法律行政这样的惩罚性手段来实施自我管理,那么我们就需要依靠社会或者他人来完成我们的控制和管理,而最有效的管理就是自利和控制的结合。

第四,研究问题和内容

(一)、“网瘾”的成因:

青少年普遍上网的时间、地点、阶段和人群。了解青少年上网时间与学习、作息时间的关系,时间、地点是否在老师或家长的监管下,与哪些人在一起,会受到什么样的社交圈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会存在哪些潜在的风险因素。

青少年在互联网上的主要活动和时间分布。了解青少年上网的动机,想从网上获得什么样的信息,得到什么样的满足感,了解一天中上网时间的比例,确定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青少年在网上交流的目标群体和主要交谈内容。对青少年的社交圈进行了解和分类,总结青少年选择朋友圈的因素,找出青少年交往的主要话题,并进行整理,以便找出网络交往的吸引力。

青少年点击互联网上最多的网站。搞清楚网站的比例,分类,找出网瘾在哪里。

青少年喜欢这些活动或网站的动机和原因。找出网瘾后的深层心理因素。

青少年网络活动对其成长的影响。网络成瘾对青少年成长负面影响的分布及排序。

(2)探讨应对策略:

老师的对策。教师对网络知识的了解,学生对上网情况的把握,学生网瘾背后的心理因素分析,教育管理策略及其有效性的研究。

家长的应对措施。家长对孩子上网时间、地点、人群的了解,对孩子社交圈的了解,对孩子上网的态度和管理,对孩子关注点和需求的把握。

学生的自我控制措施:学生上网经历的总结,成瘾和自我解脱的原因,戒除网瘾的有利因素。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自我认知,学生对自身未来和现状的认识,学生对上网的理解。

社会监管措施:学校网络建设、学生家庭状况、学生生活环境、周边环境中的交往人群和网络普及情况、网吧分布和经营情况、相关部门对网吧的监管情况。

动词 (verb的缩写)研究目标

(1)目标分析:

1.通过调查,可以掌握青少年上网行为的一般规律,包括兴趣、时间、地点、人群、主要上网活动类型等。探究他们上网行为的深层心理动机,解决“网瘾”的内在问题,为今后应对策略的制定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访谈,了解家长和老师对青少年上网行为的关注和掌握程度,了解学生身边的网络环境,解决“网瘾”这一外在问题,调度一切积极因素,及时杜绝成因和危害。

3.案例跟踪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引导、前后教育对比,验证并分步制定消除网瘾的具体操作方法,优化并切实可行。

(2)具体目标

1,教师目标:

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学习相关网络知识并及时传递给学生,认识到网络的双重性,抓住学生网络行为教育的关键,多方面引导学生,使其自主、自律、健康、合理地使用网络。探索总结网络行为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步骤,因材施教,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而且通过研究,可以养成深入学生的好习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2.父母的目标:

鼓励家长多了解孩子,配合老师正确处理网瘾问题,学习一些必要的网络知识,根据孩子的需求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防止拖延,消除网瘾的诱因。

3、学生目标:

使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不断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杜绝网络成瘾,使网络成为丰富知识、拓展能力、健康成长的有效工具。

六、研究对象

学校的学生、家长和班主任

七。研究原则、方法和途径

(1)研究原则:

1、民主合作原则:选择两个班级,说明考察目的,及时与学生、家长、班主任沟通并得到支持和配合,力求考察内容真实准确,能准确反映考察目的。

2.隐私保密原则:分别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调查,对调查中涉及的个人隐私内容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流传。

3.点面结合原则:对50名学生进行一般性调研总结,对2个案例采用追踪和教育指导前后比较法,对家长和班主任采用访谈法,做到点面结合,把握课题涉及的主要因素和方面。

(2)研究方法:

1,理论学习法:掌握相关网络知识,尤其是学生关注的网络相关知识。学习一些与网络相关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以便更好地分析和把握学生网瘾的心理动因。

2.试卷调查法:形成关于学生上网状况和家长的调查问卷,在两个专业的两个班级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

3.实地走访法:走访周边网吧,了解学生上网状况及相关网上活动。

4、查阅资料:通过网络查阅同一个案例,找出戒除网瘾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5.案例追踪法:在学生中识别网络成瘾的个体案例,与家长合作,进行追踪调查,实践、探索、总结戒除网瘾的措施。

(3)途径:

1.试卷调查:对两个班的50名学生进行。

2.试卷调查:针对10家长进行。

3.访谈:对3名班主任进行。

4.案例跟进法:确定两个同学做。

5.案例比较法:通过网络对同一案例进行对比分析。

6.总结:对材料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形成总结报告。

八、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 65438+2005年10月20日-2065438+2005年2月22日)确定研究对象,制作调查论文,确定后续案例,形成实施方案。加强理论学习,掌握相关网络知识和心理教育学知识。

首先确定对我校2013级和2014级两个班的50名学生进行上网行为调查。其次,确定对幼师班10名学生的家长进行上网知识和家长对孩子上网状况的了解情况调查。然后确定由两个班的班主任李*和张*进行走访,掌握他们的上网知识,讨论他们的上网状况和采取的措施。然后,王*和郭*两个同学,决心为后续案件做准备。完成开题报告和方案,制定调查问卷,走访内容。同时学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查阅最近三年全国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结果,掌握相关网络知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调查走访阶段(2015年2月23日—2065 438+05年4月30日)走访周边网吧,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阶段走访调查个案。团体和个案的教育管理。

在数据分析和报告形成阶段(5月1,2065438+5月05-5月65438+5月05),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相关专题报告,对病例随访状况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分析和评估所采取的教育管理措施。

第三阶段:总结形成成果(5月16,2015—6月15):整合所获资料,完善成果,形成分析报告、论文、结论报告。

九。成就的形式

项目的主要成果是分析报告,也有总结论文。

十、科研保障条件

1,保证项目研究时间

学习既是研究,工作也是研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保证课题的顺利完成。

2.项目资金:自筹资金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防控措施

对于因上网导致社会功能受损的未成年人,在符合以下条件时,应当向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寻求帮助:

1,有强烈的上网欲望或冲动,并尝试上网。

2.我经常思考与上网有关的事情,回忆以前的上网经历,期待下次上网。

3.多次向家人、亲戚、朋友、老师、同学或专业人士撒谎,隐瞒上网的程度,包括上网的真实时间和费用。

4.我曾努力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没有成功。

5.如果几天不上网,就会出现烦躁、焦虑、易怒、无聊等症状,而上网可以缓解或避免这些症状。

6.尽管知道上网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原有的生理或心理问题,但仍继续上网。

意见稿强调,对网络不当使用行为进行干预时,应当倡导综合的心理和社会干预措施,干预人员应当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合格人员。严禁限制人身自由和体罚的干预方式。个人在不当使用互联网中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强迫等精神症状的,应当到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并按照相关临床诊疗规范进行治疗。精神药物的治疗和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严禁破坏性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