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一中的历史沿革
1920后逐渐向东扩展。
1925年,中国先后爆发反帝“五卅运动”和“粤港工人罢工运动”。同年6月,发生了英法帝国主义屠杀华工的广州“夏基惨案”。在全国的压力下,当时的中国政府实行“备案”制度,期间华映关闭了三年。
1928年秋,局势缓和,校董事会恢复华英。毕业于岭南大学的华英校友李连枝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的第一任校长。
1914年,佛山卫理公会英语博士严慧琳的妻子易鹤莲自愿捐款创办女子学校。当初取名为“易赫连”。起初只有幼儿园(有三个孩子)和小学(只有五个学生),后来逐年扩大招生。
1920期间,华英男校校长李伯廉回英国度假,筹款扩建男校校舍,准备开办华英女中。
1922年,广州教会学校树正女子中学因种种原因失败,英国人将其迁至佛山。
1924树正女子中学与义和团女子学校合并,更名为华蓥女子中学。
1931,获准立案,开始办高中。
1935,获准立案,成为完全中学。
1938年秋,侵华日军南侵,华英男校、女校迁至香港东涌湾等地。虽然渐行渐远,但师生们还是坚持上课。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港九相继沦陷,女校被迫停办。男校迁至曲江,以英光小学为校址。
1942,战时复课。因为校舍的原因,这个时候是男女同校,男女生都在曲江地区就读。此时,华英男校和华英女校实际上合并为华英中学。抗战胜利后,华英迁回佛山原校址。
6月复课1946 11,男女生校舍为一。当时学生人数增加到500多人,教职工有50人。第二学期,附小复课,此时学校有了很大的发展。
1949年,新中国诞生,许多华蓥儿女响应祖国号召,参军入伍,加入保卫和建设祖国的队伍。
1952年4月,人民政府接管华英中学,随后华英中学与佛山中学合并,华英中学由此进入另一个发展时期。65438-0954佛山一中被定为省、地、市重点中学。
“文革”期间,学校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65438-0978佛山一中恢复为省、地、市重点中学。
自1993以来,佛山一中已获得13项国家级荣誉或奖项,33项省级荣誉或奖项。
1997,被授予“广东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07年质量通过广东省国家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验收确认和广东省教学水平评估。
2010被教育部授予“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2011被教育部评为“第四届和谐校园先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