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研究只是找资料吗?
题目是研究的主题和方向,研究的方法和途径肯定不止一种。我们通常所说的收集数据,其实只是众多研究方法中的一种。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只有摒弃功利主义,才能走得更远。
那么,我们应该对我们的项目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研究什么,应该如何研究?我结合自己主持的课题“初中经典著作探究性学习指导研究”来详细说一下:
第一,团队,首先是团队。
从接受这个任务的那天起,我就没有觉得课题的建立、理解和研究方法有太大的难度。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一直在纠结,就是谁愿意真正参与这个项目?
我们学校初中部有七八个语文老师,大部分都是双班上语文课,其中有两三个班主任,一个政治教育主任,一个后勤主任。先不说他们有没有完成任务的能力,我只说,在这么重的工作压力下,在“素质提升”的旗帜下,在万众一心的教育环境下,他们几个是真的想参与这个话题的。
经过多次动员,在“以后推广可能需要选题”的“画饼”诱惑下,我们课题组终于正式成立。但这个课题组能否形成团队,真正完成研究的任务,还要看时间。
二、路线,重要的是路线。
团队解决了谁来学的问题,课题解决了学什么的问题,怎么学还没解决。项目的政策、资金、物资保障是委托人的事,因为他是项目的负责人。但剩下的,校长也忙不过来问了。这就需要项目真正的主持人发挥作用。
首先,要明确研究的方向、路线和目标。结合我们的课题,我们的研究方向是如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代经典著作的教学与现代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相结合。我们的路线是依托为7至9年级语文编写的教材,设计古诗词探究性学习的指导方案,并验证和论证自己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我们的目标是完成一套校本教材《7-9年级古诗词探究学习指导设计》,把古诗词探究学习做成特色、亮点、体验。
其次,是合理分工。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对我们的研究进行了两次划分。第一次,我只是把整体任务分解成几块,每人一两块。但实践证明,难度大,任务重。只有颜、、和我完成了任务,我和的任务相对较轻。
对于第二次分工,我肯定是把完成时限缩短到一个月;讨论的任务减少了,从原来六个学期的教材研究减少到每个年级的第一个学期。这样大家的任务相对减半。当然,这种分工是否正确,还需要实践来检验。
第三,是亮相,提供参考。版主不是分工,就这么简单。你被要求做的事,主持人首先要作秀。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了一堂如何设计的参考课。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有意渗透“探究式教学”的思想,同时进行总结和反思,为课题组其他成员的研究开路。
第三,动力,安全就是动力
项目研究需要动力,“画饼”只能充饥一时。持久的动力从何而来?据说马集中学的校长先答应给一万块钱作为研究基金支持研究。我们的校长承诺,当这本书完成时,项目参与者将不必支付费用。也许这些会成为我们一些研究人员的直接动力,但它们能持久吗?我不想谈这个。
我在思考如何在我的课堂上实施探究性学习指导,如何教得让学生更愿意、更舒服。为什么?力量从何而来?不是因为我高尚,而是因为我热爱。虽然现实不止一次,不止一个人给我的爱情泼冷水,但我还是爱。正是这种对语文和学生的热爱,让我忘记了自己是否能晋升职称,是否能得到领导的赏识,是否能和同事们用分数竞争。正是这种热爱,让我经常进行个人教研,让我不止一次参与县内外的线上教研。
我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和我一样,更没有权利要求领导对我的工作做出公正的评价。但我想说,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真正动力来自于一种认识,即课题研究是为教学服务的,课题研究可以让我们更熟悉课本,更贴近学生,教得更巧,教育得更智慧。
真的,项目研究只是手段,目的是成长自己,提高教学。所以,如果你还是一个充满激情的老师,抓住研究的机会,你会更容易成功。
第四,思考,结果就是思考。
知行合一是研究的本质,“知”与“行”的桥梁是思维。我们研究这个课题最重要的支撑就是设计我们的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方案。这个设计很有思想,很有挑战性。
我们面对一部古代经典,不得不做出一系列思考:
1.文中有哪些点可以探讨?2.哪一点适合我的学生?3.完成这项调查需要多长时间?4.探究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5.学生如何探索?老师如何引导?如何检测查询结果?
?只有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形成自己的设计,真正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我们的成就。
当然,要完成这种思考,必须要有基础,必须建立在正确解读文本、真实解读学习情境、理解和熟悉探究性学习指导的原则和流程的前提下。
比如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第十二章课文,我们应该进行怎样的探究性学习设计?
先梳理一下本节课适合探究性学习的点:
1.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2.从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关于绅士的什么特征?
怎样才能尽快背完这篇课文?
4.我们从文本中读到的孔子是怎样的?
5.我们应该向孔子学习什么?
当然,还有一些点是说不尽的。但这几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是一种纯粹的知识讲述,而是一种在阅读中的自我寻找或发现,即探究或询问具有价值或意义。
至于哪一个适合我们学生,就看学习的支撑了。我们可以在每节课选择一个点,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默读、朗读、思考和组织。这个计划是我们的学习指导设计。
过程可能因学生而异,但基本上是:
“明确探究的目标——指导探究的方法——促使探究的行为——评价探究的结果——评价探究的效果”
这些大步。
五、正文,陈述就是正文。
研究结果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但文字是主要的。所以课题的研究需要一定的用词能力,这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强项。
六、练,考就是练。
我们的设计有价值吗,需要修改吗?谁是负责人?课堂教学的实践说了算。这才是研究的真正目的,指导教学。我们将教学设计应用于课堂,让事实说话。在实践的基础上,继承经验,吸取教训,将反思和修改的结果应用到新的设计中,我们的研究是成功的。
(赵继忠研究周国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