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县三岔中学的学院沿革

三岔中学从最初的“三岔完全小学”发展到今天的“三岔中学”,* * *经历了五次更名。65438年至0937年,延安派平和当地的李创建了一所新学校——三岔完全小学,这是三岔国学的开端,这是第一次命名。1939年8月,清欢区在曲梓县三岔区建立三岔回民小学。

1946秋季学校第二次更名,三岔回民小学与对面河小学合并,称为三岔普通小学。1947年,由于自然灾害和解放战争,学校被迫停课,1948年复课。1949年8月,县人民政府设第三科,主管教育,三岔恢复完全小学。

1958,初中部附属三岔小学,成立三岔七中,第三次更名。同年,三岔完全大学成立,但不开设大学课程。1962,三岔七中撤销,更名镇远六中,这是学校第四次更名。1968,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开始复课搞革命。1969三中、五中、六中改为完全中学,设有高中。1984三岔、凯边两所完全中学改为“农业职业中学”。

最后一次(第五次)更名为1987,镇远六中更名为三岔中学,一直沿用至今。三岔中学前身是1937创办的三岔完全小学。当时学校位于三岔镇高湾自然村高湾院子滩,占地24亩。1937至8月1939,校址位于天主教堂(现毛主席长征纪念馆)和蒲河对面的李家寺合同医院。

1939年8月,清欢街道在曲梓县三岔区建立回民小学。校址先后位于老街西的佗家大院和街东桥旁的窑洞。

1949年8月,恢复完全小学,校址设在天主教堂对面的李家寺契约医院,黑山台窑洞内。

1953三岔完全小学搬到三岔对面的河边。

65438到0954,对面河小学,住在黑山台,分班。1956年秋,学生搬迁至新建的高湾院子潭学校(现校址),占地24亩,建有36间教室和师生宿舍,面积890平方米,均为土木结构平房,部分仍在使用。

1958,三岔小学附中,七中设立。洞修13孔,平房28间,土木结构520平方米。

1978,镇远六中小学部搬迁,12土建结构257平方米,6孔窑洞,分配给各中学使用。

20世纪80年代,学校经过多次建设(均为土木结构平房),校舍建筑面积达到2881平方米。

1997年9月,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财政下拨20万元,三岔、方山、庙曲、玛曲、尹家城教育经费额外筹集38万元,建成三层砖混单面教学楼(1210平方米),有效解决了学生无处上课的问题。

1999 10中央、省、地、县四级政府投入53万元,三岔、房山、玛曲、尹家城教育经费追加1400元,学校筹资6.7万元建设义务教育项目——四层砖混单面学生宿舍(65438+。

2002年8月和2004年8月,职工集资97.6万元,学校集资65.5万元。临街、断墙建了两栋三层单面综合楼(总建筑面积2460平方米)。

2004年8月,学校筹资654.38+0.82万元,建成了校门。

2005年8月,申请中小学危房改造专项资金50万元,学校自筹43.6万元新建四层单面砖混宿舍楼(1.380平方米)。

2006年9月,学校向社会集资99.7万元,修建了一栋四层单面砖混宿舍楼(1.380平方米)。

目前(截至2008年3月31),学校现占地面积19506.3平方米(292亩),建筑面积10712平方米(自用9574平方米,外用165438平方米),其中建筑7870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