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勋的张公庙
从1578修建张公庙开始,西宁郡多次被明清军队占领,频繁,局势混乱。然而,罗定、东安和西宁三县的中心连滩没有受到军事冲突的直接影响。这个地方在乱世里似乎是一个和平的地方,当地人把这种现象归因于张元勋的庇护,逐渐神化了张元勋。
御马坝侯荣在清同治五年(1866)冬下乡催部,游览连潭西泉书院,这是一个老传闻。有一天晚饭后,鲁豫有个白衣老人走到院外后对他说:“西匪侵郡,你还在这里瞎转悠?”后羿吃了一惊,急忙问他的名字。老汉道:“张!”市里再问时,老人已经朝张公庙方向飘走了。
城上见势更惊,急忙赶回县城,立即加强戒备,组织四乡准备抵抗。当西方强盗来的时候,他们看到了红灯,被城外的军队包围了。知道他们有防备,不敢贸然入侵,就逃之夭夭了。城守在没有一兵一将的情况下,平定了西方土匪的入侵。
事后,市侯为感谢张的救民救灾思想,于是写下“防灾守苦”四字匾额,挂在张公庙的庙堂上,并题写一副对联以记此事:
洋教头不敢侵犯,借着灯光,看见远处闪着金光的魔物,把它赶了出去;
土匪变成了狼贼,他在河路上。幸运的是,他被白衣老人警告了。
消息一出,张公庙香火更盛。每当郡里有麻烦时,神灵会首先警告警察保护公共秩序。咸丰、同治以来,盗匪甚多,乱象丛生,但连上海滩一隅,都平安庆祝。此事也载于《旧西宁县志》。
莲潭张公庙会在每年的正月二十和八月六日举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周年。农历元年农历八月初六,这一天被当地人认为是张弓的生日。届时请南斋道长三天三夜。期间,周围数十名泰山载歌载舞,锣鼓声不绝于耳。三天后,我恭请菩萨出行。巡逻队按照连滩-西坝-东坝-连滩,在南江两岸徒步数十里,巡逻时间长达十二天。张公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1578),是明朝广东总指挥张元勋所建。
世界大臣张元勋是明朝新河的职业海警。沈懿有一个计划,他是一名警察。他在戚继光手下,立功进了连长。万历五年(1577)任首席兵官,镇守广东。他领兵平息了连潭一带的“瑶乱”,后人建庙。
连潭张公庙是我县现存较完整的明代古建筑之一。1985年被列为郁南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由港澳同胞和群众捐资维修,逐步恢复原貌。
张公庙位于莲潭镇莲潭中学右侧。建于明代万历(1587),距今已有422年。该寺先后五次重修,最早的一次建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清朝也有不同程度的新建和扩建。最后一次重建是在光绪三年(1877)。第一个座位是一个有两个房间的建筑,中间是上帝的大厅,那里有开国元勋、张小姐和其他将军的雕像。入口右侧是厨房,左侧是神庙等人的住所、谈判场所和储藏室。左边有一座耳形建筑,有三个房间,供朝拜者休息等等。
庙座西至东北,原是由内外建筑组成的建筑群。主要建筑有前厅、正殿、四角亭、配殿和回廊。前后院有戏台、炮台、六角亭、灰砖塑狮、围栏等辅助建筑。解放前,每天(农历正月二十)都有三洛(云南、罗定、云浮)等地的人来参加庙会祝寿,热闹非凡。解放后,后院的炮台等附属建筑被拆除,建造粮仓,前院的戏台、门楼、围墙、双狮等在十年浩劫中被拆除,只剩下主体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
殿宇纵横排列,前殿、中间四角亭、后殿,两侧有配殿、回廊。布局均衡对称,平面呈方形。寺门前有两根花岗石柱支撑飞头,上覆绿琉璃瓦,正殿有六根格柱支撑重量,柱基斗拱。柱子排成一排排,形成一个明亮的房间,一个宽敞的房间。绘有雕梁画栋,华丽瑰丽。更值得欣赏的是,大厅的墙壁上镌刻着各种诗词和彩画,镶嵌着精美的雕刻画,栩栩如生的古代任务,精致独特的飞鸟...所有装饰都保留了明清南方建筑的艺术特色,具有一定的艺术和历史研究价值。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张弓庙会简介
张公祠位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郁南县莲潭镇。连潭张公庙是为纪念明朝万历年间广东省首席兵长张元勋而建,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张元勋原是抗日名将戚继光的部将,因抗战有功被提拔为广东总兵。明朝中叶,洛庞山区(即今天云浮市所辖的县、区)发生了一场土著叛乱,持续了几十年。明朝万历四年,张元勋奉命领兵平叛。张公庙碑文说“经年侵蚀之地,必还其境”,“旅者歌之,居者安之”,官民感其恩,“故建庙祀于滩”。因此,张元勋被明朝万历皇帝封为“护国护民”将军。
在连潭,张弓的传说、习俗和文化每年都吸引着数十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众前来祭奠。四百多年来香火旺盛,场面热闹壮观。
热闹的张弓庙会
张公庙会是一项民间群众活动,是以民间信仰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文化活动。数百年来,人们丰富和多样化了纪念张公庙信仰的内容和形式,从而形成了固定的活动时间和相对稳定的表现形式,使张公庙会成为粤西至今仍存在的反映传统、信仰、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的特色民俗活动,在南江流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张公庙的庙会主要以农历正月十五至二十日的“庙会生日”和农历八月六日的“秋祭”为主。庙会的主要内容有万人祭拜、八音祝寿、醒狮表演、盛装游行、捐香油、解签名、吃素饭、爬山、唱山歌、演戏、烧鞭炮、做酒席、张弓游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