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地铁供餐时间

深感在中国用母乳养一个孩子不容易,身心俱疲。

这种疲劳感不仅来源于养奶、堵奶、出门运奶的可能,还来源于周围的不理解。无论是对半年后母乳没有营养的深刻误解,还是对公共场所哺乳的区别对待,都让人很不舒服。

我是一个哺乳期的妈妈。我在办公室和公共场合都做过母乳喂养。

小时候带宝宝出去,要照顾很多琐事,也需要一直坚持母乳喂养。但是我发现不是每个城市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价值观,尤其是在中国,母乳喂养需要更大的决心和勇气。

前几天宝宝被抓伤了,我赶紧带她去最近的公立医院看看。期间宝宝突然饿了,想喝奶。没有专门的母婴室,厕所里也没有哺乳的地方。在大厅里,我问导医处的小护士哪里可以哺乳。她说医院没有哺乳室,只能自己找个隐蔽的地方。

门诊大厅里一堆人看着我,就像在看什么奇怪的东西。后来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最后,我把宝宝抱到楼梯一个没几个人喂奶的角落,让她平静下来。

我觉得中国人对母乳喂养真的很不友好。他们会好奇地盯着我,在背后指指点点,我也不能在公共场合脱衣服,更让人担心。

为什么全社会都在提倡“母乳喂养好”,却不愿意为母乳喂养提供必要的便利?

为什么在公共场合哺乳这么难?

坚持母乳喂养近年来一直被医学界所强调和提倡,因为这对婴儿的健康、免疫系统的建立和母亲乳腺癌的预防都有很大的好处。在英国,NHS(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建议前六个月纯母乳喂养,然后将母乳喂养与其他食物混合,直到两岁。直接母乳喂养的过程也很重要。在产后早期,母亲的奶水供应可能与婴儿的食量不一样。直接母乳喂养的过程可以让母亲和婴儿互相适应,调整节奏。

说起来容易,但是母乳喂养对于很多妈妈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我给你举个例子。我的宝宝有规律的时间表。一般晚上12睡觉,晚上不喂奶。从早上7点半开始,上班最晚8点半到办公室。考虑到旅途的耽搁,起床后给宝宝喂奶,喂奶后吸掉多余的奶,换尿布,自己吃早餐的时间,早上六点多就要起床开始打包然后出门上班。一般中午没时间午休。而我因为吸奶而损失的这些工作时间呢?工作还是要做,只能牺牲其他时间加班。

母乳喂养需要大量的时间,几乎不可能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工作或玩耍。

人们都说母乳喂养是“免费”的,但实际上,免费母乳喂养的前提是,人们把母乳妈妈所花的时间看得一文不值。

另一方面,如果你不母乳喂养,母亲会被质疑你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社会对母乳喂养的不容忍导致所有这些压力都加在了母亲身上。一方面鼓励母乳喂养,另一方面又不给妈妈提供条件,真的让妈妈们很为难。

公共场所哺乳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美国、加拿大、巴西、英国等国的母亲们为争取公共场所哺乳的权利发起了各种抗议活动,许多国家还在公共场所修建了专门的哺乳室。

在国内,除了私立医院和专门的妇儿医院,大型商场和商业综合体,基本上很难找到哺乳室,最多有一个换尿布的母婴室,非常少见。

但是在欧洲,根本不需要找哺乳室,因为在公共场所直接哺乳很正常,很多人甚至不需要哺乳巾。在公园、餐厅、公共交通工具上,经常可以看到欧洲妈妈在公共场所直接给宝宝喂奶。

事实上,社会对母乳的抵制与女性的身体有着隐约的联系。公众对公共场所哺乳的看法受到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很多人认为,女性的乳房与“性”息息相关,哺乳的画面往往被视为谦虚的表现。

其实大家都知道什么是母乳喂养,这是对孩子最好的照顾,但是为什么我们非要关心性器官,牵扯到更多的女性地位问题呢?

母乳喂养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就是宝宝饿了,需要母乳。这是什么人的本能,还要带着有色眼镜去观察,想的那么复杂,说的那么不堪?这有必要吗?

母乳喂养孩子是方便和权利,还是女性的角色和禁忌?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一个乳母能被容纳吗?

没有被哺乳长大的人,对母亲哺乳的尊重也是对人的尊重。如果孩子只能喝奶瓶里的奶,却感受不到妈妈的爱,孩子和妈妈最初的交流也被剥夺,不知道是孩子的悲哀,还是社会的悲哀。

温尼科特曾经说过:一步一步地把世界介绍给婴儿,是一项了不起的任务。一个普通的妈妈能开始并完成它,不是因为她像哲学家一样聪明,而是因为她深爱着自己的宝宝,愿意为宝宝付出一切。

在工作场所母乳喂养合法但不合理可能有争议,但母亲母乳喂养有需要的孩子这一事实本身无可指责。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最纯粹的爱,她对孩子的付出是最自然的事。

另外,我想说,比一个母亲能为孩子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陪伴孩子的同时,做一个快乐的、创造价值的母亲,比24小时保姆更重要。

毕竟,对自己负责是人生快乐的唯一途径。

希望老了以后,不辜负这一生。

我希望我得到的评价是:一个快乐有趣好玩的人,一个足够好的妈妈。

不是:一个勤劳伟大无私的阿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