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江西省万年县的来历?

被称为“鱼米之乡”的万年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乐安河下游。隶属上饶市,东临益阳,西接余干,南接余江县,北接鄱阳、乐平。

面积1140.76平方公里,总人口37.9万,属亚热带季风区。其地貌特点是“六山一水两田”,其中农业人口28.5万。

自明代郑德七年(1512)建县,至农历2012年,已有500年历史。

翻开旧御历,从仙人洞、斗环遗迹追溯万年发展史。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古人在这片土地上捕鱼、狩猎、种植水稻,开始了氏族公社的生活。商周时期有原始部落和农业村落。

据《尚书·夏树·愚公》记载,大禹治水时,古代中国人把全国分为九个地区,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凉州、永州、禹州。

其中扬州,起于淮河、黄海,涉及江苏、安徽、江西及其以南;这样,万年之地自然属于当时的扬州。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万年原属楚国,吴和吕十一年攻克楚国,属吴管辖。到了第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越与其地合并,属越国。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周宪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征伐越国,并吞故里吴,故万年地区属楚。由于疆域的扩张和对古史的遗忘,人们很难理解河图寄九州这一理论,它实际上保存了历史真相。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于二十六年统一中国。秦朝便于加强中央集权,推行郡县制。全国分三十六郡后,增加到四十余郡,淮南设九江郡,管辖范围达江西。

春秋时期,九江属吴之西,楚之东,故称“吴之首,楚之尾”。

其中,秦汉时期,樊沂为范县(十道治),于凡为析(府治),范县为东南,韩愈为东。后来,西汉元年(公元前206年),项羽在九江县建立九江王国。汉高祖四年,九江国改为淮南国(古称扬州),英布(因秦律又称黥布)被封。

秦末汉初名将,先有项羽,后有刘邦,与韩信、彭越并称汉三年名将。

他的妃子墓至今仍保存在现代的青云乐华村,为淮南王,辖九江等五县。

张羽县位于楚汉时期。公元前202年,九江设在淮南,十一年,淮南设在张羽县。汉高祖刘邦命尹莹侯关颖驻守南昌(汉代称冠城、张羽,隋唐称洪州,宋代称龙兴,明代称南昌,意为南疆繁华),管辖鄱阳、韩愈等地。18.西汉后期,在十三刺史部中隶属于扬州刺史部。

这片土地历经万年,先后属于扬州、九江郡、淮南王国、张羽郡和扬州刺史部的版图。

汉献帝建安四年199,三国鼎立,郡属吴,境内有郡,吴、晋、隋为鄱阳、余干郡。

东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孙策分封张羽郡、庐陵郡(今吉安市),余干郡一万年不变。

总之,自东汉建安年间起,张羽郡就一直设在上饶县(今上饶市)境内。

上饶县有1700多年的历史。汉末孙全礼的张羽县设鄱阳县等三县,唐以后为鄱阳县、余干县(万春乡)、乐平县、贵溪县四县。

明朝统治者被农民起义的死灰复燃吓坏了,于郑德七年(公元1512年)在四县交界地区设县,定名为“万年”,在余干县境内,与余干县万年、郑新乡、万春乡接壤。

也就是说,从汉朝到清朝,建万年县都是江西省饶州政府管辖的。

清朝定名江西省,省以下明朝建省,饶州府领万年等七县,转饶九路(《清史稿》)。民国元年(1912)废省,四路,万年属浔阳路,1914六月。

民国15年(1926),废弃道路直接归省,一万年仍属江西省管辖。民国二十一年(1932),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次“围剿”期间,* * *将江西划分为十三个行政区,设立行政督察署,将万年县划归第四行政区。24年(1935),全省分为九个行政区,万年县为第六个行政区。1949年4月28日万年解放后,万年归浮梁地区管辖。1952年9月,浮梁署撤销,并入上饶地区,设立上饶行政督察署,辖万年等十四县。该县最初设在程响镇。10月9日,1959,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该县迁至陈颖镇。

从这段沿革历史来看,万年县先后隶属于张羽县、庐陵县、鄱阳县、饶州府、浔阳路、第四行政区、第六行政区、浮梁区、上饶区。

一个又一个的插曲,比如公元226年三国吴主孙权建立鄱阳县后,鄱阳县和饶州王朝多次更改地名,但无论如何,鄱阳县管辖的面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少,从最大的鄱阳县减少到清朝和民国的七县,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乐平县、浮梁县、德兴县、都昌县。

这就是万年归鄱阳县的原因。

比如万年县就属于赣东北的鄱阳区。

同年8月改为乐平地区,隶属浮梁地区,1952年2月改为上饶地区。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天下分十路,饶州、上饶属江南路。

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江南路分为东西两路(《新唐书》),饶州、上饶属江南西路。

从历史发展来看,先有饶州,后有上饶!所谓的破、豫、万分离,虽然上饶的行政设置几经变更,用了校长、五洲、广信公馆,但从未分离过。

新中国成立后改为上饶地区,只是在浮梁地区改为上饶地区后,那么上饶市现在隶属于它一万年。

事实上,从周到汉的建制上,万年都在余干的管辖之下。

如公元626年(唐武德九年),余干将程潇乡分析为程潇、万春、万年、郑新乡等。

从余干归属淮南国到2200年的辅助数据,也可以间接见证万年历。

古玉干万年乡自秦始皇郡立天下以来,一直是吴越楚地。虽数次由鄱阳县改为饶州,但饶州改为鄱阳县,最后改为饶州府(后改为鄱阳县)。比如清末辖鄱阳、万年(后迁至陈颖,程响镇改为城关镇)* *。

如果进一步详细解读万年的由来,一方面,万年是万年河的上游(即现代青云五星桥一带,古代称朱屯河陈方渡口,是万年水陆交通的要道),其源头在贵溪,下游在余干。

相传南宋末年礼部尚书、国史同道李为余干村人,今万年青云镇石桥村(原名,因李九族被毁,风水另说)为大武人。当时余干、鄱阳、乐平、余江四县分别归庆云(库田畈)、子步、石狮管辖。另一方面,根本原因是明朝第十代正德皇帝朱厚照(1506-1521)在位16年间,是一位少有的不道德、性情古怪的君主。

在今天万年县青云镇东五六里的姚远村,有一批以王好巴、王成二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活跃在余干、鄱阳、乐平、安仁一带。

很快就聚集了一万多人,引起了突然的汹涌,震惊了朝野。

在法院看来,就像一帮土匪在当地作恶,独霸一方,治安形势严峻。

朝廷为了平息乱局,派重兵镇压,经过几年的浴血奋战才得以平定。

时至今日,在摇摇欲坠的姚祠堂周围,没有留下任何历史遗迹的痕迹,甚至连故居或墓地的印记都没有。然而,住在附近的村民们仍然津津乐道于这个近乎神话般的残缺传闻,讲述着1508的故事。

明朝郑德三年至公元1512年郑德八年,右钦差大臣陈进平定王好巴起义后,朝廷为了更好地安抚民心,加强中央集权,开始在治安混乱的地区即万年、东乡临时设置县衙。明朝又将余干分为万年乡、郑新乡、万春乡,以及乐平、鄱阳。次年,即明朝郑德八年(公元1513年),割余干以南、临川以东东乡县二十五乡,属联史。

这一史料在鄱阳县芦田乡孤山村《聂氏族谱》记载的《纪姚远洞的故事》一文中已有详细记载。

分别以东乡和万年命名的时间和原因。

文章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在郑德的第七年.....主旨是建立新城,以为治之,割东乡,临川,郡治其名。

“在郑德的第八年.....设县要取个好名字。今为民安,可期于有为之年。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从闽桂,绵延数千里的龙脉,树木环绕,猴岭和鹤岭相互支撑。至怪壁,逆流而上,而过天峡则顺流而下,峰峦挺拔。这不是一个完美的匹配。”八月八日(郑德八年),真武陵建县堂,郑德九年...因为新城破了,之前设立的县府在焦山。不走,可以聚风水,和吴公等督军一起开荒,重建官邸。"

追溯历史,充满了血性。

明朝郑德年间,饶州划归鄱阳、余干、乐平、浮梁、安仁、德兴六县。万年乡属余干管辖,1959年迁至陈颖镇作为县城所在地(比如现代60路就是纪念那个时期建县的标志)。

数百年的变迁,为分析余干、鄱阳、益阳、乐平、贵溪、安仁的边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鸭梨县建立时,地理位置接近万年峰残存矿脉,于是鄱阳、乐平、贵溪等地从中受益,并以余干县万春乡、万年峰太阳治县而得名。

北面有一座山峰,东面桃源洞的水从县城西南穿过,历时千年,故称“万年”。

毋庸置疑,凭借其独特的丘陵地带地理位置,以及贡米、生猪、珍珠、雷竹、果蔬等资源优势,自然在我们的视野中脱颖而出。每每回想往事,万年县在东北河西镇、北石街设置第二巡检司,始于五代以后的唐。

宋朝时,都城东西两个巡察,都城四门各一个巡察。此外,还有沿边境、沿江和沿海的巡检司,负责训练装甲兵和巡察郡县和城市。之后被当地县长控制。明清时,各镇、市、关都设巡检司,归县令管辖,各类行政区不提。

至于后来被称为“姚希”一万年的说法,是因为县城位于姚远西部而得名。

当然,从万年县的行政区划,也可以窥见其历史渊源的变迁。

除扬州外,吴越楚地,万年之地自秦起实行郡县制,在淮南设九江郡,辖区直抵江西,万年之地艾属九江郡。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秦灭,九江郡改淮南州,迁布为淮南王,艾属淮南。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秦郡太大,增加郡治。江西建郡,艾属郡万年。是西汉元丰五年(前106)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立的。其长官称之为扬州刺史,属于汉代第十三刺史。因为淮南古称扬州,后来扩大到了长江以南,覆盖了江西等七省的部分地区。直到隋朝统一全国,行政区划才有了很大的变化。

开帝九年(公元589年),文帝下令兼并省、郡、县;唐朝在继承隋制的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

唐初中国有十路,江西属于江南路。

之后分为十五路,江西分为东西两路。江南西路简称江西(从公元733年唐玄宗设立江南西路算起),辖八州三十七县。比如上饶就属于江南西路。

宋代(公元960-1279),江西各郡分别归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管辖,郡的设置基本稳定。

元代实行行省制,江西被称为“江西书省”,下属“陆”。到了明朝(公元1368 -1644),废除了书省,先改为“江西杜威”,后改为“指挥司”。

洪武九年(1376)改称“吏部尚书”,改行府,如饶州府。

清朝(公元1644-1911)继承了明朝的建制,后改政治部为行省;比如江西省。

中华民国建立(公元1911)后废弃;民国3年(公元1914年),江西省设置万年浔阳路等四路巡抚使。

15年(公元1926年),国民革命军收复江西,弃道,省直管一万年。

21年(公元1932年),江西曾被划分为区县党政军委员会,隶属于它一万年。

不久,该省被定为13个行政区,有一个行政长官,它属于第四和第六行政区一万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万年万年县人民共和国成立,属上饶地区。

1955年3月,县人民委员会更名为县人民委员会。

1968年6月,县革委会成立。

公元1981年三月,郡人成立。

此外,我们听到并见证了万年县地名的变迁,从国人的集体潜意识来看,全国还有其他省市有与万年县相同的地名。

比如东魏的万年县,就在现在北京昌平区的西南。

《隋书地理》为万年县;《舒威地志》写于万延县。

建立于东魏,属东延州长平郡,隋开帝三年(583年)并入长平郡。

再比如唐代的万年县,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Xi市。

北周二年(558年),长安、巴城、陕北三县被一分为二,置于万年郡,属汉京畿行政区荆,为三助之一,即自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起。梁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为荆赵胤、左凤仪、右扶风,在陕西Xi安、华阴县之间,辖万年等十二郡,后称京都。地址在长安县城东南,东西与长安县城一分为二。

此后,隋朝将万年县改称大兴县,唐开元元年(713),万年县属京兆府,后改称咸宁县、樊川县等。唐玄宗将长安所在的永州改为京兆府,京兆府的首长为京兆尹,统领万年等22郡。

宋金改称咸宁郡后,与长安郡并存。宋元明至清末,咸宁县于1 9 1 4年3月被废,并入长安县,结束了Xi安市两县分治的漫长历史。

总之,万年县的足迹在文史上并没有完整的记载。只能从零碎的文字记载中听一万年前的风声,仔细分辨江西省和那万年县的组织沿革和意识形态的逻辑推论。目的是让万年人更清楚地知道,自明代建县以来,分属于扬州版图,九江县,淮南州,张羽县,扬州刺史部,庐陵县,鄱阳县,饶州府,浔阳路,第四行政区,第六行政区,乐平区,浮梁区,饶州府,上饶区。随着科技手段的发展,需要有识之士的补充和完善,才能更好更漂亮地编撰出具有万年历史的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