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租界的国际租界

英租界工部(市政厅)戈登厅,1976地震受损,拆除改建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大楼。

天津英租界始建于1860,是外国在天津建立的最早的租界。边界为:东起海河右岸(西岸),南至博木里路(现张德路),西至海道路(现大沽路),北至抱石图路(现营口路)。这就是所谓的“原租界”。

此后,英租界扩大了三次:甲午战争后,英国擅自将租界从海道扩大到强子河(今南京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原美租界并入英租界;不久,它继续将租界扩大到墙河以外。至此,英租界东临海河,南沿马场路至铜楼,西至海光寺大道(今西康路),北沿宝石图路与法租界相邻。* * *占地6000多亩,是各国最大的租界。

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天津英租界被中国政府正式收回。建立特许权

天津法租界是1860年英租界建立后建立的。边界为:东、北临海河右岸(南、西岸),西南为海道(今大沽路),东南为英租界。然而,早期天津的对外贸易并不繁荣。少数来此的外商主要居住在天津东门外的三岔河口拱北街,天津英租界只建了几栋房子。天津法租界甚至没有任何法国机构,只有1座供英美侨民使用的宗教建筑。法国在天津的主要活动是三岔河口望海楼天主教堂,连法国领事馆都设在附近的拱北大街。

1870年6月发生两次扩建,外籍人士陆续迁入租界。天津的英租界是最早开发经营的。由于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国力衰弱,天津法租界一段时间没有起色。直到1880年代才开始市政建设。

法租界划定后,继续向西南扩张,先至强子河(今南京路),后至老西,在老西建立了天主教堂、主教府、医院和学校。1916意外出动警力强行占领老西。这一事件激起了天津人民和全国人民大规模的反法斗争。是著名的“开老西事件”,最终阻止了老西正式并入法租界。经过不断扩建,法租界* * *占地2800多亩。

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天津法租界被中国政府正式收回。

1900年后,由于海河航道疏浚,疏浚泥沙填平了租界大片沼泽,天津投资环境大为改善。天津法租界的商业活动也趋于繁荣。民国初年,天津法租界建有许多精致的欧式建筑。1912(民国元年)伦齐兵变,华人社区的北门外大街、拱南大街、拱北大街遭到士兵的抢劫和破坏,大量华商转移到法租界和日租界,主要集中在法租界的杜关官路(李湛街,现和平路)。天主教在中国北方的大修传教会的账目——首山堂(传教会,位于承德路21号)、崇德堂(耶稣会,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献县营口路20号)、普爱堂(比利时圣母圣心,在内蒙古传教)、李星洋行(法)、先农公司(英)。

1920年代期间,在法租界的杜总领事路与福煦将军路(今滨江路大沽北路至南京段)交汇处,建成了天津劝业场、天香商场、泰康商场等商业设施,以及、、交通、渤海大厦、浙江兴业银行等三家酒店和许多整洁美观的西式建筑,形成了天津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当时天津的中外上层人士主要居住在现在的天津英租界第五大道地区,劝业场地区成为他们消费娱乐的地区。

法租界东临英租界,南至趵突路(2013营口路),西至小年路(2013新兴路),北至秋山路(2013锦州路)。原美国兵营(现天津医科大学东校区)

天津美租界大约成立于1862年。边界为:东起海河右岸(西岸),南至开滦胡同(今开封路),西至海道路(今大沽路),北至博木里路(今张德路),与英租界相邻。* * *占地130多亩。

美租界划定后,恰好内战正在进行,没有时间开发租界。1880年,美国政府宣布放弃天津租界,清政府不接受。直到1902,美、英两国政府私下将租界授予英租界,但美国要求保留原租界的某些权利。这样,天津的美租界就成了英租界的南延。天津德租界在天津存在1895 -1917年。1895期间,德国驻华大使申克向清廷总理衙门照会,声称德国在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逼日本还辽”有“功绩”,要求清政府让步,享受与英法同等的特殊待遇。清政府命令天津海关路与德国驻天津领事就租界划界进行谈判。同年9月13日(65438+10月30日),天津海关路盛宣怀、天津路李与德国领事部根德签订《天津通商口岸租界协定》,允许德国在天津永久设立租界。天津德租界东临海河,北接原美租界,西至大沽路,南至刘庄,占地1034亩。

自1900开始,德租界不断向西南扩张,占据北洋西学学堂(现海河中学)、三义庄、桃园村及东楼、西楼附近,占地4200余亩。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政府宣布接管天津德租界。1921年,德国政府宣布承担《凡尔赛条约》中有关中国租界的条款,中国政府正式收回天津德租界。天津日租界成立于1898。起初,日本只在法租界北部和天津程响东南划定了租界和预备租界的范围。此外,还在德租界南面的小刘庄划出了一个码头。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日本首先将预备租界和天津程响东南门的繁华地带,最初并未纳入日租界,列为扩张租界;同时与法国秘密商定将部分法国租界的扩建划给日本租界,并迫使清政府承认,条件是将小刘庄码头归还中国。扩建后的日租界东北临海河右岸(西南岸),东南毗邻法租界(金州路),南至强子河(今南京路),北至闸口至福岛街(今多伦路),西南至南门外大街和广海寺* *占地2800余亩。

天津日租界建立后,一直是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华北的基地。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收复沦陷区和天津日租界。天津俄租界始建于1900。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俄军占领了天津火车站和海河左岸(东、北岸)的大片土地。因为这一带封锁了从紫竹林法租界和英租界到火车站的通道,引起了两国的不满。经过德国斡旋,俄国同意重新划定原租界范围,将火车站地区归还中国,于是俄国租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俄租界西区位于海河北岸,东至拉普切夫路(原二经路,现天津火车站以西),西南至波格兰一路(现吴泾路),北至京山铁路。俄租界东部,南起海河拐弯处,至直沽(今十五路线),东至京山铁路,西至临海,与英法美德租界隔江相望,面积近六千亩。

1917俄国十月革命后,苏联政府宣布放弃在中华帝国时代的一切特权,包括租界。经双方交涉,天津俄租界于1924年由中国政府正式收回。天津意租界成立于1902。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意大利军队趁机占领了海河左岸(东北岸)和俄占区以西地区,并宣布其为意大利租界。边界为:东北沿京山铁路至俄租界的意大利至中国边境公路(现兴隆街),南沿波格拉伊路(现吴京路)与俄租界相邻,西南面向大海河,西北至兴隆街的意大利至奥地利边境公路(现北安路),面积近800亩。

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天津意大利租界被中国政府收回。天津奥租界成立于1902。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奥匈帝国军队乘机占领了与天津程响隔河相望的海河左岸(东岸),并以此为租界。边界为:东至京山铁路,南至宜澳路口(现北安路),西至临海河,北至金钟赫河(现狮子林街),占地1000余亩。

天津奥租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于1919年被中国政府收回,天津租界成立于1902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比利时不但没有出兵,还借机强行划出俄国占领区以南的海河左岸(东岸)租界。边界为:东起大支古村,南至小孙庄,西至临海河,北至毗邻俄租界的科斯特罗马路(现为十五号线),占地700余亩;此外,从支古村西到京山铁路,比利时也划定了预备租界。

天津租界自划定以来一直没有开发。经中比双方交涉,中国政府于1931收回天津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