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学生自杀率这么高?
调查中,与父亲沟通少于3天、家庭不和睦、上学期与老师吵架、感觉老师讨厌自己、感觉被同学看不起、感觉被同学孤立、感觉同学不关心自己是中学生产生负面情绪的危险因素。省疾控:孩子产生负面情绪多是家长的错。当前,随着社会变革和竞争压力的增加,父亲们承担了更多的生活压力。为了生存,他们往往需要加班、应酬或者外出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少。这可能也是目前中学生负面情绪高发的原因之一,而母亲爱孩子,父母的爱分配不均,孩子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南京一中特级教师郭东辉老师:这个跟家庭和学校有关系。现在不稳定的婚姻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在学校,追求升学率给孩子的压力太大。到了高二高三,孩子基本对生活没什么兴趣了。虽然现在是素质教育,但是“学得好就是好”的思想依然不能改变。另外,老师对每个孩子的情感差异不应该表现出来,一些不公平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心智。不改变高考制度,专家解决不了问题。江苏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宁宁表示,这样的数据都是教育畸形造成的。李宁宁说,当今社会,各方面的竞争都很强。“能不能上大学”成了家长和社会关注孩子的唯一目标,心理问题往往被忽视。很久以前,社科院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经过研究发现,不改变“高考制度”,这个问题基本无法解决。如今,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让孩子在未来的社会中占有优势,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要求非常高。另一方面,孩子在生活中是个低能儿,父母对孩子健康的人格漠不关心,让孩子的挫折承受能力变差。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父母在孩子身上花了很多时间。时间越多,孩子压力越大,孩子压力越大,心理问题越大。这种恶性循环会让孩子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还是要改变体制。如何通过构建学校心理干预体系来帮助青少年摆脱负面情绪,是学生心理干预研究的热点。对此,疾控中心专家表示,主要干预思路是通过学校、家庭、社区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学校开设心理适应性课程,学习各种生活技能,与家庭、社区合作,培养青少年自信、乐观、向上的性格,提高沟通交流能力。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负面情绪的发生与家庭、老师、同学的环境密切相关。建议在今后的中学生心理干预中,也可以尝试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同时发挥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功能和作用。南京一中语音老师郭东辉:38.3%的中学生有负面情绪,15.4%的中学生考虑过自杀。这两个数字可能比较保守。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这种竞争也到了学校,在中学表现为成绩的竞争和升学的竞争。一切以学习为中心。其实孩子初中高中都有思想。如果他们有想法,他们需要交流。现在这些交流的时间变成了学习的时间。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顾一秀老师:这个数据可能有点高,我们学生很乐观。而且我带了一个初三班和一个初二班,但是初二的学生比初三的学生乐观一点。大部分孩子都挺粗心的,有点情绪化,但不太多,也没听说过哪个孩子想自杀。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陶以恒: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很多,南京有自杀念头的比例肯定高于15.4%的数据。去年1,我们中心干预了20多个即将自杀或正在自杀的孩子。现在自杀率在上升,青少年自杀率也在上升。即使在过年期间,陶先生的热线每天也要接到38个电话,高峰时段一天超过100个电话。这种情况主要是孩子与社会的互动造成的,主要是学校与家庭的冲突。许多孩子有一些不适应,如焦虑、抑郁、强迫、无助和绝望...相比中国学生有多惨,超过15%的中学生想自杀,令人惊讶。专家表示,这与中国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有关。昨天,记者专门采访了一名留学生和一名南京学生。通过对比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也许能看出第一点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