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三问
说到清明节,大家都会想到一句话——“慎终”。《论语·学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言和《解集》解释说:“慎终者,失其悲;那些追求远方的人将得到他们充分的尊重。也就是说,要以尊重和虔诚的态度对待父母的葬礼和祖先的祭祀。最后是指失去父母。远,指祖先。
清明节祭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孝道传统,属于伦理范畴。虽然这不是佛教习俗,但值得佛教弟子提倡。我知道清明节由两部分组成:
首先,记住我们的祖先,感激他们的养育。
第二,正视无常,珍惜当下每一段美好的感情。
第一,人死了会变成鬼吗?
答:变成鬼的可能性很小。按照佛教的观点,人死后有三条路可以选择:第一条是成佛,没有生死。二是去净土,摆脱生死轮回。第三种是延续业力之轮中的六大司。如果做不到前两条,我们只能生老病死,那么我们死后可能生在天堂,阿修罗,人性,野兽,饿鬼,地狱。
所以人死为鬼,这只是业力之轮六大司中的一种可能。而且天、阿修罗基本上和我们俗称的“神”是一样的。在饿鬼的道路上,有钱鬼也有很好的享受,甚至强大的神通,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神”。
我们来重点讨论一下佛教中与中国“人死有鬼”概念接近的“鬼”,也就是妖王阎控制下的三类鬼。《佛光词典》解释道:
根据已经出版三十一年的阿比达磨的理论,阎王住的地方有三种鬼:没钱的,钱少的,钱多的。这三种各有三种鬼,所以鬼有九种。即:
(1)无财鬼分为三种:(1)炬嘴鬼,经常喷出火焰,而且是无休止地燃烧着,其身影就像被火焚烧的多树(棕榈树)。(2)针鼻鬼,肚子大如山,喉咙细如针孔。虽然在奇妙的饮食中可以看到,但却无法吞咽,所以很难忍受饥渴。(3)满嘴污言秽语的鬼,嘴巴不断发臭腐烂,臭味太大,又是自己熏的,所以经常呕吐,遇到饮食也吃不下,经常被饥渴所烦。
(2)钱少的鬼分为三种:(1)针毛鬼,很难接近。它们坚硬的毛发在自己内部钻来钻去,在外面射杀别人,造成难以忍受的痛苦,偶尔吃不干净的食物来缓解饥渴。(2)臭毛鬼,毛发臭过粪污,臭过筋骨,蒸过肠胃,冲喉转吐,毒难耐。但如果拔它的毛,会伤皮肤,加重痛苦,偶尔吃不干净的食物会缓解饥渴。(3)疥疮鬼,这鬼喉咙里有一大块痂,就像肿了的痈,又热又疼,但更是脱皮挤压,使臭脓喷出来,* * *争食,有点渴。
(3)富贵鬼有三种:(1)拜过神的鬼,常常在神社里享受祭祀,就像一只鸟,在虚空中漫游,没有任何阻碍。他之所以生在这条鬼道上,是因为他上辈子积累了财富却吝啬,希望后人献祭。(2)希望弃鬼。这个鬼经常想用别人的呕吐物、残渣等东西做自己的食物。这是因为他总是很小气,所以他有吃饭的地方,或者他看到污秽,或者他看不到,或者他很乐意打扫,但是他又看到污秽。根据他的业力,他得到或多或少的食物。(3)趋势鬼,潜力很大的,如夜叉、洛书地、贡盘茶等。,或住在灵堂,或依林,或住在山谷,空宫等。,享受着和其他日子一样的快乐。(据佛光山电子版)
在有钱的鬼中,那些享受得非常好的神,可以接受人祭。也就是说,只有这些饿鬼(财鬼)才能在清明或其他时间接受子孙的祭祀。
从佛教的角度来看,鬼的范畴更广。六道众生中,不仅“人死为鬼”(人死不一定是鬼),还可能来自地狱、动物、天堂。鬼有很多种。有的是高级的被称为天(神),有的是极其卑微的。这些名字包括夜叉、罗刹、甘露坡、、的陀、傅的佘哲、傅的、的傅等。
这种鬼(一般叫鬼神),高级的叫天,比如四王,天,有的是鬼和天,天是鬼(也有动物和天,比如龙,哥鲁达,莫洛加)。这样的鬼神好,信佛,护三宝;而恶会害人,碍佛,所以佛教有降伏这些鬼神的记载。
第二,佛教是否祭祀鬼神?
祭祀鬼神的目的只是为了求福避罪。普通人祭祀的鬼神往往有善恶之分。邪神固不言而喻。因为良善的上帝没有断绝他的烦恼,所以他有时给崇拜他的信徒带来好的,有时带来坏的。
我们选择佛教作为皈依和供奉三宝的对象。根本原因在于把世界变成圣人,甚至变成佛。当然我们靠的是三宝加持,更多的是靠自我解脱。奉承鬼神可能会得到暂时的好处,但是鬼神还在轮回中,怎么才能摆脱呢?佛陀教导我们,自立、守法、无分别。
那么,佛教是不是盲目排斥鬼神呢?当然不是。首先,因为特殊原因,求神或求鬼,并不违反佛教戒律,也不打破避世。
昙无谶译《游婆塞解经》卷五《净三归二十》中说:“人若保家敬神,则失名归法;如果一个人真心相信自己能拯救一切恐惧,如果他崇拜异教徒,他就会失去三样东西,回归法律。也就是说,有些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庭或生命,可以向神灵献祭求救,所以并不是破落的避难所。但是,如果你认为神灵可以拯救一切恐惧,崇拜异教徒,那你就坏了。可见,祭奠先人表达缅怀之情是不会有问题的。
破除避难体的关键是有没有避难和信仰。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有些人对佛教护佑善神的认识和态度有偏差,一味以异端看待,甚至自己也是“异端”,这是很不妥当的。从大乘佛教的角度来说,既然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那么天上的善神(包括不信佛教的)也不逊色于我们人道的众生。尤其是求助三宝做保护神的好神们,都和我们是同学。可以说是内道本身,只是身份不同而已。而且运势,智慧,神通,能力都远远超过我们。我们有什么资格把他们视为异教徒?甚至是鄙视和诋毁?
其次,佛教不在乎祖先吗?当然不是。佛亲自为父抬金棺,为母升天宫,就是一种感恩。报恩的观念在佛教里是很强烈的。中国受儒家“慎终”思想的影响,他一直希望死后父母和其他祖先的鬼生活能得到一些解脱。所以在孝的思想上很容易接受佛教的观点。
最著名的是《兰花经》,说的是眼接尊者获得罗汉果证书后,看到亲生母亲用神通堕入饿鬼,向佛祖求援。佛说:七月十五日,当僧人放纵自己自我放纵的时候,献出自己的心来供养僧人,可以帮助七世父母和他们的六个亲人摆脱三害(地狱、饿鬼、畜生)的苦报。
另外,根据汉代藏传佛教的十界说,藏菩萨是专门在污秽世界出家的。经文中宣扬各种堕入地狱的恶行,劝在家的人不要触犯。这是着眼于众生,希望他们不要堕入地狱,而不是特指拯救众生不要堕入地狱。而地藏菩萨的神力又表现为“阎罗王之身”和“地下狱卒之身”,所以汉传佛教特别重视地藏菩萨拯救地狱饿鬼的方法。
弘毅大师曾写下《普泉景宗道律与念诵藏经》并说:
《无量寿经》是以三福修炼为基础的。三福之首,是对养父母的孝顺。《地藏许愿经》中,准备了地藏菩萨苏氏的孝道因缘。所以,古德把藏经称为“佛教孝经”,这是好的,有用的。我所有的同事都应该经常阅读《藏人原愿书》,以孝道为目的,作为《观书》的补充。并依教行,尤孝顺,以报恩亲,修胜。
所以我们提倡念佛(无论是阿弥陀佛、药师如来琉璃光、观音菩萨还是地藏菩萨),念经(任何佛经都有功德,不只是地藏经、阿弥陀佛经等。),甚至做各种功德和佛事,如燃灯、上香、献花、奉茶等。
不过我要提醒你,生活中有很多人对鬼道特别感兴趣,经常说这一个附体多少鬼,那一个附体多少鬼,等等,甚至白天都那么鬼魅,奇幻,鬼魅。佛经上说,鬼道众生本来是和我们这个世界一起生活的,只是大家互不干涉。鬼不开人的眼,人也不开鬼。要想开开眼,恐怕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你有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去看天天和鬼神一起生活。
我要小心翼翼的告诉朋友们:念佛信佛,念鬼信鬼。有了相应的理由。习惯导致麻烦。祝你玩得愉快。
第三,可以烧纸纪念祖先吗?
(一)纸币来源于与死者合葬的习俗。
烧纸钱的习俗是从古代随钱陪葬演变而来的。在古代,重葬,甚至配以奴隶和大量青铜器,无非是为了让逝者在阴间继续过着富足的生活。但奴隶是主要劳动力,贵金属资源有限。厚葬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象征人形的“俑”就出现了和他一起陪葬,孔子甚至骂:“始作俑者没有前途!”至少改用俑,比用活人前进了一大步。
用铜钱(包括金银)陪葬的习俗始于汉代,一直延续到后代。然而,开采铜矿并不容易。铸造成货币后成为法定货币,广泛用于墓葬中,严重浪费社会财富。所以历代都有禁止埋钱的法律。魏晋以来,纸币逐渐取代铜钱,这一趋势在唐代盛极一时。如李山甫的诗:“你可以要求行人给纸钱。」
许宁氏:“没人送纸钱。佛教受此习俗影响,在唐代开始使用纸币。唐代一位精通数数算法秘密的著名法师(中学课本称和尚和尚)在他的著作《七夕星别》中明确提出:“一切必如酒纸钱,一个一个在二十八夜脚下。这在过去的经典中是没有要求的。
(二)烧纸盛行于唐代
原来的纸钱埋在墓里或撒在(包括挂在)坟头上,没有烧掉。如果有文字记载,烧纸钱大概始于唐朝玄宗时期。据《旧唐书(传)》卷八十《王拙传》记载,庙会祭祀使王拙是因为玄宗爱道教,想通过拜物来博取皇帝之福,所以庙会的每一行祝祷都要烧纸钱祈福。于是民风就跟着来了。封于宋的《冯故事集》说:“蔡伦在后汉所作,魏晋以来才有。所有的鬼神,他们的形象好像都是画着车和灵的,古时候埋着,现在烧着了。古代葬帛是指古人用帛陪葬,现在人们烧纸钱。
(3)古代人对烧纸的批评
但是,烧纸钱的习俗在古代也是有争议的。欧阳修写的《新五代史》卷十七末,感慨地说:“五代时,兵贼天下也乱,礼乐崩,三纲五常绝灭,前王制度文章却一扫而空。”如果烧纸钱寒食野祭,为皇帝办事的人多了去了!」
这是一件明显把烧纸钱归咎于下层巴丽人的“庸俗之事”,认为这是礼崩乐坏的表现。要理解这里的指责,首先要了解冷食的相关事实。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两天,有的地区也说是清明节。据《李周秋官四选家传》“仲春,木垛禁火于中”,可见火在周代已禁于寒食。根据民间传说,晋文公是在春秋时期被他的英雄推下去的。介之推愤而隐居绵山。文公忏悔,烧山逼他做官,他却推树烧死。人民同情介之推的遭遇,同意在他逝世周年纪念日禁火禁寒,以示哀悼。以后会成为一种习俗,叫做寒食。
这种旁系会议起源于晋代。禁止吃冷食时烧纸钱与仪式不符。此外,唐代王拙所采用的烧纸钱的方式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女巫般的巫师”,所以难怪《新五代史》受到如此严厉的批评。
(四)佛教烧纸习俗
佛教中纸币的使用也始于唐代。受世俗影响,寺庙修行会时在柱子上挂纸钱,会后焚烧以娱鬼神。另外,过去常用的纸币有两种。首先是所谓的“金钱换过去”,就是把过去的诅咒印在纸上,烧给死者,让他们早日死在净土。
二是所谓的“发钱入库”。民间传说,为了减少死者的罪行,死者要用纸币向明土国库缴纳,所以纸币也叫发钱入国库。阳光下的人们希望死去的亲人在阴间少受些苦,所以多烧些纸钱让他们上缴国库。
从欲望的角度来说,这两种类型一般都不错。但是,焚烧佛经被佛教认为是不敬。所以古代破经书都是盖塔封缄供养,不敢烧。过去的钱是否如法,显然值得讨论。而花钱买免罪,类似贿赂,是正义之士所不齿的。甚至有的人活着的时候,烧了很多钱准备死,这在古代叫“发财库”。
明代莲池大师在《正误集》中指出:“人们多烧纸钱、锡币(读作钱串),抛入冥界,希望下辈子能从中获益,称为送库。这也是事实。纸和锡能导致下辈子富有,那么富室就会富,而穷人永远不会富。善恶报应论是空的。」
宋代王龙树在《龙树增广净土》卷五中痛斥:“遍读藏经,即无阴府寄库之论。”奉劝世人以送库为代价,要求僧人供养西方;如果你专注于西方,你会死的。如果你不这么做,而是给冥界送库,你就是瞄准了冥界,你会死在里面!“这种说法很。同样的道理,不想亲人做鬼,就要多念佛,少烧纸。
(5)印刷光大师的相关启示
除了烧纸钱,过去人们还注重烧“金元宝”和“银元宝”,即用锡箔纸折叠的“元宝”,被认为比纸钱更值钱。对于这样的行为,尹光大师明确表示:
“锡纸不能浪费,也不用烧多少。需要注意的是,帮助孤独的人,佛菩萨,已经过世的人是没有用的。也要用佛的力、法力、心,积少成多。如果每个人都得到一个,哪怕几千万个,也不会孤独,以孤独的灵魂和鬼神充满空虚。如果你知道少赚多的意思,你会尽力帮助孤独的人,没有暴力。就是当大家都是真心诚意的时候,那么内心就会尴尬,隐藏的资源也会尴尬。(见《续印大师纸钱》卷中《与李会成谈焚化骨灰与代前世钱》)
在这里,尹光大师认为锡纸是用来帮助孤魂野鬼的,从慈悲的角度来说,可以造福他们,所以说“不可废”。但是不需要烧太多。因为佛、菩萨甚至是往生到净土的人,根本不需要锡纸。而且,鬼鬼满空。多少才够烧?所以烧锡纸的人,一定要诚心诚意,把佛力、自己的心力、法力这三种力量结合起来,这样少就会变成多,锡纸也可以填补空虚而不至于不满。“寂寞了就尽力,不会有暴力。」
(6)如何看待烧纸?
我曾经在佛教在Phoenix.com录制的原始视频节目“问”中说过,烧纸作为一种哀悼的方式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最好是念佛经,抄写供香。但是,过分反对这种由来已久的习俗是不对的。我认为我们可以向宋代大学者(雍)学习。
邵康节也在春节和中秋节焚烧纸钱。程一川(程一)非常惊讶,问邵康节为什么要这样做。答:“鬼之意也。是有利脱,不是孝子之心?所谓随葬品的意思就是孝顺的意思。古代的祭祀用品称为随葬品,表达后人的缅怀之情。因此,邵康节的话翻译如下:烧纸只是孝顺的意思。这样做可能有利于教育。这不就是孝顺的子子孙孙应该做的吗?
想烧纸钱,就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