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教学讨论

第一,有创新的思路。

“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一名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是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帮助学生找到学好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相信语文应该走在新课改的前面,以新课程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为指导,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学生的语文成绩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第二,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

子曰:“知者不如善者。”朱说:“如果你什么也不教人,他们就不会乐于学习。”叶圣陶在《语文教学十二韵》中强调“教有多术,应用在乎人。”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在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为的是让学生享受学习。有了兴趣的激发和享受学习的欲望,整个学习氛围自然会和谐愉快,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一定会提高。

兴趣是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是人的意识对某些对象的内在倾向和选择。苏霍姆林斯基说:“一切脑力劳动都取决于兴趣。”所以,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内在动力,是学好语文的诱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用语文的重要性来唤醒学生,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方面,知识有三层,最高一层是专业知识,第二层是一般文化科学知识,最低一层是语文。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深刻。要建高楼,首先要打好基础...这就明确指出了语文的基础作用。汉语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尤其是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无论走到哪里,都离不开中文知识。另一方面,现在的高考模式越来越重视语文,语文科目在高考中的权重也越来越突出。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重视汉语,难免吃亏。明确了这一点,学生就会从“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无所畏惧”的传统观念中清醒过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学习语文的兴趣。

2.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口语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简洁艺术的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受到感染,享受美。

优美的语言是语文教学中最能体现语言艺术的关键因素,也是能给学生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美的语言不在乎形容词的堆积或修辞格的多少,而在乎语言的抑扬顿挫、流畅生动,给学生以诗意的享受。因此,教师要有相声般的幽默,小说般的具象,读诗般的激情,通过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用电化教育的手段创造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它能生动地再现只能理解而不能表达的意境。合理使用电教媒体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当然,俗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定位应该是“辅助”。我们应该先备课,分析学生的需求,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使用多媒体。展示重点、难点和主要逻辑框架,给师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习汉语的兴趣。

教有法,教无法。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且,尽可能的改变,不要让学生厌倦上课。

第三,走近学生,欣赏学生,让师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情感渲染是教学质量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教师必须倾注自己的爱,“用爱感动自己的心”,更多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形成相互热爱、尊重、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和发展的活动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重要前提。因此,密切师生合作,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做的。

1,关爱学生

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主张对学生“仁慈”。他说“仁者爱人”,要“诲人不倦”。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指出:“热情可以弥补天赋的不足,但天赋不能弥补热情。”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教育应该是感性的。没有情感教育,只能走进单纯传授知识的僵化枯燥的死胡同。有情感的人,有情感的人,有情感的交流,是育人的基础。”关爱学生是每个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努力的动力。多关心学生,多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帮助他们分析、理解和对待各种语文学习问题。只有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适度释放,才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才能更接近老师,“近其师,信其道”,更有利于有效教学。

2.尊重学生

充分参与和有效参与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没有全面性和有效性,课堂教学就会流于形式,失去生命力。有专家指出,检验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一堂课,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的身份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那才算是一堂高效课。

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尊重学生不仅表现在尊重学生的情感表现,尊重学生的人格特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理;更多的表现在课堂上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备课时要强调“三备”:备课书、备课教法、备课生,但在实践中,备课生往往被忽视。所以有些老师在课堂上,语言可谓精彩,教学过程精妙,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但学生的实际收获却很少。热闹而肤浅的课堂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就是死记硬背,被动接受学习,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严重伤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大胆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理解、探索、创造,让学生得到提高和发展,让师生进行平等、民主的对话,让学生以快乐、积极的心态接受新知识。这也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是充实的,充满活力的。

3.走近学生

虽然师生关系是师生关系,但如果教师能放下“为人师表的尊严”的架子,与学生交朋友,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就会发现学生是那么可爱,充满活力。

老师要弯下腰,完整彻底地接纳学生,虚心接受不同的观点。接受奇思妙想,包括接受错误,帮助学生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在支持的氛围中,让学生明白“成功不怕失败,能尽力让今天比昨天更好。”教师要学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架起通向成功的阶梯。

在接近学生时,教师不仅可以在心里与学生交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以增进感情,加深了解,缩短距离。还可以适当使用一些课堂用语,比如上课提问时喊出一个同学的“外号”(当然是健康无害的),讲课时使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流行语;还可以在学生累的时候和他们一起欣赏他们喜欢的音乐和动画片,让学生觉得你是他们中的一员,这样就容易营造出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当然对教学也是有好处的。

4.欣赏学生

高尔基曾说:“谁最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谈到人的需求时指出,大多数人都“渴望被肯定”。因此,要提高语文课的效率,教师要让学生爱上语文课,上课认真听讲,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关心学生。

魏书生先生经常出差,但他教的学生不仅不学习,而且学得很好。我想这与魏书生先生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是分不开的,尤其是他对学生的欣赏。比如,有时候上课前三分钟,他让每个学生把时钟倒转,回到自己心目中最成功、最辉煌、最高效的时刻,感受当时那种深深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将其拓展,迁移到今天的学习生活中。

因此,教师也要真诚地欣赏学生,善于欣赏学生的闪光点,绝不吝啬说出学生愿意听的语言,对学生任何成功的言行都要给予及时明确的肯定。欣赏是对对方最高层次的肯定,倾注了人文关怀和时代精神。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学双方实现了心灵的相遇和交流。欣赏学生也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还要尽力扩大学生思想的“影响”,让学生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尽可能丰富和拓展他们的精神生活。

第四,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师科学合理的教学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即使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有效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重点难点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效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教学要有吸引力。在课堂上,老师首先要考虑如何用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动的语言,丰富多样的非语言表达,饱满的热情和感染力,是吸引人的更高境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技巧有:教师可以在讲座开始时举一个结果令人惊讶的例子,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告诉学生教学目标,让学生上课听;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老师应该在课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和练习的重点部分。强调课中和课后的重难点,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和知识主题。②掌握课堂教学节奏。好的教学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适合学生的教学节奏,不仅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还可以借助一些暗示的效果,使学生更有效地记住和理解一些知识,形成相应的价值观。教师在备课时应设计简单合理的过渡。好的过渡决定了班级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阻碍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因此,教师应保证过渡的简单性和有序性,并控制过渡的次数。教师处理好过渡,就不会浪费教学时间,提高效率。(3)教学要清晰。教师应以有组织、清晰、循序渐进的方式呈现新信息,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清晰的理解。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收集信息资源,列出学生不熟悉或难以理解的概念,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明确课堂的主要任务,从而使教学变得清晰。

教师的有效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此外,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问,学生可以有效地倾听,从而使课堂教学保持相互对话和交流。比如在教改实践中,我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重视科学和民主,借用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

(1)定向。就是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比如《桃花源记》这一课,有哪些生词?词,虚词“言”的用法,“妻”和“异地交通”的古今词义差异;句子,本课省略句型比较突出,列为重点;哪一段是关键?也要理解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政治理想,以及这种思想的局限性。

(2)自学。学生通读课文并逐段翻译。不懂的地方,留给下一步。

(3)讨论。前、后、围、四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东西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留给回答问题来解决。

(4)回答问题。也是基于学生自己来回答疑难问题。每个学习小组负责回答一些问题,比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的难点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困难越来越少。然后老师回答剩下的难题。

5]自测。学生根据学习后的重点、难点和自我认识,拟定一套10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作答。他们自己拿出红笔打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6]日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座位上口头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然后从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取一到两个分别总结,让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反馈。

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常的相互作用规律为基础,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知识就是让学生知道知识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爱是让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和幸福。行就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习活动的方向和规律,提高效率。

动词 (verb的缩写)有效提问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考始于惊奇和怀疑。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之一。教师在课堂上问什么,怎么问,是否切中要害,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重要问题。课堂提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清晰的问题;问题难度和大小要适中,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问要有艺术性,形式多样,环环相扣;提问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让更多的学生有被提问的机会,鼓励学生提问,质疑答案。

比如一位老师在区教研活动中带了一个实验班——“老王”。课前,老师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有疑问的内容。课堂上,超过一半的同学对文章的最后一句提出质疑,“几年过去了,我们渐渐明白,那是一个不幸的人吃得太多的耻辱。”教师以问题引导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

老师给学生的指导问题1:刚才学生对文章最后一句提出质疑,那么文章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呢?(教室里默哀)

问题2:是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想一想“为什么老王在作者生命的最后时刻用香油和鸡蛋去拜访作者?”(同学们似乎有了切入点,开始积极思考和讨论。)

健康1,香油和鸡蛋对老王来说都是奢侈品。老王视江洋和他的妻子为亲人,所以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把最珍贵的东西给了他们。

生二,文章说江洋要进屋取钱时,老王说:“我们不要钱。”他只是来感谢你,像一个真正的朋友。

老师问:江洋感觉到了吗?

生(戚答):没有..

生3、是高级知识分子,老王是下等平民。在经济上,他们没有负债。所以“多吃多占”不应该是物质。

4.在感情方面,他们的贡献是不平等的。江洋夫妇对老王表达的只是对不幸者的一般同情。老王渴望的是一份平等的关怀。

老师:好!你明白吗?

我明白了。经过两年多的思考、自省和解剖,江洋进一步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平等待人,真诚相爱...

在这种课堂上,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并在课堂上提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疑问,既给教师指明了教学方向,又能使教师从学生的疑问中得到教学的突破。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来引导问题,为学生开拓阅读思路铺平了道路。学生思维上台阶,突破了简化课文人物分析的倾向,改变了教师思维的不良做法。

避免在课堂上问低效的问题。如(1)“问答”问题。我们在很多公开课、日常课甚至一些大型竞赛课上都能听到这样的问题,比如“你知道吗”、“对吗”、“怎么样”、“好吗”、“你喜欢吗”等等。,这些都是没什么启发性的问题,有时只是为了增加气氛。表面上看,课堂生动活泼,但并没有解决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反而把整体教学内容肢解了。同时把新课程倡导的师生、生生、生生主体平等互动的对话庸俗化为一问一答。表面上看起来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把传统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

(2)“表面”问题。比如“这篇文章有几段?”“这部小说写了多少人物?”有的课文明确写三个小标题,问学生“课文写了多少部分”等。,这些都太简单了,学生不用动脑就能答出来。表面上。这些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看似必不可少,但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并没有引起学生的思考。这种提问不仅浪费了教师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占用了学生课堂活动的空间,无法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发展。它不能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在实际教学中,这些问题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但至少是低效的。

(3)“成人”问题。设计的问题不符合学生实际,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不顾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学生无所适从,迷茫,太难,不仅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还会使课堂教学陷入僵局,学生活动形成坚冰,这也是更可怕的无效问题。比如在《奇妙的克隆》的教学中,这是向学生提出的。教材虽然用实例讲了“克隆”的概念和“克隆技术”的应用,但并没有讲什么是“克隆”技术,这里涉及到很多专业术语。老师问这样的问题,这能是初中生能回答的问题吗?

(4)“膨胀”的问题。这种问题在新课改中已经广泛流行,一些语文老师也想尽办法效仿。“扩展问题”经常出现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课堂扩展部分。有的老师为了扩张而扩张,把语文课当成政治课、历史课、地理课等。在汉语课上,他们谈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保护、旅游资源开发等问题。在愚公一山结束前五分钟,老师问道,“你对愚公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如果你换成愚公,你会怎么做?”这两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谈论环境保护。这是语文课堂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吗?

(5)“重复性”问题。某个问题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被多次提出,或者以不同的方式提出,本质都是同一个问题。比如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情况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并不少见,导致课堂教学冗长,收效甚微,进度缓慢,费时费力,效果不佳。

总之,高效课堂要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要以多种学习方法为中介;依靠积极的课堂气氛;应该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导向。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学习,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学习。少做无用功。

教学质量永远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创建一个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