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培训,新东方和学而思哪个好?

学而思和新东方可以说是两个系统,各有各的优势。

1.学科方面,学习和思考很重要,新东方强调文学。学习和思考的核心学科是数学,而且是以数学起家的老院校,所以数学不错。其他学科,比如语文、英语,基本都是靠数学的巨大流量来拓展的,所以也是相当大的。新东方一开始是做英语的,所以文科比较好。

2.从年级上看,学习和思考对年轻人更重要,新东方对老年人更重要。

学而思在小学奥数自下而上,新东方在国外自上而下,最终在k12战场相遇并激战。所以新东方大学和高中比较好,小学和初中学习和思考比较好。因为自下而上的学习和思考,小学的学生数量远大于高中大学,小学为初中提供大量的补习班,这也是学习和思考的学生数量、营收、市值超越新东方的原因之一。

所以,这也决定了两种发展模式的根本区别。对于年轻学生来说,对老师的个人创造力和技巧要求不大,只需要年轻老师按照既定的课件做好演员。老师的表现力、亲和力甚至帅到什么程度都成了好评的主要因素,这也是为什么学而思的“剧本+演员”模式在小学很受欢迎,在高中却不太受欢迎的原因。

新东方老师更擅长教高年级学生,对老师的个人创造和魅力要求很高。学生会崇拜真正有自己货的“人”,而不是一颗做工标准的螺丝钉。

3.从师资培养模式来看,学而思是剧本演员模式,新东方是自导自演模式。

换句话说,学而思是空白的老师+教研体系,新东方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名师体系。这有利有弊。

学而思系统的特点是整体素质比较一般。毕竟综合素质好的文案都准备好了,老师跟着就可以了,课程质量也差不了多少。并且易于复制和规模化,不受名师离职的影响。更高、更均匀确定的课程质量,是学而思在规模化道路上能在sturm und drang获得良好口碑的重要原因。

新东方基本没有教研制度,有公共课件,但那是新老师的底线,不能把课上得太差。优秀的老师都羞于使用公共课件,课程基本都是老师自己做的,尤其是名师。这种制度的缺点是你遇到好老师是随机事件,因为踩垃圾老师的家长很多,导致新东方在家长中的整体口碑不如学而思。但好处是,新东方的放养模式,培养了一批自觉的,对课程从制作到教学都彻底精通的老师。

因为自研课程的上限一定要比内地产品好,毕竟是根据自己量身定做的,自己备课有利于结构化课程底层逻辑,说话时更有底气,更流畅。尤其是文科,创造性很强,比一个全神贯注,匠心独运的团队强。

4.从教师发展的角度,新东方是先学后想。

学而思教研体系下的老师,是精密机器上一颗可靠的螺丝钉。由于其可替代性,其价值大打折扣。同时也扼杀了教师的创造力,但公司受益于学习和思考市值超过新东方的财富密码。公司可以依靠这台精密的机器,不断复制综合素质良好的课程服务,在品牌的强力背书下疯狂扩张。

只是老师成了渣渣。我见过很多名牌大学毕业的老师成为看剧本的演员,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开发课程的能力。因为教师职业存在惯性,你第一次准备什么课程,基本上一辈子都是在这个框架下抄的,甚至你走到哪里都还在学,还在想。除非老师有高度的自律和大量的精力去彻底打破自己,然后重建自己,否则在密集的课程安排期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教研框架还不错,但绝对不是最好的,尤其是文科。所以我见过很多正在学习思考的“螺丝钉”老师,他们在讲台上重读课件很多年也没有什么进步,哪怕是清北名校的大一新生。

易于使用,易于调整,易于批量生产复制。挤完了,没有离开的威胁,后续新人会马上替换。这就是为什么学习和思考特别青睐刚毕业的懵懂大学生。新东方完全不一样,可能是因为新东方是文科起家,但是标准化弄巧成拙。也可能是因为崇尚独立人格的老余出于成本考虑,不愿意扼杀老师的个体意识。新东方的老师,尤其是顶尖的老师,不愿意做“精密机器上的螺丝钉”,而要像一台“机器”。综合素质,单打独斗能力强,把自己拉出来就是一个团队,教研销售宣传。

以语文为例:我一个人打工,高中的杨洋和郭家伟年薪几千万,都是新东方的;在机构方面,几大头部培训机构的顶级老师(定期培训人数超过2万):有道包俊成、作业帮何,都是拥有优秀个人课程体系和独特魅力的名师。

而学而思体系下的名师,只有学而思体系下的名师才能被称赞,才能获得大量的学生。离开了体制,去掉了平台动力,就像美女离开了滤镜,发展一般没有以前那么美好,因为已经和这个精密机器的线程融为一体了,到处都不那么天衣无缝了。

所以,新东方的市值虽然不如学而思,但新东方可以产生一批明星璀璨、收入超高的名师(学而思不是没有,但明显不如前者),可以产生一批雨后春笋般创业的牛校长,新东方公司和管理者、老师可以共同受益。学习和思考属于把人当渣滓,牺牲人的个体意识和创造性来为学习和思考服务。以所谓的“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彻底切断员工自成体系、成为名师和独立门户的途径,让学习和思考的世界稳如磐石。这一招没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