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1.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各要素发展迅速,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发展。
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较强。由于理论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自觉记忆能力和有意想象能力发展迅速,思维的目的和方向更加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3.认知与情感、意志与人格和谐发展。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离不开情感、意志和人格。情感、意志、需求、兴趣、动机、理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它对认知活动起着移动、启动、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同时,认知的发展促进了情感和人格的发展。从而使中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感、人格形成协调发展的新局面,提高整体心理水平。
感受和经历
认知,又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认识和理解事物或现象,保存信息,运用相关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
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学习和思维方面的发展。中学生身心的发展,社会活动和学习要求的增加对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他们的认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个体身心发展的第二个高峰,生理的发展为其认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前提。因此,学生在整个中学时期的认知发展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新的认知结构的出现,使中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假设、抽象概念、逻辑推理等手段解决问题。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表现为思维的抽象逻辑,但仍属于经验逻辑思维阶段,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
到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迅速,认知结构不断完善,辩证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发展。他们已经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和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