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直播教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效率】插入80后思想品德教材。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其实施方案中明确写道:教材应当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反映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既有文字描述,又有适当的图片...设计开放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教材摒弃了过于注重讲道理、形式死板的传统教材,编排了大量的插图,讲道理与图画、图片相结合。插图以图片的形式直观地反映了文本的中心内容。它生动、直观地揭示了道德教育的基本原理,真正使道德教育回归生活。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插图虽然能直观地反映事物的面貌,但往往只能反映事物的一个方面,学生可能无法理解编者的真实意图,甚至陷入误区。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运用生动的插图,使文字教学和插图教学相得益彰,启发学生联想,了解道理,加深道德理解,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首先,观察插图,理解。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常用的方法之一。首先要从整体上观察插图画的是什么,人物是谁,在做什么,在说什么等等。比如,我在教人教版八年级第三课“关心他人的生命健康”的内容时,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完成下列问题:(1)用自己的话描述图片中发生的事情。这些学生是怎么做到的?你对他们的做法有什么看法?(3)如果遇到类似情况,你该怎么办?通过观察分析,学生们很快明白,第一个跳入湍急河水中的同学,不仅救不了人,反而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他是见义勇为的行为,但我们未成年人更应该提倡“见义勇为”;第二个同学对落水同学的呼救视而不见,走开了,这是漠视他人生命的行为,会被人鄙视;只有第三条路可以一举两得。这些学生积极尝试救人,不仅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也保护了自己。是用机智救人的行为,他们的做法是我们提倡的。学生们很快理解了图片的含义,使他们意识到在危机时刻不仅要学会保护自己,还要尽一切可能去拯救他人。

二,联系插图加深理解

由于插图的画面有限,只能反映一些事物的一面,所以教师必须善于抓住画面的另一面,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力。这样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又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加深理解。比如我在教《要诚实到永远》的时候,有一个例证: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生命即将结束,但她并不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她的医生说:“你的病不严重。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治好。”老师启发学生想象如果医生告诉病人真相,病人会有什么反应。患者有权利知道自己的病情吗?医生应该告诉病人真相吗?医生的“谎言”是否违背了诚信的道德?图中无法画出患者自己知道真相后的心情,需要引导学生去联想。通过联想,学生们明白善意的谎言并不违反诚实和道德。

第三,扩大插图,激情和理解

文中的插图是静态图片,只能反映某一侧面或某一瞬间的现象,不能反映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全貌。如何解决插画的这个弱点?借助多媒体,可以把静态的画面变成动态的画面,展开图文并茂的画面,让学生产生强烈对比的情感声音,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比如我在用视频讲授九年级全一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候,学生们仿佛看到了东北虎在长白山奔跑,停留在挪威峡湾的美景中,欣赏富士山盛开的樱花,走进亚马逊雨林,抚摸憨厚的北极熊...我启发学生:当你看到地球上壮丽的山河和奇异的动物时,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开心地回答:“我感受到了这个星球的辽阔、美丽和富饶,我为自己是这个星球的主人而自豪。”然后画面一换,我就带领学生们走进了阿拉伯半岛的无人沙漠,走进了光秃秃的黄土高原,体验了缺水城市的家庭生活,看了看开采地下水而定居的华北地区...然后我问学生:“这种情况是怎么来的?这个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这是人类盲目需求造成的。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让我害怕:有一天,我们人类会生活在哪里?“这样,学生就能明白,人类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恶化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人类只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插图的展开和对比,达到理解的目的。

第四,模仿插画,理解引导。

中学思想品德课文中的插图,既要求学生懂事,又要引导学生在懂事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因此,在利用插图启发学生理解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模仿插图,在生活中做一些模拟表演、比赛和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培养兴趣,加深印象,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八年级“孝敬长辈是我们的天职”这一课,有两个插图——“我给妈妈吃药”“我给爸爸洗脚”。老师通过图文并茂的分析启发学生明白,对父母的孝顺不能停留在言语上,不一定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然后问学生:你们平时是怎么孝敬父母的?你认为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来孝敬父母?很多同学都很惭愧,说自己从来没有想过如何孝敬父母,也没有主动帮父母洗脸,给长辈洗脚,周末给父母洗衣服...从而达到本课程“孝敬长辈从小事做起”的目的。

总之,运用生动的插图必须以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为依据,不能流于形式和走过场,而要服务于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运用生动的插图,分析图片,进行理解,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