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调查报告
——赴Xi、晋中、天水等地考察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006年6月5438+065438+10月1至7日,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张晓宇带领区旅游局、崆峒山管理局、崆峒山旅游集团、区建筑设计院负责人到安实地考察。通过学习考察,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收获颇丰。聪明人通过别人的错误来纠正自己的错误。借鉴Xi安等地发展旅游业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在古建筑的保护、建设和利用方面,对于建设崆峒古镇,促进我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第三地旅游景点的建筑、开发、保护和管理特点
(一)不同的建筑风格
1,仿唐建筑典雅。大唐芙蓉园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文化主题公园,建在原唐芙蓉园的遗址上,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也是中国最大的仿唐代皇家建筑群。全园12个景观区分别代表12个文化主题,集五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于一体,全景式、多角度地展现了盛唐时期文化的恢弘、繁荣和尊贵。尤其是以紫云楼为核心的皇家园林建筑群,典雅婉约,与300亩水面的湖光山色融为一体,足以让游客有“梦回唐朝”的感觉。唐诗峡是一个以表现唐诗文化精髓为主题的综合性文化景观。所选唐诗由著名书法家书写镌刻在诗峡山崖上,辅以相关唐榜、篆刻、瓦纹等文化形式,与诗峡险峻的山势完美结合,形成了精神内涵丰富、人文与自然景观场景交融的独特局面,足以让游客在休闲中领略唐诗的魅力。
2.模仿明代建筑的宏伟。伏羲庙,位于天水市秦城区西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用以纪念古代之一的傅。这座寺庙坐北朝南。现有建筑为两扇门三个入口,布局严谨规整。一条主轴线贯穿南北。广场、亭台、楼阁、寺庙密集、分布均匀,布局对称,宽阔深邃,气势磅礴。牌坊、大门、仪门、先天堂、太极堂沿纵轴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但方超和北朗沿横轴对称分布,规整均匀,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
3.这些房子简单而纯粹。乔家大院被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中的明珠”,是体现中国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独特风格的宏伟建筑群。它与简单的民俗展示融为一体。从空中俯视庭院的布局,就像汉字中象征好运的“Xi”二字。它看起来雄伟高大,像一座城堡,三面临街,四周是封闭的砖墙,三尺多高,上面有胸墙和瞭望塔。内观气势磅礴,形似画船,斗拱飞檐、石雕、砖雕、牙板、彩绘金装随处可见,工艺精湛,独具特色,具有较高的建筑美学和民居民俗研究价值。精美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很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的确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
4.脊背的艺术很精彩。脊兽多是装饰在古建筑屋顶上的一种民间装饰艺术材料。分为跑兽、挂兽、吻兽,由传统民间手工艺制作。古建筑用脊兽装饰,是当地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一是房屋美观漂亮,二是驱邪保平安。甘谷脊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制作题材广泛,从民间传统到神话典故,从鱼虫鸟兽到花木。生动逼真,用当地红壤土手工制作,既有现代的富贵,又有清代的恢弘。
5.平遥古城雄伟壮观。平遥古城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收藏和宝库”,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聚集地之一,也是明清时期中国汉族城市的杰出典范。古城布局为方形,坐北朝南,东经15度。整个城市就像一只乌龟,各种防御设施应有尽有,有城楼、炮塔、敌塔、城垛等。城上的点台、魁星塔、上下城墙街道布局合理。古城内部有四条大街,八条小街,七十二条曲径,主次分明。从空中看,它们就像一个乌龟的背图案,形成了一个组织良好的交通网络,在城市中向四面八方延伸。有很多寺庙,庙宇,商店,镖局,商店。到处都是四合院,街上车水马龙,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气氛。有被誉为“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宝库”的双林寺,有中国金融史上的鼻祖、被誉为“天下第一”、“天下汇通”的日升昌银行,有中国古代建筑中罕见的“悬梁、悬柱”奇特结构的唐代道观清虚观,有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墙,有现存最珍贵的木结构建筑。
(二)深厚的文化底蕴
1,仿古建筑寓意深刻。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现存古建筑居全国之首。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它的古建筑和文物,无论从数量还是品味来说,在国内都是罕见的。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变迁、城市建筑、人类居住形态和传统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建城理念上也突出了传统文化的“礼”序标准,仿古建筑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是全国乃至世界上非常珍贵的建筑文化。近年来,山西省充分利用丰富的古建筑资源,以古城古民居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为特色,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旅游业,再现了中国汉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2.民居地域特色突出。山西历史悠久,地域文化独特,造就了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一批名宅。乔家大院体现了精湛的建筑艺术,也吸收了宫廷建筑的许多特点,如吻、瓦、滴水、排山等构件,使其显得与众不同。乔家大院为了便于游客记忆,将南面的三个院落从东到西分为一院、二院、三院。北三院自西向东分为四院、五院、六院。庭院设计精巧,建筑精美,规范多变,既有整体美感,又有地方建筑特色。这是一件融合了北方民居建筑精髓的艺术品。从院落形式看,有四合院、穿心院、偏套院、合院;从屋顶形状看,有悬顶、庙顶、歇顶、硬顶、滚棚顶、平房顶;从门的结构来看,有双角门上的斗三升十一阶、半檐门、硬山顶上的单檐门、砖雕边跨门等。从窗户的格式来看,有仿格子窗、天价格子窗、雕花窗、双开扇窗、挑窗等。队形各异,变化多端。王家大院是一个民间建筑群,代表了清中叶中层官僚士大夫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其文化水平。该建筑布局罕见,充分展示了汉文化的精湛技艺,不仅具有美妙的艺术审美价值,而且具有丰富的历史研究价值。
3.新老景点的文化内涵意味深长。乔家大院、王嘉大院、平遥古城有数百个民俗陈列室,陈列着5000多件民俗器物和文物。民俗展以生活礼仪、衣食住行、季节时令、农耕习俗、商业习俗、票号管理、武术镖局等为主题。,并分为医院和住宅。乔家大院“千衣堂”里陈列的“乔家三宝”(九龙灯、犀月镜、万球)都是稀世珍宝。王家大院以民俗文化为题材,分别在石、木、砖上雕刻三友、四季花、二十四孝,形成了精美的“三雕”艺术,基本达到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民俗文化最高境界。平遥古城遍布民间日用品店铺,民间装饰品、挂件、工艺品琳琅满目。浓郁的民俗文化结合浓厚的地方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是“一城两院”永恒的灵魂。其各个展厅所展示的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不仅成为吸引海内外游客的旅游胜地,也是研究历史、艺术、政治、经济的知识殿堂。
(C)保护和发展并举
Xi安、晋中、天水等地在景点、民居、古城、仿唐明清古建筑等方面,坚持挖掘与保护、开发与利用并举。
1,布局典雅的古建筑规划。以平遥古城为代表的中国最完整的明清古城,很好地利用了当地现有的资源优势,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结合当地特色,真正做到了仿古建筑的“精致与美观”。平遥古城的建设、保护和修复充分体现了17-19世纪的历史风貌,是一座明清建筑艺术的历史博物馆。其古建筑和文物在数量和品位上均为国内罕见,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变迁、城市建筑、人类居住形态和传统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因此,从古城建设初期开始,就展现了一幅超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同时在古城建设中凸显了中国汉族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风格,成为明清时期的杰作。
2.保存完好的古城房屋。修旧如旧,复古如初,旧而不旧,旧而不俗,是平遥古城建设、保护和维护的宗旨。至今,平遥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寺庙等建筑仍基本完好,原有的建筑格局和风貌基本保持不变。城市及其郊区的古建筑中的大多数珍宝都保存完好。它们是平遥古城现存历史遗迹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建筑和艺术历史发展的活标本。王嘉四合院被誉为“中国民居第一民居”,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居住建筑群,具有浓郁的传统色彩。是晋商大院的典范,其建筑艺术和文化价值堪称国内一绝。其建筑特点是:一、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依山而建,依山而叠,随形而变,随势而弯,建筑重叠。二是城堡墙高,四门,由四个封闭的圆圈组成,沿袭了西周时期形成的前堂后室的四合院建筑,丰富了封闭的空间层次,增强了安全防范功能。主体建筑严格按照封建法规制度规定的等级品级建造,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差别和文人的思想理想。三是气势恢宏,功能齐全。主楼是轴对称的。庭院四周有门、厅、亭。因地制宜,书院、花圃、厨房、庭院搭配。石雕、砖雕、木雕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刀工娴熟,技艺精湛,融民俗和民间艺术于一体,是清代建筑装饰“细而密”风格的典范。
3.基于历史的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历史古城,是中国古城的雏形,基本保持了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其特点是:第一,平遥古城众多的文化遗存,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建造方法和材料标准,而且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民族和地区的艺术进步和审美成就。第二,平遥古城是晋商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雏形日升昌的发源地。距今已有65,438+000多年,平遥在中国近代商业和金融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三,平遥古城是按照汉族传统的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造的城市。全市有65438多条街巷,还是原来的历史形态。街道两边的商业店铺基本都是17-19世纪的建筑。全市现有传统民居3797栋,其中400多栋具有较高的保存价值和独特的地方特色。体现了14-19世纪前后汉族的历史文化特征,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军事防御、宗教信仰、传统思想、伦理道德、人类生活形态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二、第三地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启示
通过调查研究,与Xi、晋中、天水三市的旅游业发展相比,虽然在旅游景点开发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但我区具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等诸多优势。以崆峒山景区和崆峒山武术为主导的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区委第二次党代会和十六届一次人代会提出做大做强旅游特色产业的思路和建设全省人文生态旅游基地的目标是正确的。正在建设中的温温站崆峒古镇,也是一个创造性的创新决策,完全符合我区旅游业的发展趋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双休日和“黄金周”的不断实施,发展“假日旅游”大有可为。我们要发挥优势,借鉴国外经验,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加快旅游业开发建设步伐。
第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共同促进旅游业发展。政府应着眼全区“十一五”规划,以大气魄、大魄力、高起点、高瞻远瞩,为全区旅游业发展作出宏伟规划。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做好崆峒山、太崆峒山、南山生态公园、石湾沟-大阴山等重点旅游景区的详细规划。制定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规范旅游市场管理,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做好旅游宣传,保护旅游生态环境,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搞好宏观调控,加强组织领导,监督旅游发展规划的实施,强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和管理职能,动员各部门、各行业积极支持旅游业发展,培育壮大旅游支柱产业。
二是深入挖掘崆峒的文化内涵,捕捉旅游与文化的最佳结合点。要牢牢把握“黄帝问”主题,坚持“古风古韵、文化嵌入、山城融合、旅游商业同步发展”的原则,加快崆峒古镇建设。通过建设名人故里崆峒文化名城、设立标志性群雕,深度挖掘崆峒文化资源,利用崆峒文化旅游节、崆峒文化论坛、崆峒武术表演、崆峒设立等活动,
三是采取务实灵活的宣传推广方式,提升崆峒旅游的品牌知名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大众传媒,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巩固旅游市场。在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上,持续深入宣传我区旅游资源,提高我区旅游知名度。另一方面,积极组织促销活动,广泛传播“崆峒旅游”信息,拓展旅游市场。积极与省内外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旅游景区(点)合作,实现旅游市场对接和游客互动;积极组织景区(点)和旅游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旅游节,举办宣传推介活动,组织“崆峒旅游”推介团,在大中城市进行推介,拓展国内及周边旅游市场。同时,要高起点规划,大规模运作,拓宽崆峒旅游宣传的方式方法,出版一批介绍崆峒名胜古迹、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的图书和影视作品,创作一批电影、歌舞等精品文学作品。充分借鉴乔家大院的做法,以影视剧制作播出为依托,建立“全国摄影基地”和“影视制作基地”等开放活动,邀请名人、名家作曲、拍摄影视剧;举办全国性大型音乐会和文化节,建立开放的对外交流基地,面向全国和全世界拓展旅游市场。
第四,全面加强行业管理,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旅游主管部门应加强行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培育良好的旅游市场。通过成立崆峒旅游培训中心,建立旅游人才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体系,将大专教育、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相结合,有计划地培养不同层次的旅游专业人才,使所有旅游专业人员尽快持证上岗。规范旅游行业管理,开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提升城市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增强全社会的文明意识,* * *塑造和维护城市良好的旅游形象,在全社会形成“人人是旅游环境,人人是旅游形象”的氛围。
第三,关于崆峒温温驿站古镇建设的几点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结合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现就崆峒古镇温温邮政站的建设和未来运营提出以下建议:
1,注意崆峒的地域特色。首先是突出古镇的文化内涵。古镇的建设要在细节中体现当地民俗文化的特色。古镇的整体布局和建筑表面的石雕、木雕、砖雕、绘画和装饰应有别于其他建筑,同时保留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色。在古镇的中心广场,设计建造了一座能体现崆峒文化特色的标志性雕塑——轩辕黄帝像,供游人参观和膜拜。建一座“三教合一”的宫殿,辅以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雕像,注入佛教、道教、儒家文化,供游客烧香祭拜,祈求安康。绘制崆峒道教八十一画、平凉八景、黄帝问等大型浮雕、壁画,提升古镇文化内涵。二是恢复平凉民居。聘请平凉民间、民俗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根据历史记载和民间流传,修复平凉名人故居,如故宫、汉王府、刘虎书院、顾俊山庄等。经协商,将对白家大院、吴佳大院、举人家园等“平凉大家庭”的私房进行整体搬迁改造,规划建设成客栈式民居,使之成为游客参观、居住的平凉民居代表。第三,医院内的内置风景要相互融合。沿湖的曲线设计既要与古镇的整体建筑风格和整体道路设计相协调,又要营造出泉水叮咚、溪水潺潺的动态效果。动静结合,令人耳目一新。古镇内外的绿化工作也要突出地方特色。街道道路以“左公柳”为主,民居院落以桃树为主,寺庙厅堂以松柏为主,楼侧路边以草坪为主,形成了大景全绿,小景独树一帜的格局。区间路要讲究生态,有砖而无砖,有草而无草,随势蜿蜒,绿树环绕,幽静迷人。四是开展特色餐饮服务。古镇餐饮要突出崆峒特色,平凉包子罐头、锅盔、烧鸡、羊肉小笼包、脆皮包子、夹馅皮、炉牙包子、粘小米、翻炒等知名小吃要进行精细加工和重新包装,挖掘崆峒饮食文化的深刻内涵,设计、包装和推广“崆峒”五是开展特色民俗文化活动。积极利用一年一度的崆峒旅游节、崆峒武术节、崆峒山“四·八”庙会、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举办秦腔大赛、春季官赛诗会、高僧表演、佛教道场等特色民俗宗教文化活动。
2.坚持市场化开发运营。一是积极探索和创新筹集建设资金的方式方法。在规划已经确定的条件下,按照“谁投资、谁拥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古镇建设。制定优惠政策措施,积极吸引全省知名大型旅行社、特色餐饮、旅游企业入驻古镇,设立分支机构,开展旅游特色服务活动。二是古镇建成后,邀请全国知名服装公司设计适合古镇整体风格,能体现崆峒地域、文化、民俗特色的服装。古镇管理者、店家和服务人员、公益岗位人员分别穿着,聚集人气,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将古镇与人文、生活氛围融为一体,犹如一个熙熙攘攘的集市。三是邀请知名人士书写古镇街区、道路、公益建筑、对联的名称,以及店名、牌匾、对联等。,并悬挂独特的蕾丝招牌和横幅。四是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省内外、本地区、民俗、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组成崆峒古镇温温驿站顾问委员会,指导和参与古镇建设,确保古镇建设顺利进行,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全力将古镇打造成为游客满意的精品工程。
3.建筑装饰科学精致。在崆峒古镇的建设中,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建筑材料,以钢筋混凝土为主,木材等其他建筑材料为辅。一方面,钢筋混凝土价格低,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另一方面,钢筋混凝土建筑不易腐烂和风化,保质期长。同时,它们可以减少雷电、风雨、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从“三城”仿古建筑的工艺来看,水泥材料运用得当,做工精细,石如石,木如木,可雕可塑,漆涂恰当,足以以假乱真。在崆峒古镇的装修中,要求精致美观。所有电缆都埋在地下,完工后绝对没有亮光。电表面板、灯和音响都用古董装饰得恰到好处。灯笼、彩灯、路灯、角灯、台灯也要以仿古为主,与多功能区的文化主题相协调。特别是室内装饰要精美,以雕刻、壁画为主,适当挂一些古玩字画和民间工艺品,充分营造出内外统一、和谐美好的明清文化氛围。
4.深度开发崆峒武术资源。在古镇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崆峒武术学校,作为崆峒武术学校的训练基地,可以让国内外武术爱好者交流学习,既增加了崆峒山的知名度,也方便了游客参观,同时还需要建设大型的武术场馆进行表演。中国崆峒功夫艺术团是在崆峒武术学校的基础上成立的,它在古镇、崆峒山风景区乃至国内外巡回演出崆峒武术。积极承办和承办国内外重大武术比赛,在崆峒山推出以“禅”、“武”、“道”、“武”为特色的武术文化旅游线路,以武术比赛和武术表演为载体,吸引中外客商到崆峒山旅游观光。加大崆峒武术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力度,组织专门力量对传统崆峒武术套路进行挖掘、整理,使一些濒临失传的崆峒武术得以传承。组织出版崆峒武术套路代表性书籍,在全市某中小学体育课普及。设计、制作、销售具有崆峒武术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如崆峒龙飞剑、宣和刀、枷棍、崆峒武术扑克等。
5.创作崆峒影视作品。联合省、市、区艺术团体,组建崆峒歌舞团,组建崆峒文化演艺公司,邀请全国知名艺术家创作崆峒派武术、黄帝文、泾河系列传说、明代汪涵奇闻、平凉劫盟、秦煌汉武巡崆峒山。邀请影视制作公司到古镇拍摄电影电视剧,提高古镇知名度。同时在古镇规划建设1000平方米的多功能浪漫厅,可用于电影放映、舞台演出、节庆活动等。建成后的崆峒古镇不仅是一个独具道教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更是西北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可作为西部影视城吸引众多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拍摄制作影视剧。
6.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成立崆峒旅游纪念品开发公司,与省内外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合作开发纸织画、皮影戏、木雕、根雕、剪纸、刺绣、香包、玄武印章、轩辕铜镜、竹简、葫芦画、戏曲头饰、脸谱、烙画、瓷板画、挂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