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文化的魅力
莲花与宗教文化
人们走进寺内,抬头看到的是释迦牟尼坐像,身穿齐肩大褂,手作声明,坐在莲花台上。佛经上说这是佛陀释迦牟尼成佛后向信众宣讲的手势。被称为“西方三贤”之首的阿弥陀佛也坐在莲台上,双手放在脚上,掌心托着一个莲台,似乎在引导众生走向西方佛国净土。以善良慈悲著称的观音,一身白衣,坐在白莲花之上,一手拿着纯净的瓶子,一手执着一朵白莲花,仿佛要展现观音纯净的菩萨心肠,全力引导信众离开尘世,到达莲花盛开的佛教净土。
人们在读佛经时,常常看到佛经把佛国称为“莲界”,把寺庙称为“莲房”,把和尚的袈裟称为“莲衣”,把和尚的手印称为“莲花交手”,和尚用的“念珠”也是莲子做的。佛经上说,用莲子做念珠比用蝗珠好。如果你再捏一次,你会得到一千倍的祝福。
综上所述,莲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了佛教的象征和圣花。
荷花与诗歌文化
炎炎夏日,荷花开放,婀娜多姿,妩媚动人,清香淡雅,沁人心脾,让人流连忘返。荷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最爱。早在3000多年前,《诗经》中就有“姬有荷花”“碧泽有恶花,工旺”等诗句。此后历代诗人咏荷的作品更是数不胜数。仅在宋代,杨万里就留下了数十首荷花诗。清代《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中有400多首咏莲诗。
由于诗人的心境不同,兴趣不同,审美角度不同,咏荷诗形式多样,各有神韵。屈原曾在《离骚》中幻想:“作莲发为衣,采芙蓉为衣。”用来表示其忠实。李白在《折莲赠》中用荷花表达了自己的爱情。“初唐四杰”之一的王波,曾用荷花比喻人:“捧花* * *连茎,折莲藕爱莲蓬线。”说明莲藕断了。宋代周敦颐的《爱莲》比喻莲花,歌颂君子的品质,千古传颂。清代万以白莲花居士为荣,甚至将生日改为传说中的莲花生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并赋诗一首:“泥不沾清水,我与莲花同寿。”诗人被美丽的荷花所感动,也爱上了清脆的荷叶。郑的《荷叶颂》称赞说:“莲花上红下白。”这是多么珍贵的奉献。杨万里《藕》诗写道:“外看真糙,胸中雕徐玲珑。”唐代孟郊的诗说:“我心满丝,虽断犹连。”后来“断了联系”就成了成语。中国南方有着悠久的采莲习俗,因此流传着许多歌颂采莲的诗歌。
荷花的历史、品种、栽培和利用。
荷花品种
是北京传统栽培品种。单花瓣图案。花蕾呈桃形,绿色,上部红色,花白色。花期较早,6月初开始,群体花期约为1个月。藕结早。7月下旬,新藕第二次翻身,花期可持续到10左右。自然变异的红莲和粉莲。
是厦门传统栽培品种。单花瓣图案。花蕾桃形,绿色,顶端微红,花粉白色,初花期末端微红。6月初开始开花,群体花期1月。它的花瓣细长,花托小,叶茂花多,容易开花。
这是一个广为种植的著名品种。双花型。花蕾圆桃形,紫红色,花多,花红色。6月中旬开始开花,群体花期1月。鲜艳的颜色使盆栽植物容易开花。
一种古老的碗莲。双花型。花蕾呈桃形,粉红色,花粉白色,花瓣尖端红色。花多,6月下旬开始开花,群体花期1个月,盆栽容易开花。
来自浙江杭州园的育种。这些植物很矮。单花瓣图案。花蕾呈桃形,绿色,花小而白。非常适合盆钵栽培。花多,团花期为6月中旬至8月中旬。
荷花的历史:
荷花的学名是莲,属于睡莲科莲属植物。
莲藕。是被子植物最早的种类之一。根据古植物学家研究的化石,1.35亿年前,莲属植物分布在北半球的许多水域。当时,在巨型爬行动物恐龙急剧衰退的后期,它在地球上的生长时间远早于人类祖先的出现(200万年前)。根据前苏联A.H. Christophevich的《古植物学》(1965),在北美北极和亚洲阿穆尔河流域(即黑龙江)的白垩纪地层中,以及欧洲和东亚(库页岛)和日本的渐新世和中新世地层中都发现了荷花化石。当年地球上的温度比现在暖和,大约有10~12种莲属植物,分布在五大洲。随着后冰期的到来,全球气温下降,使得许多植物灭绝,而另一些则被迫漂流而去,彻底打破了原有的地理分布。由于这场灾难,莲的两个品种幸存了下来,它们的分布范围缩小了。中国莲(莲)分布于亚洲和大洋洲北部,以及N.lutea,漂流到北美。古植物学家还指出,在日本北海道和京都发掘的更新世至全新世(200万年前)的荷花化石与现代中国荷花相似;中国柴达木盆地出土的654.38+00万年前的荷叶化石与现代中国荷花相似。20世纪70年代,石油化学工业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渤海沿岸地区早第三纪孢粉》一书中记载,在辽宁盘山、天津北大港、山东垦利、广饶和河北沧州发现了两种荷花花粉化石。在第三纪热带植物地理区的中国海南岛琼山长昌盆地地层中也发现了莲属植物化石。目前,原始野生荷花仍分布在黑龙江省抚远、虎林、通江、尚志等县的湖泊和沼泽中。以上说明荷花是冰河时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属于孑遗植物的代表,如野牡丹、银杏、中国鹅掌楸、北美红杉等。,没有被冰河时期的冰川吞噬而幸存下来。
二连叶防水自洁之谜
荷叶表面附着无数微米大小的蜡质乳突结构。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这些乳头状突起时,可以看到每个微米级的乳头状突起表面附着着许多结构相似的纳米颗粒,科学家称之为荷叶的微纳双重结构。正是这些微小的双重结构,使得荷叶表面与水滴或灰尘的接触面积非常有限,所以出现了水滴在叶面滚动带走灰尘的现象。水不会停留在荷叶的表面。
三种断裂关系的科学解释
说到荷花,自然要提到莲藕。荷兰属于睡莲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植在浅池中。它的茎生于泥中,蜕变成根茎,即莲藕,也叫莲藕。莲藕在淤泥中横向生长,靠基茎上的须根吸收养分。莲藕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的食物,因为它肉质脆嫩,微甜,含有大量淀粉,营养丰富。
当我们折断莲藕时,可以观察到无数长长的白色莲藕连接在折断的莲藕之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有必要观察莲藕的结构。原来,植物生长和运输水分和养分所需的组织叫做导管和管胞。这些组织在植物中向四面八方延伸,在叶、茎、花、果实等器官中就像动物体内的血管一样畅通无阻。
植物导管的内壁会在某个部位特别加厚,形成各种纹理,有的是环形,有的是梯形,有的是网状。而莲藕导管壁增厚的部分是连续螺旋的,称为螺旋导管。莲藕断裂时,导管内壁增厚的螺旋部分被分离出来,变成直径只有3 ~ 5微米的螺旋细丝。这些细丝很像拉伸的弹簧,在弹性极限内不会断裂。一般可以拉伸到10 cm左右。
莲藕丝不仅存在于莲藕中,也存在于藕梗和荷叶中,只是更纤细一些。如果你挑一个莲梗,尽量把它掰成几段,像一长串绿色的小“灯笼”一样提起来。就是这种细丝连接着这些绿色的小“灯笼”。这种灯丝看起来很像。如果放在显微镜下看,你会发现它其实是由3 ~ 8根更细的细丝组成的,就像一根棉纱是由无数根棉纤维组成的一样。
莲藕丝的细腻缠绵,早就引起了古人的注意。唐代孟郊的诗《曲阜》中有一句“我心在藕,虽断犹连”。后来人们就用“断了丝”这个成语来形容关系虽然断了,但是恋情还是连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