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威的生物课程改革思想
一,新课标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八点建议
1.应该有明确的、可实现的教学目标。
很多课改实验区的老师在实施新课标教学时会人为抬高新教材的教学目标,试图在每节课中完美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但一节课只有40 ~ 45分,所以这段时间很难兼顾这三样东西。而且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隐性的,需要逐步渗透,不可能一节课就快速培养出来。
老师教科学方法的时候,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老师讲科学史的时候,经常会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这个科学史提出了什么问题。假设是在哪里做的?科学家如何设计实验,等等。其实老师不必拘泥于这一套教学思路,科学的方法是需要学生去理解的。老师可以在第一次讲科学史的时候,用这套思路帮助学生分析,然后就可以放开手脚,学生自己看材料,自己分析。
2.给学生足够的信息。
有些老师把课程改革理解为教学方法的改革,用多种教学方法在一节课上讲同一个知识点。课堂气氛很热闹,学生参与度高,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到的东西很少。其实,课程改革是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评价功能五个方面的改革,而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因此,课程改革不能只偏向于教学方法的改革。
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在每一节的开头都有一个“本节重点”的栏目,列出了本节的重点,供教师上课参考。一堂好课不仅要生动活泼,而且要详细恰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把握核心内容和基本概念,表达科学、准确、严谨。
课程标准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两个课程目标,并不意味着知识的重要性降低。对于中学生来说,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核心内容和基本概念的学习仍然至关重要。
很多学生回答问题不够科学严谨,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比如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透彻,或者学生缺乏科学的思维习惯。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答案,帮助学生学会科学、准确、严谨地表达科学知识。
4.寻求和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的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说、问、答”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参与的课堂中创设一些活动。但是要注意,这样的活动不要太多,一两个就好,不要本末倒置。
5.给学生健康丰富的思想营养。
课程标准强调理解和关注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TS教育。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生物知识,给学生补充健康丰富的思想营养,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6.将新学的知识融入已有知识,逐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网络。
在讲授新课时,教师不能孤立地谈论这节课的内容。在讲授新课之前,他们可以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从而引出这节课要学的内容。课末,从继承和发展的角度,这节课的知识引出下节课要学的内容。很多老师在教高三的时候会帮学生整理知识,但其实老师在讲高一高二新课的时候就可以整理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7.在探究活动中应给予经常性和形成性的评价。
8.给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怀和机会。
虽然老师会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但是小组里的差生可能发言的机会很少,主要是好学生在主导发言,差生只会随大流。小组讨论结束,大部分会上台发言。所以建议老师可以叫一些差生的名字来发言或者当组长,而不是总让学生自己选组长,这样会让一个班的学生更加分裂。
第二,正确处理课程改革中的十大关系
1.知识和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强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很多老师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忽视了知识的重要性。其实知识和创新能力并不总是矛盾的。我们应该看到两者的统一。知识多的人往往创新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人也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基础教育阶段,知识对于中学生参与社会事务和做出个人决定非常重要。
2.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在教授不同的内容时,教师应该根据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而不是在所有的课堂上都采用相同的形式。
3.教师主导,学生为中心
现在,有人认为“老师主导”不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助手,处于次要地位。但在今年书记和总理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教师要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要受到尊重和重视,强调教师的地位和重要性。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很难从“学”上升到“会学”。
4.过程和结论的重要性
有些教师更注重探究活动的过程,而不是活动的结果。活动结束后,学生不知道他们做得对不对。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哪些方面需要继续努力。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的探究活动结果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进行打分。
5.课堂设计与教学生成
有些老师写教案的时候写的太详细了。老师问什么问题,学生怎么回答,都很清楚,老师一直问学生,直到听到他们想要的答案。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课堂设计只要有一个大致的框架和步骤,就要留有余地,注意师生交流时出现的新意,从而生成课堂内容。
6.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
美国的教材一般比较厚,里面的活动比较多。但是,老师并不是把课本上的所有内容和活动都教给学生,而是有选择性的。有些老师觉得新课标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很多,很难全部完成。其实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区分探究活动,课程标准规定要完成的探究活动必须做,但没有要求,课本中出现的探究活动可以根据各个学校的情况灵活掌握。
7.活泼而严格的要求
有的同学上课说话很小声,老师不但不纠正,还听。因此,只有老师和学生知道学生如何回答问题。希望老师能重视这件事,注意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帮助学生改正一些坏习惯,同时让学生在说话的时候学会科学严谨的表达自己。
另外还有* * *和基础和个性发展的关系,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关系,传统教育工具和现代媒体技术的关系,这里就不多说了。
胡锦涛总统亲切看望了朱正威教授。
2004年9月10日,我们迎来了第20个教师节。胡锦涛主席看望了北师大附中退休教师朱正威教授,并向他献上花篮,祝贺节日。
在朱正威教授家中,胡锦涛主席认真听取了他对当前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与他讨论了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胡锦涛主席在谈话中指出,民族复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关键在教师。有了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教育的导向作用,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教师要更加注重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学生,用自己的学术造诣和优秀品格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在朱正威教授的家里,自从总书记离开后,就发生了一场“抢书大战”。“没想到总书记评论说我们的书被抢了。”朱老师的爱人、《教育周刊》社长告诉记者,总书记回到家时,他刚刚写完的《生物标准实验教科书》就放在他的书桌上。这是为配合教育改革而编写的新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目前择校率已经接近80%。总书记看完书后感叹,现在的书真的和过去不一样了,不仅有图文,还有学生活动和新知识。总书记还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教学大有可为。当天新闻播出后,朱校长家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黑龙江、湖北、天津的老师来要课本。一个天津老师去北京开会,干脆把家里的教材“抢”了过来。
总书记给朱先生一家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善良。在朱正威教授家的矮柜上有一封镶有玻璃框的信,是他最后一个学生留给他的。总书记摘下眼镜,当着大家的面读了这封信。读到“听朱老师的课,考试不用复习”时,他停下来说,多好啊,我也想这样。大家都笑了。总书记看到桌子上第一批学生朱老师送给他的木制相框,就想起了自己的老师。总书记说,他4岁上小学,觉得老师像妈妈。我上中学的时候,同学们都很调皮,但是他们的英语老师很宽容,对每个人都很好。老师没有纵容学生,而是理解他们。
朱教授说,总书记还问他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什么建议,最想听听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想法。朱教授向总书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希望学校在做大的同时注重做强。
朱老师对总书记的关心很受鼓舞。他说:“总书记的慰问是给所有老师的。在第一个教师节,王镇副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我。现在第20个教师节,总书记亲自来我家慰问。作为一名中国教师,我感到自豪和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