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作鹏(李)简介
开国中将李作鹏,晚年生活如何?
晚年生活比较幸福,因为他有几个儿子,都很孝顺,不缺什么生活资料。
历任海军指挥官?
它们是:
1,小(1950.01-198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为人民海军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55被授予上将军衔。1989于3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2.叶飞(1980.05438+0-1982.08)
1979年调任解放军海军第一政委。从6月1980到8月1982,任海军是指挥官。
3.刘华清(1982.08-1988.438+0)
刘华清(1916 10 10月1 -2011年1 10月14)湖北黄安人,祖籍湖北大悟。1935,6月加入中国* * *生产党,6月+0931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他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政治局常委,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
4.张连仲(1988.05438+0-1996.11)
1988 1 ~ 1996 11司令员任海军换下了老将司令员刘华清任海军。同年9月,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1993五月晋升上将军衔。
5.石(1996.11-2003.06)
1996 165438+10月,继小广金、叶飞、刘华清、张连仲之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任任海军司令员。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2000年8月晋升上将。
6.张定发(2003年6月-2006年8月)
张定发同志是中国* * *生产者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 * *忠诚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军事指挥员,海军现代化建设的杰出领导者,中央军委委员,原海军司令员。65438+2006年2月14凌晨3: 30在北京逝世,享年63岁。
7.吴胜利(2006年6月-2016-12)
2008-2013中央军委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
2013——中央军委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
8.沈金龙(. 01-至今)
沈金龙,上将,出生于1956和10两个月,上海南汇人。
现任中国生产者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
参考百度百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
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江西的将军是谁?
1949年4月下旬渡江成功后,首先进攻江西的是13军37师109团。13军是我的老部队,解放江西是军史记载的。
进军江西的解放军部队主要有第四野战军兵团的13、14、15、16、17、18、43、48、65438。
二野第四兵团军长为陈赓、政委谢富治(后为宋任穷)、副军长郭;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的司令员是杨勇;第四野战军12兵团司令员小,政治委员黄克诚;15兵团司令员邓华、政委赖传珠。
13军军长周希汉,37师师长周,政委雷,副军长赵华清,109团团长顾。110团团长、三营营长安玉峰、指导员朱、副营长李东海。39师115团团长韩先良,三营(解放新余、袁州)营长杜天生。新比喻解放38师112团。......
14集团军军长,政委雷;(解放吉安福州等地)
40师师长刘枫,政委侯。
42师师长,政治委员,124团副团长兼参谋长邓,
15集团军军长秦基伟,政委顾京生(解放永丰等地)
43军军长李作鹏,政治委员张池明,副军长杨国福,副政治委员刘其仁,第一参谋长雷震,第二参谋长黄,政治部主任邓飞,后勤部部长单志辉。参加湘赣战役。
127师,李作鹏兼师长,张池明为该师政治委员。解放萍乡。
128师,以龙为师,徐滨州为政委;解放鲁西、冯谖、萍乡。
129师,任三师师长,任政治委员。
156师,邓克明任师长,钟仁任政委。江西解放后,驻江西,编为江西军区。
45军军长陈伯钧,政治委员邱。副司令员,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段。(解放上栗、慕童、萍乡)
133师师长吴烈,政委谢明。
134师师长钟明彪、政委谢家祥。
135师师长丁胜,政委韦祖珍。
158师师长李道之,政委王。
四十八军军长刘转连,政治委员陈仁琪、周仁杰任副军长(后为郑邦杰、欧志福),杨春浦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后为李新、李波、谢),何廷毅任参谋长(后为高体干)(解放赣州、兴国、赣县、南康、湘赣、赣南)。1949年9月起,第48军司令部兼任赣西南军区,部队分别在赣西南和粤北剿匪。
142师,参加过湘赣、赣南、赣西南战役。49年8月,又任吉安军分区。
143师,参加过湘赣、赣南、赣西南战役。49年8月,又任赣州军分区。
144师参加了湘赣、赣南、赣西南战役。1949年8月任瑞金军分区。
161师于1949年6月调入新成立的江西军区。参加湘赣战役和赣南战役。
从出生在吉安,到做一名被动的少先队员,再到做一名翻译,李作鹏将军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
生而为人,从来没有人问过孩子同意不同意,孩子是懵懂的来到这个世界。
如果你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你将能够享受富裕的生活。只要稍加努力,世界的荣耀将是小菜一碟。运气好的话,可能会名垂青史。
如果你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有诗有书的家庭,虽然你没有财富可以享受,但是你的祖先受到了诗有书的熏陶,你结交了很多世交。就算穷一辈子,有个秀才专家一起谈笑风生也是幸福的生活。
最难的是出身贫寒,不是穷。穷只是家里没什么钱,穷是男人有权有势无处使,生而无望。贫穷的父母无力照顾孩子,孩子还没成年就被送去当佣人和农机具,小男孩被别人赶着走。
辛辛苦苦了一辈子,只够温饱,不可怜吗?
如果你天生迟钝,没关系,活下去就好!得到足够的食物和衣服是结果。如果你比你的邻居王二相处得好,你会以你的祖先为荣,快乐好几年。
人生最难的是不幸生来聪明,那就难了。聪明的孩子怎么会愿意和耕田机的邻居王二较劲呢?
于是我开始纠结。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努力成为一个智者。我意识到没有必要争论人生的长短。我的身体又老又没用,我的生命结束了。
这种生活是痛苦的。
穷和穷是有区别的。如果你出生在一个富裕繁荣的地方,努力工作,运气好,你总能接近富人。做别人的仆人是真的,宰相是头七官,忍着吧,积累一辈子。子女或许能出人头地,陷入一个不饿肚子的“安逸晚年”也是个不错的结局。
最怕的是穷就穷,但是生在深沟里,会很苦。水低山高,食在石隙中掘。怎么可能一辈子都是耕田机?
除非有真正的大人物,否则也许能出人头地。这种好事来之不易。
不过生在江西吉安也没问题。虽然有山,但还是有一些平原,不仅是平原,还有好水和良田。虽然不多,但毕竟有。
我们的英雄李作鹏将军出生在吉安的一个贫困家庭。
人们说庐陵是“分七山半水,二田,半道半庄园”。庐陵是吉安古称,吉安县是庐陵,庐陵是吉安县。
吉安的“半分水”自然是赣江,从武夷山向北流经九连山、大玉岭山,再经诸光、万阳山,一路穿山而过。就是深谷一直延伸到道教名山武功山脚下,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山间盆地,“吉太盆地”,又称“吉太平原”。
事实上,“吉太平原”在古代原本就是一条深沟,这并不突然。千百年来赣江的冲击,在这里形成了这么一个小小的肥沃的冲击平原。大干河继续北上,穿过吉太平原,一路翻山越岭,找到一条沟渠,汇入鄱阳湖,再到长江,再到东海。
如果你有历史常识,你马上就会明白,这是中国西南一条重要的商道!“吉太平原”不就是一个大码头吗?是啊!吉安市是吉太盆地的大城市,是罗晓山脉的“中心城市”,赣江的水陆码头。
壮哉甘河水!
哪里有水,哪里就有钱。吉安一直是一片沃土,至少比永新县、万安县、永丰县、井冈山富裕很多。
井冈山的风景很好,山川幽谷,溪水清澈,树木葱郁。大大小小五口井,就像五座城堡守卫着堡垒,是个打仗的好地方。
可惜井冈山森林茂密,不好耕种。粮食产量永远达不到1万吨,人口达不到2000人,养一支军队几乎没有意义。
吉安不一样。北宋大学者黄庭坚说得好:“清风源头有家,牛羊也在山中桑马。”。这是一片肥沃的土地。
在国人的印象中,旧时代苏州扬州那些江南之地,是诗词歌赋繁盛之地,文人骚客众多,成就斐然。因为地方有钱!有钱人有闲钱办书院,考科举。
其实不是的。这是一种错觉。
要科举第一,真的不是江南,而是江西庐陵,也就是现在的吉安。
“三千进士冠中华,文章衣锦庐陵”。吉安历史上真的出了三千进士,天下第一。21位获奖者,排名世界第二。
不过要知道,芦岭和江南比起来就是个小地方,能拿这么多冠军真的很少见。因为地方小,这些士子显得很厚,所以吉安的孩子有童谣说,“一校六士,二丞相过江”,“五里三士,九子十州,十里九官,百步二臣”,“父子第一士探花,叔侄第二探花”。
吉安,旧社会叫“学霸县”!就是这样!
《永乐大典》描写庐陵文风胜利时说:“天下多子,翰林多吉安。“苏东坡比较苏州和庐陵写诗,说‘雄伟城池阔,庐陵是半个苏州’。
穿城而过的赣江中间有个白鹭岛,白鹭岛上有个书院“白鹭岛书院”。程颐、周敦颐、朱都在这里学习过,文天祥是这里的毕业生。大学士欧阳修、江万里、《大明会稽》杨士奇、第一才子解缙、宰相周必达、胡荃、大宋杨万里都是庐陵人,都是为治国建功立业的学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气可以达到。在古代,吉安人的读书风气很盛。有人统计,小吉安从宋代到清代大概有200多家书院,真是“山中山寨也闻书声”;真是“公职人员出茅屋。”
这一切,对于井冈山的红军来说,吉安绝对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一个人才宝库,一个“扩大红军”、招兵买马的好地方。
对于出生在吉安天宇镇刘放村一个贫困家庭的李作鹏来说,这一切并不算太坏。家里穷,家乡文明繁荣,就不会被愚昧阻挡。
吉安市天宇镇刘放村位于吉太平原的边缘。有茶山和水田,很容易谋生。
但是,也有人说刘放村的风水不好。刘放村和吉太盆地并不相连,它坐落在山上一个荷叶状的小盆地里。盆地西部有一个很大的缺口,所以没有积水。荷叶留不住天上的雨,就是不容易聚财,所以风一吹就容易聚在一起跑。因此,刘放村没有重要的人物,也没有财宝可以收集。就算发财做官,也很难持久,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自古以来,吉安出了那么多大人物,刘放村却没有出一个乡官。
看来我出生在刘放村,我的运气有点差。李作鹏真的不容易。
风水理论是虚幻的,不准确的。李作鹏有一个更现实的困难。
对李将军家来说更现实的是,他家兄弟太多。兄弟五个,小男孩吃穷老子。
李作鹏的父亲李玉珍是一个好农民。他每天早出晚归,努力工作。庄稼长得比其他的好。所以在穷邻居眼里,他家算是比较“小康”的家庭。
其实哪里能“有钱”!李玉珍有五个儿子。新旧时代相同,儿子负担大。再好的耕,再好的用功夫,在田中得到的也只够吃。也就是说,在吉太平原,土地是肥沃的。如果家里有五个大男孩在山周围的几个县,李家可能都吃不饱。
李作鹏排第三,最看重老大是中国人的习惯,因为是成年人的早期培养对家庭有利。吉安人的风格,孩子反正要去学校转一转,万一是读物呢?
李作鹏虽然也送进了学堂,但李家重点培养的是他的大哥李。三哥李作鹏在私塾读书,大哥李在新式学堂读书。
你看,就像皇帝的家庭一样,儿子是最幸运的,他们是长子。
大哥李是五兄弟中学习最多的一个。他一直就读于由白鹭洲书院改造而成的白鹭洲中学,被视为当时吉安的最高学府。在旧社会,你进了中学就可以算知识分子,毕业就可以进入仕途,李家看你出人头地。
然而,这就是生来的运气!每个人都是星空中的一粒尘埃,谁也说不清。
大时代来了,每个人的命运都将被改写。
大哥李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也就是第一次国与国合作时期读书。当时国民党还是左派执政,采取“联俄助农”的政策。
农民家庭的李自然认同这一政策,经常跟随同学下乡宣传。
但后来蒋介石制造了“赣州惨案”,开始镇压江西工农运动,一口气杀了吉安县近70个读书人,就因为他怀疑他们是* * *生产者党。
李也被通缉,因为他经常下乡宣传,所以他不得不跑到山里躲着别人,不敢回家。
书,自然是看不下去的。
好在国民党天生腐败,李玉珍借着凑了80块钱送了进去。李被免除国民政府的调查,继续在白鹭洲求学。
未来很重要,李家的未来也很重要。虽然八十元是一笔巨款,但我不得不承认。
这一年,李作鹏12岁,还是个孩子。他的家庭被这次事故毁了,他的私人学校生活也停止了。他被安排回家种地,支持大哥读书。小李作鹏虽然聪明、机灵、勇敢,但后来在红军中有个外号叫“李大旦”。
但是没有办法,李家供不起李作鹏读书。以前传统家庭总想先培养大儿子,这是所有出身贫寒的弟弟的命运。
这样的生活下去,李作鹏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好农民。如果他哥哥出人头地,在生活上不一定能帮到他。谁知道呢?
问题是时代在涌动,世界在涌动。怎么会没有变化呢?
三年后,在1930年2月,毛泽东写了一首诗:
毛泽东率领来自福建的工农红军为摆脱福建军阀,越过武夷山,越过广昌县,向吉安进发,准备在吉安打下根据地,然后成立江西苏区,争取“一省先胜”。
这是朱茂红军第一次进攻一个比较大的“中心城市”,所以动员了“几十万人”。事实上,成千上万的人加入了红军。
此时,李作鹏作为少先队员的一员,在“几十万”之列。
在此之前,为了围攻吉安城,李作鹏刚刚被乡苏维埃政府任命为少先队员,只是因为他个子高,胆子大。
这时,他才知道,这个别人任命的少先队员对他来说有多重要。这是他一生好运的开始。从此,李作鹏离开了家庭,走上了与大哥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也是在这一年,李作鹏的大哥李毕业后去国民党军队当中尉办事员(后在吉安县任国民党政务官,吉安解放后被判刑)。
从此兄弟命运不同,阴阳相隔。
二哥和两个弟弟接受了父亲安排的命运,老老实实在家当了一辈子庄稼汉,直到六七十年代。
成为少先队队长的李作鹏,参加革命工作,从此跟随红军“九弦在吉安”。玩了一年,终于进了吉安市。
红军靠打下吉安城发了财,于是大力扩红,广纳贤才。在这场“红色扩张运动”中参军的吉安人,后来产生了几十位开国将军和许多领导干部、领导人。
李作鹏参加了红军,但他和别人不一样。他说服自己的20多名少先队员随他一起参加了红军,相当于上了一堂参加红军的强化班。
15岁,李作鹏第一次展现了自己的领导力。
有人看到他的领导,“这小子,做事很清楚,能力很强!”你还能读书写字吗?让他在总部当信使!"
李作鹏入伍之初没有去当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而是去了红军总司令部当了一名传令兵。
祝你好运。
但这一次,运气不是天赋,不是别人分配的,而是李作鹏自己的努力。这一点应该承认。
过去由于通信技术的限制,作战命令是靠人体物理传递的。炮火横飞,子弹打瞎,战争一开始,人们就躲在战壕里。信差一个人越过战壕,爬上山头,跑到前方指挥官那里传达命令,并不容易。
李作鹏本来应该做好使者的工作,因为一年后,他大幅度提升,政治地位提升。
一天,李作鹏接到通知:“请战士李作鹏同志到朱德总司令警卫班报到,组织上命令你当警卫兵。”
据李作鹏后来回忆:
此时的李作鹏既不是党员,也不是团员,当兵没多久。他只是一个普通公民。
我们做什么呢
先入团!
于是,李作鹏经红军总司令部党员廖炳宪和朱德的康东生介绍,加入了* * *青年团。
入团后,李作鹏正式转入朱德保安班。
面对李作鹏的懵懂喜悦,他被告知被调到朱德总司令身边工作的四点四个理由。
会写很重要,愿意帮同志写更重要。积极参与士兵委员会的活动,主动向组织靠拢,显得尤为重要。
在红军中,只要一个战士团结同志,努力工作,英勇战斗,然后主动向组织靠拢,他就是幸运的。
让这样的士兵幸运,是红军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之一。
李作鹏的好运还在继续,升职之路还在继续。
三个月后,朱先生将率军攻打赣州。临行前,朱德的妻子、总司令部政治助理康克清去找李作鹏。“经团支部提议,党支部同意,从现在起,李作鹏同志可以过上团组织或党组织的生活了!既接受团的教育,又接受党的教育,但在党的会议上只有发言权,没有表决权。”
我还没递交入党申请书呢!甚至准备成为党员。
这个运气。
其实这只是警卫班的一个跳板。党准备充分利用李作鹏。应该是朱德亲自在朱德身边考察他,所以积极吸收他入党。
那年秋天,南雄水口战役后,组织上把李作鹏送到工农红军学校学习,学了半年无线电。
那时候无线电是顶尖的高科技,是红军的“千里眼”“千里眼”。红军曾经要用俘虏士兵当翻译,现在要培养自己的翻译。
让李作鹏学无线电,可见组织对他的信任和期待。不然也不会放在司令部指挥排,朱德亲自视察了三个月。
毕业后,李作鹏被派到第二军委当机要军官。他一上任,周恩来就给了他一本密码本。“李作鹏同志,你赶快把会议背下来,然后我给你一个重要任务。”
得知电码本后,李作鹏负责苏区与中共上海中央的电报往来,他的直接领导是曾希圣。
此时距离李作鹏加入红军还不到三年。这种重用的结果是,他每天都在高层领导身边工作,这是异军突起的一个。
真幸运!
不过,运气还是不错的。别忘了,善恶之间只有一线之隔,善恶的转换是一个“瞬间”,无声无息,难以感受。
运气还在。
幸运的人爱犯错误,“疯狂”!自觉不自觉的“疯狂”!幸运的人总是陷入“我事业上的成功是因为我能力出众”的自我认知陷阱,忘记了他的好运可能是上帝给他的,也可能是别人给他的。
李作鹏后来回忆他在长征中所做的事情时说:
是的,长征开始后,李作鹏升任军委二科长,负责破译敌人电报。正是他破译了敌人“围剿”红军的电报。
但把破译的功劳归于他个人名下是不合适的,认为红军在长征中走出草地多亏了他也是不合适的。
这太疯狂了。
首先,我没送你去红军学校学无线电技术。你可以破译一个鬼!况且红军里那么多聪明的芦岭人,那么多勇敢好学、忠于革命的“红孩子”,又不止你一个。
三年前,很多吉安学生和李作鹏一起参加了红军,李作鹏绝对不是唯一一个可以利用他们的人。
比如和李作鹏同龄的余将军,也是在庐陵读书的红孩儿。于将军于1929年加入红军,比李作鹏早一年。比如梁兴初,也是庐陵人,只比他大一岁。半年就升了三级,从通信班战士到指导员,能力不比他差;当年参加红军的梁兴初一家几个人,对革命无比忠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三位开国将军梁家。
红军中人才济济。
上面那句“狂言”预示着李作鹏将军的末日,那句话里的情感和认知迟早会终结他的好运。
李作鹏身材高大,衣着随便,为人豪爽,口无遮拦,胆大妄为,人称“李大旦”;爱喝酒,逢节必喝,逢节必喝,逢喝必醉,外号“李少国”;因为在战场上曾一度右眼失明,他一直戴着一副墨镜,绰号“瞎子李”。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形象,一个戴墨镜的大男人每天大声说话“有点疯狂”!
疯子往往看不清世界事实。
他为什么支持林彪设主席?你为什么支持林彪当总统?
不就是和林彪一个思路吗?他们认为林彪从东北到海南岛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和他理解是他“带领”红军出了草地,他把集体的功劳归于个人是一样的。
这是你看不清楚的事实。
四个领域的一百多万军队是属于党和国家的。一百多万军队的人民吃马喂枪,不是一个人的。无线电发射机是党和人民的,不是一个人的。
其实别说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个平台,没有个人的贡献。没有组织的大力支持,没有平台的撑腰,大家都是普通人。
被推到前台的人,无非是运气。
如果李作鹏不是因为块头大被选为少先队队长,他的身后会有李作鹏将军吗?
如果毛主席不带领红军在吉安建立根据地,吉安会有多少将军变成庄稼汉而不是将军?
当然,这里要说的是,李作鹏将军还是一个勇敢的战士,一个有大写字母的人,这是毋庸置疑的。活着,谁能没有缺点?瑕不掩瑜。
9.13之后,毛主席曾评价他:“李作鹏不卑不亢”。李作鹏虽然是“黄永胜、吴、邱、李作鹏四重奏”中最坏的人,但他一直坚持自己没有错,没有罪。四人被监视居住后,黄永胜写道,伙食不好。毛主席还是下令:“黄、吴、邱、李要吃好,有资格的要吃好,有钱的要吃好。”
毛主席没有区别对待李作鹏。
国家还是对他的贡献给予了很高的奖励,李作鹏将军晚年非常高兴!孩子也有自己的成就。
说实话,这个世界上,除了少数真正的大人物,谁的奋斗不是为了实现“晚年幸福”?
李作鹏将军一生运气好。
四十三个军都担任过指挥官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1985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撤销43军番号。
1948~1952 43部队时期
指挥:洪学智(48.12-49.5),李作鹏(49.5-50.6),龙(50.6-52.7)。
政治委员:赖传珠(48.12-49.5)、(49.5-52.4)、谢(52.4-52.7)。
1952~1961海南军区也是43军。
指挥者:吴克华(52.7-54.3)、梁兴初(54.3-55.2)、吴瑞林(55.2-57.8)、庄田(57.8-60.5)。
政委:冯白驹(52.7-58.5)
第二政委:陈仁琪(53.3-55.6),谢(55.11-61.8)。
1968~1985新43军时期
指挥人员:张荣森(68.7-72.12)、楚传玉(72.12-81.3)、张万年(81.3-82.11)、孔(865438)。
政治委员:王文德(68.7-78.11)、赵双选(78.11-83.4)、董国庆(8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