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瑾的自行车爱情散文
直到现在,住在圣都中学家属院的马先生还骑着一辆。虽然一开始没有亮眼的外观,但是各部分都还可以。问他为什么不买辆新的,他说旧自行车还能用,浪费,更重要的是有纪念意义。因为他的父亲是青岛市经委主管工业的副主任,正是在他的带领下,陆瑾自行车改造了老工业,把原来的小规模国防品牌自行车厂扩大为陆瑾自行车的大型生产厂家,此后自行车产量逐年增加。
陆瑾自行车经久耐用,可以代步,还可以搬东西,最大承重几百公斤,很受人们欢迎。然而,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陆瑾的普通人买不起自行车。公职人员会根据参加工作的先后顺序拿到一个,价格大概是140元左右。有了指标,还是要想办法借钱,因为那时候工资每个月只有30元左右,除去家里的生活费,每个月也不少于几元,周围的人也差不多,也不富裕,只好从很多地方借钱,慢慢还。物以稀为贵。在陆瑾买自行车的人热爱自行车,并尽一切可能保护它们。用挂历纸包裹车架,从外面涂上清漆,防止雨淋日晒,在车座上套个护套,在大梁上套个十字包,既能保护车梁,又能装杂物。走路的时候要把车扛在肩上,以防万一进水生锈。更有甚者,一个在洋口教书的老师,每次回家和回学校都是先把车擦亮,再用绳子挂在车顶上。
当时流行结婚带媳妇骑自行车,新陆瑾自行车成了热门话题,没大面子不能借。还有,那时候大部分老师都没有住校的条件。无论离家多远,他们都必须在周六回家。首先,他们有孩子在等你回家。第二,他们有农活要干。没有自行车回家很不方便。所以,自行车是家里最有用最值钱的大件物品。住在教师村的刘先生曾向我讲述过他的亲身经历。他家有五个孩子。每个星期六,孩子们都热切地盼望他回家。当时没钱买好吃的带回家,他们只好每顿掰下一块白面馒头放在自行车里。一到家,孩子们就蜂拥着去吃包子,每个人都分到一块,孩子们欣喜若狂。在那个天天吃冬瓜的年代,一般家庭一年四季都见不到白馒头的面,吃白馒头确实是一种奢侈。
曾经风靡全国的陆瑾自行车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它当年的身影却永远萦绕在我们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