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职业教育中心概况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职教中心是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优质品牌战略的产物。长阳职教中心的办学理念是“平安和谐的校园,师生健康发展”,校训是“恒心、博学、德性、恒心”。学校自成立以来,先后承担了英语组开发的“英语家乡”项目、地理组开发的“环境教育研究”项目、政治组开展的“农村税费改革调查”等研究性学习项目两个国家级项目。2003年,学校再次承担重任,承担了中央教育学院“高中德育内容系列化研究”等国家十五期间重点研究课题,在去年中央教育学院河南会议上获得三项大奖。教育部承担的重点项目《高中网络德育课件建设与开发的深化研究》获国家二等奖。2003年6月,165438+10月,全县高中第一家校园电视台成立,集策划、采访、录制、编导于一体的庞大师生团队。截至目前,* * *已制作播出近300期节目,其中《走进课堂》获省一等奖,2003年《清江高中学报》以其强烈的学术性受到业内专家和师生的一致好评。学校建立了“清江教育在线”,为师生和校友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2003年、2004年、2005年,我们学校送走了三名普通高中毕业生。这些学生是我们学校正式建校前普通高中招生后录取的,基础普遍较差。在这种情况下,2003年,150人参加高考,30人进入本科线。2004年第二届毕业生参加高考,本科上线140人;多项指标在2003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根据宜昌市教研中心提供的数据,我校在全市53所高中(包括类似长阳一中的重点高中)中排名第26位,在全市排名中等水平。在全市11同类学校中排名第二。2005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超过200人,在全市50多所高中中排名第20位,创造了新的成绩。2005年高考本科249人,其中一本4人。理科上线率高于高敏,文科生上线人数与二中持平,理科生上线人数高于二中和高敏。学校加强了对中专学生的专业课教学。目前,学校设有微机室、实训室、美术室、音乐室以及电子电工、钳工、电焊、制图、机械加工、家电维修、客房、餐厅、语音室等实训室,还有校内农业科技示范园、仪化集团长阳化工厂、清江县开关厂、清江县矿山机械厂、清江县花园酒店、隔河岩度假村等实习场所。学校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试中心”,有电工、焊接、计算机、旅游等10名考官。学校拥有11名县级骨干教师,3名市级“双师型”教师和国家级导游。中专各专业师生成绩斐然。2005年秋,机电专业学生获县首届科技节第一名,市第四届科技节竞赛第二名。2005年秋、2006年春,旅游、机电专业学生分别获得团体三等奖和个人一、二、三等奖。2006年7月,五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代表湖北省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微软国际信息技术大赛中国区决赛。四位同学获得全国40强,其中刑铮安获得第四名,我校获得五支优胜队伍之一。

学校开设电子、机电、旅游、计算机、种植等专业和普通高中班,武汉市第一轻工技校数控、模具等专业,其中机电专业为市级示范专业,旅游、计算机为市级骨干专业。2005年与长江职业学院联合举办“2+3”大专班。学校有蹴鞠、陀螺、高跷竞速等民族体育项目,被省民委确定为“湖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培训基地”。目前学校是我县规模最大、最好的窗口学校之一。

2005年、2006年,学校先后承办了全市物理、地理高考备考会,精心组织服务,反响很好,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年举行一次艺术节、一次科技节和一次运动会。在上届科技节中,学生的作品《坐箱》获得了国家专利。建立“校-家”联系制度,每学期举办德育创新研讨会,通过家长会、校园网、校-家联系卡等渠道,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努力营造“全人教育”、“全人育人”的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坚持技术教育、培训、开发、推广、服务相结合,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丰富了内涵。广泛开展了送教师和科技下乡活动。学校派出农学教师,长期支持郎平、天堂等乡镇木瓜专业村建设,举办技术讲座20余场,培训500余人。安排名茶教师秦黎明老师在何家坪茶村开办精制茶厂,改良茶园,传授技术,培训茶农400余人,使当地农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学校积极开展初中“绿色证书”教育、高中后职业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等职业教育培训,并被县里确定为“阳光工程”基地。2005年学校培养1000多人,2006年培养500多人。提升了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全市优秀团委”等称号。2003年,学校代表宜昌市参加第十一届省运会,获得“团体金牌总分第四名”。学校正按照“高标准硬件建设、高素质团队建设、高内部管理要求”的战略思路,形成优美的物质化环境、浓厚的文化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秉承“平安和谐校园、师生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采取“学历教育+技术培训+技能鉴定+就业安置”四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培养技能型人才。向教育理念、校园环境、教学设备、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一流的全国重点职业学校迈进。学校将继续加强高中教学质量管理,提高高考质量和高中办学水平,为高校培养更多更好的学生。坚持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明确方向,大力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与发达地区职业学校或高职院校合作,组织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一支能够适应以就业为导向、技能型、实践型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切实加强技能和实践环节,提高职业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