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城市道路之争
据河南商报报道,62岁的朱广义状告郑州市政府。今年5月底,郑州市政府发文宣布“季承路”更名为“平安大道”,随即引发广泛争议。以“祭祀城小区是先进文明小区”为荣的祭祀城小区居民,以前从没想过跟政府提这个杠杆。即使走上了行政诉讼的道路,他也一直强调“我们是文明社区,不能素质低下。“即使他们对市政府更名不满,也从来没有发生过群体性事件,一直都是派代表去投诉,征求意见。朱光义世代居住在祭祀城,有据可查的430年家族史。在他心里,郑州最老的名字被改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就像祖坟被挪了位置一样。”(图片说明:许多居民签下名字,按下红手印,反对更改路名。)事情的起因是季承路更名平安大道成为郑州市“最具历史意义”的路名,季承路的更名引起了市民的广泛讨论。很多专家学者和郑州市民都希望保留原来的路名。多次投诉无果后,今年9月8日,郑州市金水区季承社区5名居民(原季承镇村民)将郑州市人民政府告上法庭,要求撤销该决定,更改原路名。目前,新乡中院已受理此案。祭祀城的地名来源于古代的“祭祀国”,祭祀国作为一个城邦,不仅在郑州历史上,而且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这里在商朝叫“祭国”,在周朝叫“祭亳城”,地名一直沿用至今。“祭祀”一词古音为“zhài”,后来“祭城”一词音译为“zhà”。2013年,积波城遗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朱广义说,9月11,2065438,郑东新区派人召集居民代表征求意见,将季承路更名为平安大道。“当时没有一个代表同意。然而,在2015的5月底,一夜之间,我们发现季承路的所有招牌都换成了平安大道。“改名之争是公权与民意的博弈。对于朱广义提到的季承路更名一事,河南商报从今年6月1开始进行了持续跟踪报道。6月1日当天,商报以《专家:祭祀城路改名割断郑州文脉》为题,报道了郑州一批专家对改名的反对意见。河南省社科院历史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作为郑州市地名专家表示,他曾参与市政府讨论,与会专家均反对更名;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安国楼表示,祭城路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郑州的历史来看,如果祭城路没有了,郑东新区就会变成一个没有文化的地方;郑州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孙甚至认为,这次更名违反了《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此后,省内媒体纷纷效仿。有媒体在线调查显示,超过85%的人反对改名。郑州市民政局地名处随后回应称,更名征求了沿线单位和居民的同意,且“祭祀”二字识别率较低,更名目的是方便外地客商。将来,会建造一个“祭祀城市公园”或“祭祀城市广场”来纪念它。郑东新区也表示,小区内的一条道路将更名为“祭城路”。相关部门:手续已办完,不太可能回去。舆论平息后,祭祀城小区的居民并没有就此罢休。朱广义说,一开始他们只是想着能不能想办法把名字改回来。为此,他从6月中旬就开始找相关部门讨说法。他们认为绝大多数居民不同意改名,政府强行改名是不合法的,因为不尊重民意。他们最初找的是郑州市民政局的区划和地名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路改的名字是郑东新区提出的。调查显示,大部分沿线居民和单位认同第一手资料在其位。朱广义随后找到了郑东新区社会事务局。他想看看是谁同意了“征求过民意,大多数居民和单位都同意”的说法。对方称调查了郑州儿童医院、颐和医院、文海幼儿园、郑州四十七中、河南农业大学。朱广义开始寻找旁边的这些单元。有的声称不知道,有的声称自己原来的注册地址是“龙湖外环路”或者“黄河东路”,季承路改不改名与他们无关。昨日,河南商报记者看到了这份问卷的复印件。有120份,居民意见干脆在“同意”下面打个勾;单位的意见都是盖公章的,包括龙子湖大学园的几所大学和附近的医院,但是河南农业大学的意见是“希望改成学院路或者龙子湖大道”,颐和医院的意见是“希望改成颐和大道。”朱广义表示,这份问卷涉嫌造假,字迹明显出自同一人;而且他收集了3000多份居民签名的反对意见,都有自己的签名和红手印。后来,朱广义再次找到郑州市民政局地名处和郑东新区社会局。对方说不太可能已经办完手续,会把名字改回来。诉讼进展郑州市政府提交答辩状9月8日,朱广义及居住在同一小区的李启顺、何发群、朱狗牛、宋新安等5名居民将郑州市人民政府诉至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要求撤销更名决定,恢复“季承路”原名。五个人的平均年龄超过60岁,都是季承社区的老居民。这份诉状是朱广义自己写的。理由是郑州市政府更名违反了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由于很少有人受过什么教育,这种抱怨极其简单。朱广义说,他们年纪大了,找不到工作。他们平时打零工,请不起律师。为此,他到处搜集资料,自学法律。新乡中院受理此案后,郑州市人民政府于今年9月30日提交了答辩状。河南商报记者发现,郑州市政府的回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辩护:一、季承路更名与原告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认为更名不侵犯原告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二是为了避免“多线”,方便外地人,为征求大多数人和单位的意见,改了路名;并表示更名在地名网上公示,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没有违规。第三,更名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相比郑州市政府提供的厚厚一叠清晰的证据,朱广义的诉状明显单薄了一些,但他依然信心满满:“就像电视里说的,每个公民都能感受到法律的公正。这件事我已经准备好了。”商报征求民意之声不能随意改名温江华(河南商报评论员)季承路。政府的回复给出了三个支持的理由:避免多条战线,方便外人,多数人认同。然后,就看一眼。避免在第一行出现多个名字很简单。为什么不改成统一的祭祀城路?“季承路”这个名字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不比“平安大街”这样的老字号强?因此,政府官员解释说:为了方便外人。一个街名能给外地人带来多少便利?没有一个城市有自己的历史。“祭城路”这个名字可以提醒外地人,郑州历史悠久,有自己的内涵。换了就没了。也许,有人觉得这个路名不吉利。如果你是对的,正直的,一个路名能阻碍什么?《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中规定,除非违法,如果要改名,必须征得有关方面和当地群众的同意。季承路的更名是由有关方面提出的。如果你想得到当地人民的同意,你必须征求公众的意见。政府表示,沿线大部分单位和居民表示赞同。结果,征求意见的居民发现了猫腻:有的单位不知道,有的单位与更名无关,只征求120意见。看看别人征求的民意。抱怨政府的居民收集了3000多份由当地人签名的反对意见。6月2日,一些媒体对关伟进行了调查。截至当晚7点,* * * 441人投票,385人觉得不应该改名,占总人数的87.3%。这次调查的范围不仅限于沿线居民,也反映了很多郑州市民的心态。季承路改名,“民意”莫名其妙地同意,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里面有民意代表吗?如果真的要调查民意,就要拿出诚意。少数纸质问卷不仅封闭,而且容易被操纵。因此,要平息季承路更名风波,不仅需要专家论证,站稳理性,更需要透明、公开、大规模的民意调查,站稳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