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庄镇吴庄中学
民国十三年(1924)冬,武城场高等小学校长先生与有关人士商量,想办一所初级中学,但力不从心,便请乡绅杨潭青和社会名人杨出面支持。在杨、、杨潭青、邵希芳等人的努力下,杨先生约请刘向、田、邓锡厚、蓝、等筹得银元二千余两,在武皇场中学的基础上创办了“武皇场守民公学”,成立于1928。寿民公学是当时全省设立的第二所乡村中学,邵希芳先生任第一任校长,杨、邵希芳任主席。
民国14年(1925),邵希芳校长上书省教育厅核查备案,并刻制木校章,上书“资阳五创场寿民公学”,6月24日开学,11925。
民国十五年(1926)二月,吴黄长乡绅联名上书县教育局报请教育署批准,将高等小学堂并入寿民公学。学校合并后,玉宫初中移至公校,由豆豆城、猪市、加缪寺原有办学经费及乡绅赞助交付公校董事会经理。四人出席了学校董事会,董事仍然是杨和邵希芳。
联校后的寿民公学每年春季或秋季招收初中一个班,高中一个班。民国14年春(1925)至民国30年春(1941) * *招收高级小学694人17班,至民国31年春(1942)。
鉴于教育事业逐步发展,高中毕业生日益增多,学校于民国二十年十月(1931)向省教育厅请示备案,寿民公学更名为“紫阳县五创场寿民初级中学”,学制三年。
在女权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旧的传统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在寿民初中教工的倡议下,经学校董事会决定并经上级批准,私立寿民初中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秋季开始招收1班女生56人,次年秋季招收2班女生56人。
2月26日,(1941) 65438紫阳县五常场私立寿民初级中学向紫阳县政府上书教育部备案,民国年间更名为私立寿民中学(1942)。寿民初中原计划是职高,但经过县长刘芳的分析,改成了普通高中。今年2月,招收高中班,同时将高二学生和女初二学生合并到国华女子中学,我校所有高中招收男生。民国37年(1948)陈光枢任校长,杨任董事长。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学生学习成绩在四川享有较高声誉。学校有两栋西式建筑,一栋中式建筑,427.6438+09亩农田,69间瓦房。
寿民中学在25年的历史中培养了大批人才。邵子南(原名董菊昌),现代著名作家,1932毕业于该校。曾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教师,西南文联副主席,新华社晋绥分社副社长。他的书《地雷阵》被改编成电影《地雷战》,其他作品如长诗《白毛女》和民间故事《赵送灯台》等也广为人知,广为流传。
1949 65438+2月,随着资阳的解放,私立寿民中学也进入了新中国。1949 65438+2月,私立寿民中学随着紫阳县的解放而重生,走上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1950年3月,经紫阳县人民政府教育部门批准,学校更名为“民办寿民男子中学”,同年8月与民办国华女子初级中学、治平小学合并,更名为“民办人民中学”。1952 65438+2月,经省教育厅批准,由国家接管,更名为“四川省紫阳县第三中学”,隶属于教育厅,由内江区管理。
1960经内江市文教局批准更名为“资阳市前锋中学”。1962经内江区批准更名为“四川省紫阳县五创中学”。
在1951的最后一期,蒲被调到学校,成为建国后的第一名党员。后来又调走了一批同志。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学校在1958建立了党支部,称为“紫阳县第三中学支部”,开始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52学校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团支部和学生会,1956建立了工会组织。
在办学过程中,经历了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个时期。路很曲折,从1942到1952,高中合并成资阳女子中学和初中秋季招生。1956,高中招生在191的困难时期恢复,高中停课,初中减少,超龄减少。同时教师人数减少到14人,0963年春恢复高中。当年收了两个班,也就是66级,高中生人数是150。“文革”期间有一段时间停课。初中恢复招生1970,高中恢复招生1971。初中实行三年制,高中实行两年制,初中在1974实行两年制。学校贯彻毛主席“学劳动、学衣服、学军队”的指示,开办了砖瓦厂、破碎车间等企业,还开办了学校。
二十年来,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方针,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建国后学习凯洛夫教学法,六十年代学习毛主席“十大教学法”,七十年代开办学校。
20年来,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明镇川一所农村中学,初中毕业32人,初中毕业22人,中专毕业7人,中专毕业7人,中专毕业7人。1959,高三毕业班参加内江特区组织的统考,总分排名第一;秋天参加高考,在专区排名第二。两个班80多名学生升入高校。1977恢复高考,78人被高校录取。武创中学是紫阳县第一所被光明日报表扬的学校。1982五创中学成为资阳第一所为国家输送青年大学生的学校。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历届党政领导治校严谨,与时俱进,组织全校教职工,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学校朝着“校风好、管理严、校园美、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特别是90年代后期,学校调整规划,加速发展。1998年申报为资阳市重点中学后,1999年明确提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省政府柯尊平副省长、省教育厅王凤雄副厅长、闫培建厅长先后到学校指导工作。市、区政府、教育局多次到学校视察。几年来,学校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学生的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以“研究型学校”为发展战略。积极引入激励竞争机制,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使学校工作年年上台阶。1997年以来,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四川省首批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学校以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勤奋的学风、令人眩晕的教学质量享誉省内外。《光明日报》、《四川日报》、《教育导报》、《蜀报》、《精神文明报》先后作了专题报道。
吴中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近年来,学校坚持“质量是生命,校风是灵魂,教师是关键,改革是动力”的办学理念。大兴科研教学促进学校在保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全省率先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科研活动和劳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自2000年以来,学校向美术学院输送了86名符合条件的新生,向体育院校输送了138名体育后备人才。2006年8月,学校男篮将代表资阳参加四川省第十届运动会。
在此期间,学校充分抓住高中扩招的机遇,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学校大力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大胆走上“规模发展”之路。2001以来,三次征用高中各年级38亩土地,先后在1997、1998、2002年建设了三栋***84套教师宿舍,1995。1997、2001、2004年,先后建成三栋学生宿舍。2001建成了一座欧式风格的教学楼,有四十间教室和十间教师办公室,还有一个壮观的升旗广场。校园进行了全面绿化,规划为宿舍区、运动区和教学区三个区块。
近年来,学校一路气势汹汹,教学质量逐年提升。连续十一年被评为内江市、资阳市“高考先进单位”,及格率、合格率、巩固率、升学率、优生率在雁江区名列前茅。2003年参加高考的本科生有306人,2004年参加高考的本科生有502人,2005年参加高考的本科生有592人。自恢复高考以来,学校已向北京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厦门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输送了5000多名符合条件的新生。
现阶段,教育内部竞争日趋激烈和残酷,学校面临的生存压力骤然增大。学校领导决定“强化内在素质,塑造外在形象”,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机制改革,练好内功,增强自身造血功能。首先确立了“为地方培养合格建设者,为上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的办学目标,制定了学校十年发展规划。其次,加强了内部管理,完善了岗位职责,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积极探索规范化管理与情绪化管理、隐性管理与显性管理的最佳结合点,建立了全新的用人机制。三是加强了两个队伍建设:一是构建了干部体系,领导班子配备齐全,加强了干部道德素质、学术水平和管理艺术的培养。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铸造教师灵魂,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教师能力,提高业务能力。第四,建立健全德育、教学、科研、安全“四统一”新模式,即“三爱为核心、四育为基础、五学为主线”的学校德育体系;形成了“双”(知识与能力)“三主”(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学体系,完善了科研思路(确定一个中心、依托两个力量、把握三个重点);安全工作确定了“聚焦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落实三项制度”的总体思路。
"黄武中学是四川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旗帜是方向,旗帜是力量。我们觉得我们任何时候都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不会辜负新老校友的期望和社会的信任。我们一定会把吴中办好,回报资阳人民。为了在建校100周年之际,实现建设国家示范性高中,使吴中跻身巴蜀名校的目标,我们应该弘扬吴中的创业精神,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使“追求卓越,崇尚一流”的理念逐渐成为吴中教师的知识。随着未来5到10年的进一步努力,武创中学将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