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的历史沿革

新安一中的前身是新安高级中学,位于老县城西街慕容山杨,原新安一中旧址。她成立于6月,1959。学校创办后,师生开始开辟操场,修建礼堂和学生宿舍,完善一些辅助设施,初步满足办学需要。

建校伊始,学制3年,学生接受原新安完小中学的高中班,初二初三每个年级两个班,初一四个班,* * *八个教学班;后来发展成每级4个班***12个班的规模。首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由新安完全中学原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高鹏连任,大部分教师由新安完全中学原教师转任。学校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努力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又红又专的接班人”,教育学生“一颗红心,两个准备”。当年首届毕业生94人,其中78人升入高校。他们的高考成绩在洛阳(含洛阳)排名第四,语文成绩排名第一。

开一个操场,建一个礼堂,14宿舍(310平米),一个南门,一个藏书5000多册的图书馆。第一届学生1959毕业,高考成绩洛阳(含洛阳)第四,语文成绩第一。“文革”前,教学质量一直处于洛阳前列,地区文教局召开了各县教育局长参加的新安高中教学经验交流会现场会。1965应届毕业生128,高校录取学生103。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课,教室和教学工具遭到严重破坏,书籍和仪器完全被毁。1969年1月,教师下放农村劳动力,学校停课。校舍被驻军占了,操场被县汽车队占了,剑河边的实验园里建了一个水文站。1974年秋,部队撤校,迁入城关高级中学,更名为“新安五七高级中学”。

1978年5月,“新安县高级中学”复课,原副校长高静任校长,党支部书记仍由王化贞担任;师资队伍充实了,教学秩序越来越正常,学校工作的重心真正转移到了教学上;同时,在地区教育局的支持下,配备了一批教学仪器,重建了实验室。1980年被定为县重点高中。先后建成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办公楼、学生宿舍(1号、2号、3号),新建学校操场(6000平方米)。现在建了塑胶跑道和标准足球场,可以举办大型比赛,学校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很大的扩建和改善。1980毕业生排名洛阳第一,1983入学率达78%。1986被县总工会命名为“模范教师之家”。1987、1988学校被评为县先进单位,党支部连续被评为县先进党支部,学校工会连续被评为洛阳市“劳动模范之家”。

1989,该县决定更名为“新安第一高级中学”(简称“新安一中”)。同时,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新县城区填海187亩土地,为一中建设新学校。1997年8月,新校一期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建筑面积16325平方米。二年级先搬进新学校。1998,续建工程二期完成,建筑面积17887平方米;同时完成了一批配套工程,校园硬化、绿化、美化。* * *种植了近200种树木,5000余株,绿化面积近20000平方米,实现了校园的园林化。当年8月,学校搬迁,随后成功举办了第十三届“飞跃杯”青少年田径运动会。

教学环境

新安一中是全国绿色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安全文明校园、“为人师表育人”先进单位、省级模范教师之家、洛阳市“双文明”十佳单位,荣获五一劳动奖状。校园内种植200多种树木花草,绿化系数50%,绿化面积42000平方米。奇花异草与绿荫草坪交替,啁啾的鸟鸣伴随着书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环境优雅和谐。学校操场占地50亩,1998年成功举办了第十三届全国十城“飞跃杯”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学校占地206亩,总投资5200万元,总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校园分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和居住区。有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科技实验楼、礼堂、餐厅、学生公寓等建筑。学校开通了千兆校园网,建立并配备了电教资源库、闭路电视系统等先进电教设备,为所有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有教学所需的各类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卫生室,均达到省一流高中标准。

能力

学校现有7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600余人,教职工300余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58人,一级教师64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12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洛阳市名师1人,洛阳市骨干教师20人,全县科技拔尖人才65.43万人。

学校荣誉

为加强学校外语教学,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促进中外教育思想交流,经国家外国专家局2001批准,获得国际交流资格。近年来已引进15名外教来校任教。2002年,该校与英国莱斯特郡的比彻姆中学结为姐妹学校。近年来,高考成绩每年都上一个大台阶,在线人数逐年增加。高考成绩和教学质量在洛阳84所高中中排名第四。2008年高考本科人数再次突破千人大关,上线1157人。2009年在线本科生1,215。2010年高考成绩再创新高,高一337人,高二996人,高三1496人,位居全市所有高中第一,全市所有高中第二。我们学校在全市文理科排名前十,各有两个。全县理科前65,438+00都在我们学校,李冰冰得了理科头奖(洛阳市第三名,考上了清华)。)、程、樊川分获县理科第二、三名(分别被上海交大、复旦录取);10文科前8名我校占8名,徐小庆、裴坤荣分获县文科第二、三名(分别被浙大、武大录取);全县今年上线200人,我校入围166人;体育和艺术考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46人报名参加体育艺术本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