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的教育?
追求更公平的教育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也是生活公平的起点。良好教育所追求的公平应该是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一要坚持有教无类,保证机会公平。
机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关键,其责任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承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教育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扶持弱势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把教育公平当作教条,公平分配资源,努力统筹教师、学生、设备、经费等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地区、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当然,促进教育机会均等不是教育资源的平均分配,也不是削峰填谷。教育均衡是一个高峰提升、整体提升、动态发展的过程。
二要坚持因材施教,保证过程的公平性。
促进教育过程的公平应该是每个校长和教师的良知和天职。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校长只关注几个重点班,老师只关注几个尖子生,这对其他大部分学生是不公平的。同样,只关注最后20%的学生,而忽略那些有特殊天赋和个性的优秀学生,也是不公平的。教育过程的公平,有赖于校长和教师合理分配时间、课程、师资等资源,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得到最好的发展,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要警醒,虽然追求过程公平,但要注意摒弃平庸发展、统一发展的错误观念,因为学生是活泼的个体,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孩子。过程公平应该体现在让每个孩子得到最合适的教育,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第三,要坚持发挥才能,保证结果公平。
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等差异很大。教育不能要求他们统一达到我们的要求,而应该区别对待。教育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人尽其才。更何况社会本身也需要各种人才。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人尽其才的理念,坚持德才兼备,把品德、身心健康、能力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要打破各种束缚,努力形成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的局面。
追求更优质的教育
教科文组织倡导获得优质教育是一项人权。没有公平的质量不是真正的质量,没有质量的公平也不是真正的公平。良好的教育所追求的质量内涵是丰富而全面的。
第一,每个人都要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在教育中,不能有百分之一不合格。”现在一些学校还在推行“一次成功,万骨枯”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分数作为划分学生优劣的唯一依据。甚至有的学校,为了少数能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的学生,从初三、初三甚至高二、高二开始就放弃了其他学生,让大部分人陪少数人。这种所谓的少数人的成功是建立在很多人失败的基础上的,是一种没有素质和良心的教育。如果这么早就放弃自己的学生,留给人的印象是“调皮、愚蠢、好动”的爱迪生和“懒惰、愚钝、九岁才会说话”的爱因斯坦,怎么可能成为杰出的科学家?所以,面向全体,促进每个人的发展,不“放弃”每个孩子,是追求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底线。
第二,要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本质内涵之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振东先生认为,德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智育不以德育为基础,智育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道德教育作为基础,体育是暴力的先锋;群体教育不是以道德教育为基础的,群体教育是社会动荡的根源;美育不以德育为基础,是腐败的催化剂。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身体承载着知识之车和道德之屋。”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目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被缩小为智育,甚至只是“分数导向”的教育,导致德育、体育、美育等成为学校重要的、次要的、繁忙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把德育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个性发展。
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现代公民综合素养的两个侧面。全面发展不是统一发展,更不是平均发展,而是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气质、天赋、潜力、品行、习惯、性格、气质从来都不是一样的。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兴趣、个性和特长。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未来教育的方向。在教学单元的设置上,要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减少大班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需求的弊端。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提倡用50种方法教育一个学生,而不是用一种方法教育50个学生。在课程设置上,积极开设选修课,丰富校内外文体活动,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评价体系上,要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增加一把尺子和一批好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成长的信心。
第四,终身发展。
基础教育是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提供可能性,打基础。应试教育获得的分数只是升学的敲门砖,就像车票一样,上车就没用了。这种教育消耗了学生最宝贵的少年时光。“只要学不会死,就从死里学”,2012微博中广为流传的这句高考“励志”口号,让人心酸;衡水中学甚至要为跑步背书...青春如此凝重而残酷,教育背离常识,是作为教育者的耻辱。好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良好的习惯、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只有对学生的人生发展负责,教给他们生活中有用的东西,才能有负责任的、有良心的教育。
追求人本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对象是成长中的学生。教育的实施者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老师。教育的本质是用爱培养爱,用灵魂塑造灵魂。以人为本尤其应该是一个良好教育的基本理念。
第一,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所有的学生,为了所有的学生,为了所有的学生,培养人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是“农业行为”,不是“工业行为”。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然而,教育的现状正如易中天所调侃的:“中国教育的目标是‘成就一个人的孩子’,标准是‘成就一个人,战胜敌人’;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常压’,也美其名曰‘压力就是动力’。至于孩子是不是真实善良健康快乐,没人去想。在最需要‘以人为本’的领域,人没有被当作人来对待,真是奇迹!”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我们的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掌握,缺乏人性的温暖,过分强调标准,缺乏人格的培养。学校像工厂,教室像车间,学生像机器。学校教育不应该透支学生的未来,伤害他们的内心世界,而应该努力促进他们全面、充分、自由的发展。
第二,要靠老师办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教育的基础。所以,教师应该是学校真正的主人,要树立全心全意依靠教师办学的理念。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校长李希贵出版了两本书,《学生第二》和《学生第一》。有人怀疑学生是学校第一还是第二。是老师第一还是老师第二?李希贵解释说:“从管理理念出发,教师第一;从教育学的定位出发,学生第一。”所以,学生第一,老师第一;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没有教师第一的实施,就没有学生第一的成就;没有以教师为本,就不可能以学生为本。依托教师办学,要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督促每个教师设计自己的发展规划;要民主办学,完善教代会制度,广泛听取意见,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要尽力解决教师个人的困难,为教师排忧解难,让他们身心愉悦,感受职业带来的尊严和快乐。
第三,要实施人性化管理。
教师和学生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因素。所以一切管理都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前提。实施人性化管理,校长应具备三个方面:对法律的尊重,办学行为应以《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尊重规律,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教育,按照专业发展规律培养教师,按照办学规律促进学校发展;尊重老师和学生,校长眼里要有老师,心里要有学生,充分尊重老师和学生,公平对待,真诚服务,最大限度满足他们的需求,让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能感受到人文关怀。
追求适应社会的教育
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从内在来看,要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对外,要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教育的结构、内容和手段。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好的教育要适应社会,同时要有好的教育发展环境。
第一,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地方教育好的重要标志。就温州而言,其教育结构明显失衡,教育短板问题突出。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要加大投入,合理安排和培养学前教育阶段教师,解决教师低分散、不稳定、优质资源不足的短板问题;义务教育要解决城乡教育差距,加大对薄弱学校和农村山区教育的支持力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要协调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比例,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要坚持“扩大规模、调整结构、提升内涵、提高质量”的原则,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强与地方经济对接,提高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能力。
第二,要培养适应社会的各类人才。
人才数量取决于教育结构,人才质量取决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培养适应社会的各类人才,要改变教育目标,摒弃高分低能的教育,培养学习成绩优异、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我们应该改进教育内容,重视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必须更新教育手段,依靠先进的通信技术和手段来推动教育改革。
第三,要为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综合性作用。正如朱永新先生所说,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稳定、最可持续的力量。因此,全社会要优先发展教育,从组织领导、人才技术、规划建设、财政投入、舆论宣传等方面为教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为良好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教育是国家的需要,人民的希望。在举国上下共筑中国梦之际,我们期待、追求并践行良好的教育...
文/张平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卢梭在其代表作《爱弥儿?最好的教育是无所事事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但它确实影响了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开发潜力。这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1.学生从我们的老师那里学到了什么?著名教育家张伯岑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锻炼,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1)人生观积极的人(2)人生观健康的人(3)能学习、有智慧的人(4)能合作、能包容他人的人(5)能生存、能独立的人。2.做一个诚实的人。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中的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1)教师的言传身教(2)教师的正确引导(3)落实细节(4)相信孩子3。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尊、自信和独立,否则他就是一个奴隶。但自尊不是贬低,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1)老师信任所有学生。(2)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信心。(3)建立合理的预期,让学生体验成功。(4)树立自信的榜样。(5)发现机会并善加利用——激发个体自信,委以重任,满足其表达欲,促进成功。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欲望(6)培养学生的技能。4.健康是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生命因健康而美好,真正的健康是一个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教育应该以每个人的后天健康为最终目标。所以,在教育学生强身健体的同时,更应该强调“强心”。(1)教学思想中要渗透心理教育。(2)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心理教育。(3)家长要积极配合。(4)学生问题的解决重在预防。5.生存。人类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让孩子适应越来越残酷的社会。在我们的教育中,要努力打造孩子的三大生活支撑能力。(1)物质支持能力(2)自我精神支持能力(3)社会支持能力A、接受社会规则,适应社会。b、能够得到外界的理解、支持和帮助。6.真正的礼貌是发自内心的(1)。加强师德教育和学生礼貌教育。(2)平时实行礼貌用语。(3)把文明礼仪教育与各种互动的开展结合起来。(4)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7.英国教育家维克多·弗兰克说,责任感是人的高尚品质。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这个问题,只有用“责任”才能回答人生。所以,能够“负责任”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责任是一个人一生的绳索。有了责任,一个人才会通过把自己的生活和别人的生活联系起来而产生自我价值感。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主要策略如下:(1)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2)建立健康的舆论,明确集体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3)表扬先进,树立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责任感;(4)落实班级责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责任感;(5)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6)体验自己错误的后果,学会为自己的错误负责。8.积极的态度对每个孩子都很重要(1)学生的激励机制要注重内在动机。(2)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3)有效动机——培养积极心态的催化剂A、期望动机B、竞争动机C、暗示动机9。强大是成功的核心品质。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柏拉图说:“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指引他到哪里,就能决定他从此走向哪里。”如何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1)理解情感定律(2)克服困难定律(3)小事锻炼定律(4)服从与纪律定律(5)榜样鼓励定律(6)自我锻炼定律(7)工作作风活动定律(10)生活的本质应该是乐观向上。美国著名的成功科学家和教育家卡内基说:“如果我们有快乐的思想,我们的生活就会永远快乐。”(1)在课文教学中培养乐观(2)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乐观(3)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培养乐观(4)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培养乐观(5)在精神鼓励中培养孩子乐观(11),用耐心培养孩子的耐心。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该以极大的关怀对待儿童的内心世界,不是粗暴地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他们,而是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意见。以平等的态度参与他们的争论。”(1)用具体的例子让孩子明白耐心的重要性。(2)游戏是培养孩子耐心的有效途径。(3)培养学生对失败的耐心。(4)让孩子在等待中学会耐心。(5)耐心训练三分钟。12、谦虚的人能学到东西(1)让学生认识到谦虚的反面——骄傲的危害(2)让学生在自知之明中懂得谦虚(3)让学生在接受批评和建议中欣赏谦虚(4)在适度表扬中培养孩子的谦虚(13)让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教育是第一位的。这是我们教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1)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2)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3)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4)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5)培养孩子参与社会的能力(14)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足够的勇气(1)让学生在接触中感受到勇气(2)让学生在“战斗”中找回勇气(3)给学生一点鼓励的勇气幽默是人的优秀品质之一。教育家詹姆斯·潘说:“一个成功的人用幽默感处理挫折”。(1)以乐观的心态培养学生的幽默感。(2)引导学生积累、引用、创造幽默。(3)在活动中发展幽默。进行实践锻炼A、在墙报之窗中发展幽默B、在幽默作品中学习幽默C、在阅读幽默故事中感受幽默D、在演讲和辩论中运用幽默16、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米塞斯说:“一个人应该学会感恩,对生活有一颗感恩的心。只有心才能真正快乐。”(1)知道:建立持久感恩意识的指南。(2)情感:巧妙地激发感恩的美好情感。(3)意义:举办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17.勤奋是一种美德。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储存在神经系统中的道德资本,它在不断增值。而且人们一生都享受着它的利息。”(1)潜移默化中,身教重于言传。(2)注重实践,习惯就好。(3)横向纵向连接,18。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做自己的事。”不是英雄。“(1)愿意让孩子吃苦(2)把吃苦融入日常生活(3)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增加吃苦的机会19,激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1)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a、教育孩子不要对别人的批评大惊小怪。b、允许孩子解释C、平等地批评孩子(2)让孩子承担做错事的后果(3)让孩子学会总结经验教训(4)引导孩子去迎接事情的后果(5)注意负面道德情感的良好效应。20.教学生如何学习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认为好老师不是教,不是教学生。就是教会学生学习。(1)学习的方法A,记忆的方法B,大纲(2)学习方法的自主性(3)培养学生成为学习方法的良好使用者(21)学习从培养习惯开始。印度哲学家普尔德曼说:“播种一种行为,你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你会收获一种人格。你将获得一个命运。”(1)学生九大常规习惯的培养A、预习习惯B、复习习惯C、听力习惯D、思维习惯E、口语习惯F、纠错习惯G、考试习惯H、观察习惯I、阅读习惯(2)新课程理念下四大新习惯的培养A、提问习惯B、收集和利用信息C、积极参与。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三)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五种方法A、教师树立形象B、培养对习惯的认同C、从小节做起,持之以恒D、校内外互相了解E、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22。自学能力是学生最关键的能力。德国著名教育家史迪威说:“一个低水平的教师只是把真理贡献给学生。而一个优秀的老师,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1)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3)引导孩子掌握学习程序。(4)鼓励孩子独立思考,探索知识规律。23.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欲。“(1)创设情境(2)尝试成功(3)评价鼓励(4)扬长避短(5)目标引导(6)学习方法引导(7)间接引导24。思维能力是学生智力的核心。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它是第一位的。相反,让我想想。“(1),引导,提问,寻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2)改革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25.注意力是灵魂的天窗。只有打开关注之窗,智慧的阳光才能充满田野。26.观察是智力活动的源泉。27.所有的知识都只是记忆,重在训练孩子的记忆力。28.孩子想象力的培养很重要。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他促进进步。29.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创新。30.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最精妙的教育艺术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探索答案。31.成功的第一个秘诀是勤奋。没有勤奋,既没有天赋,也没有天才。32.学贵疑。怀疑是思考的开始,也是学习的结束。疑惑大进步大。33.我们应该教“活的孩子”。让课堂活起来,知识活起来。34.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总会找到充实的时间。对学生来说,充分利用时间是非常重要的。35.我们应该有一个全面的学习计划。一切都是事先计划好的,不计划就废了。36.教学生享受闲暇。适当利用闲暇时间。在休闲中充分享受快乐。37.让孩子从小学会做事。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做事,做好事,尽可能把难做的事做好,才能创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绩。38.人生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目标是一种召唤,一种动力,一种吸引力。这是一个灵感。39.成功来自伟大的使命。培养孩子的使命感。40.做事有计划。41.坚持不懈是成功的“金钥匙”。有毅力,一个人就有成功的希望。42.挫折对勇敢的人来说是一笔财富。43.成功人士最大的特点就是跌倒了也能坚强的爬起来。不要拖延找原因。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最好方法不是思考,而是行动。45.教学生自我激励。教学的艺术不是传授技能,而是善于启发、唤醒、鼓舞。46.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发展自己的特长。47.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不一样的创造性成功和快乐。相反,我们应该选择。49.成功来源于脚踏实地,要以真实的态度做实事。50.自我保护意识很重要。51.交往是人最根本的心理需求。52.一个人知足,量力而行,谦虚很重要。53.沟通要真诚。54.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当你有权利被尊重的时候。56.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57.爱是人类伟大的情感。58.“倾听”是一门学问,是我们给予他人最大的尊重、关怀和赞美。59.说话是一个人的重要素养,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60.人的一生离不开友谊。距离是维系友谊最重要最微妙的空间。有了距离,才能维持威信,维持长久的友谊。62.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63.关心父母,知道他们的爱。64.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65.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矛盾。66.享受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六十六个教育细节让我们的老师用这样的教育理念教学。让每一个孩子从我们一天天细致的教育中成长,感受最好的教育,走向成功。中国的孩子需要这样的教育。因此,教师需要从教育的细节开始关注和实践这样的教育。
xiffzdum 201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