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是什么?(紧急)

青少年人格发展及人格特征分析

生理机能的逐渐成熟,特别是大脑高级神经活动水平的提高,为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前提。因为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的要求比婴幼儿高,再加上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增强,知识阅历的增加,他们的人格是可以逐渐完善定型的。

一,青少年人格发展的轨迹

青春期是从幼稚顽童到成熟个体的过渡时期。随着身体的发育,尤其是性的成熟,青春期迈着轻盈欢快的脚步悄然而至。此时,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逐渐成熟,意味着他们将从一个依赖成人养育教育、主要按照成人和社会制定的规范生活的孩子,逐渐转变为一个能够独立生活、独立从事各种活动的成年人。他们的认知水平、情感体验和自我控制能力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他们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逐渐形成和定型,为他们步入社会和生活奠定了基调。

青少年在人格发展上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他们有了“独立”和“成人”的意识,渴望摆脱成人的控制,渴望独立,喜欢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二是开始关注“自我”,关心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逐渐从动机、道德品质、人格特征等方面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三是开始了解、接受并逐渐掌握更多的行为规范、价值标准和社会角色,并对自己未来的角色进行定位和认同,喜欢独立探索和思考一些问题。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青少年用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来衡量和判断许多社会现象,开始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投身生活。他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了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学会了与谋生有关的技能,发展和培养了独立性、创造性和自我认同,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在这个关键时期形成的。

随着生活环境的扩大、知识技能的积累、生活经验的丰富和心理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在人格倾向和人格心理特征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主要表现在他们需求的新发展和许多新内容的加入;物质需求层面上,开始关注服装,对课外读物和学习用品的需求增加,水平提高;精神需求方面,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希望得到家人的温暖和朋友的支持,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有创造的欲望和冲动。他们的学习动机是不断明确的,大多数学生都能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学习动机。他们的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逐渐增强。他们的兴趣爱好有一定的倾向性,兴趣逐渐稳定,爱好逐渐广泛深入。在理想方面,青少年前期刻意模仿理想的榜样和榜样,后期逐渐走向现实和刻板;就理想内容而言,少年的理想往往充满浪漫,多是一种模糊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因为青少年的理想是一个雏形,并不稳定,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教育空间和余地。青少年是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的一般能力都达到了巅峰,特殊能力基本都暴露出来了。他们也有一定的创造能力。青春期是气质定型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气质会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阶级地位的变化,重大的生活不幸或意外的机遇,家庭解体或重组,社会制度或氛围的巨大变化,都会改变青少年的气质。青少年已经能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具备了行动的自觉性和一定的目的性,基本掌握了一些行为规范和标准。他们的行动带有鲜明独特的个人色彩,性格特征和表现已经趋于稳定和定型。

至于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及其动力机制,国内大部分心理学家都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审视的。综上所述,先天遗传素质是人格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但只能为人格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和可能。后天环境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人格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人格发展是通过儿童青少年活动中产生的矛盾运动来实现的。儿童和青少年的个性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并依赖于一定的前提。在现实生活中,儿童和青少年为了反映和适应客观要求,产生了新的需要,而这种新的需要与他们原有的心理状态是有矛盾的。这一矛盾的处理和解决促进了他们的个性发展。然后新的矛盾产生,这样随着矛盾的不断出现和合理解决,儿童青少年的人格就会在这个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完成发展和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作者:电焉2005-5-19 23: 01回复此发言。

-

2青少年人格发展及人格特征分析

第二,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

我们知道,当婴儿出生时,他们没有自我意识。他们很乱,不管人和事。他们大约1岁半到2岁。孩子有了最初的自我概念,用第一人称称呼自己。学龄前时期,3-4岁儿童的自我评价开始出现,4岁左右儿童有了自我体验,4-5岁儿童的自制力出现,独立性、目的性和自觉性得到发展。学龄开始,儿童就有了道德评价的能力,可以从道德原则、主观动机等方面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到了10岁,他们的独立性和自我评价的批判性都有所发展。进入青春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不仅能认清自己的外在特征,还能反思和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实现自己的人格。青少年开始关心自己,关注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一种想知道自己特点和性格的欲望。当他们进入青年早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已经接近成熟。他们不仅关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也非常重视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成为一个理想的人。他们能够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反思,从而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教育自己,自觉形成优秀的人格品质,消除不良的人格特征。到青年后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已经成熟,努力实现“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主观的我”与“社会的我”的有机统一。他们能够有目的、有系统地改造自己、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全面、客观、辩证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对待自己,自觉地协调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与自己的人格。由于自我意识的提高,自我体验的加深,自我调节能力的增强,青少年的人格趋于成熟和稳定。

大学生身心各方面都相当成熟。与中学生相比,他们变得相对冷静、沉着、自信、乐观、宽容。根据韩等人的研究,随着学历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发展水平也逐渐趋于稳定。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可以概括为:1。适应大学生活的需要,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发展,能够独立评价自己,对待权威、集体和社会,能够独立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2.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广泛的。他们不仅在意自己的外表和长相,更在意自己的内在修养和气质,以及自己的社会地位。很多人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世界观是否已经形成。3.大学生自我评价一般,能理性、辩证、定性地思考自己。4.他们的自我反思水平得到了提高,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规范自己的行为;5.他们的自我意识是矛盾的,“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有时会发生碰撞,他们往往过于野心勃勃;“主观的我”和“社会的我”也会发生冲突,有时得不到同学或老师的理解和认可。

第三,青少年人格的特点

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有着自己独特而鲜明的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飓风激进、极端行为

法国启蒙运动的集大成者卢梭曾经说过:“青年时期是一个充满风暴的危险时期”。从青春期开始,虽然青少年的身体已经成熟,但在智慧、认知、情绪调节、社会经验等方面,仍然延续着儿童的不成熟水平。由于生理的加速发展,他们的个人需求、生活理想、生活信念、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应对环境的行为和心理体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学者沙连祥等人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心理能力(如记忆、判断、推理和学习成绩)的发展并不等于身体的发展。一个生理上成熟的年轻人,心理上不一定达到成熟的程度,因为他的心理能力取决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文化知识的熏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力分散。孩子进入青春期,往往处于一种躁动不安的状态,因为不久前,他们的兴趣因为身体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却没能发现新的有趣的东西。所以他们一会儿想做这个,一会儿想做那个,但是没有什么能真正满足他们;2.功课没有显著的进步。与小学生相比,他们在知识储备、文化素养、作业的内容和深度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3.对事物的判断是不合逻辑的。大部分青少年因为过去的经验不足、误解和许多错误的观点和信念,是有偏见的、没有人情味的思考者,他们经常和别人就任何事情进行不成熟的辩论;4.不成熟的批评往往是针对各种抽象的原则。青少年往往对各种抽象的原则,如公平、正义、忠诚、勇气、牺牲、爱等等,做出不成熟的批判或判断,有时还把谬误当成真理;5.沉溺于幻想。少年心比天高,却不能脚踏实地。他们喜欢设计,幻想未来,却拒绝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所以对父母或老师的监督、教育、批评往往有抵触甚至反对和敌视,往往在白日梦中幻想或补偿自己实际的成功。

作者:电焉2005-5-19 23: 01回复此发言。

-

3青少年人格发展及人格特征分析

在情感体验上,青少年比任何时期都更紊乱。他们在面对各种难以应对的新刺激时,往往会有各种不恰当的情绪反应,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烦恼。内在紧张引起的情绪反应因人而异;有的变得冷漠压抑,有的暴跳如雷;有的抑郁,有的烦躁焦虑。青少年因为某些内分泌腺的变化而神经紧张,以至于每天都会经历恐惧、愤怒或爱的强烈场景,并伴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在行动的自我调节方面,青少年虽然在行动的目的性、自觉性、坚持性等方面较小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心理、经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不成熟,仍表现出思想多变、从零开始、怕困难、不确定等缺点。在社会行为方面,青少年不满足于狭窄的家庭圈子,觉得家庭生活单调,与父母的交流逐渐减少,亲子关系逐渐放松和紧张。他们喜欢加入一些小团体,如果他们不小心选择朋友,就会导致危险和麻烦。大多数青少年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渴望在爱情中畅游,但实际繁重的课业和浪漫温馨的爱情很容易发生冲突,有时会因为年幼无知而早早尝到苦果。

虽然青少年也有这样的缺点和不如意,但成年人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不能一棍子打死,以为自己无可救药,难以对付。毕竟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年龄,幼稚、不宽容、缺乏自制力是正常的。少年激情四射,朝气蓬勃,有激情,有活力,有想象力,不愿意墨守成规,按部就班,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这些都是他们独特的风景和亮点,值得珍惜,应该鼓励。试想一下,如果青少年也像老年人一样,失去了活力、渴望和冒险,社会会变得多么凄凉和寂静!

(二)好动,爱走极端

青春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自己、对人、对事物的认识、评价和感知。他们不深刻,不全面,不彻底,往往我行我素,飘忽不定,以偏概全。青少年缺乏自我调节能力,情绪易冲动、易爆发、易两极,多变、易走极端。

霍林沃思曾把青春期称为“心理断奶期”,即摆脱父母监护,在心理上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的过程。这让青少年得到了彻底的解放,使他们能够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就像第一次身体上的“断奶”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危机一样,青少年心理上的“断奶”也是一种危机,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不适和焦虑,让他们经历情绪上的动荡和迷茫。

著名心理学家比勒根据心理发展的趋势,把青年分为两个时期:青年早期,也叫春天时期,和青年晚期。她认为,青少年早年的心理倾向主要是消极的,这种消极倾向表现为不快乐、易怒、反抗、固执、粗暴、浮躁、懒惰。在此期间,青少年的敏感度明显提高,往往容易激动,利益容易转移,意志容易动摇,对一切都持怀疑态度。他们内心的不满让他们总想反抗身边的人,唱反调,总有挑拨离间的欲望。所以这个时期也叫否定期,或者说反抗期。随着年轻人的成熟,这种消极情绪会逐渐被积极情绪所取代,逐渐变得稳重、自信、有节制。

德国学者舒利安在《青少年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对很多人来说,青少年首先给成年人制造麻烦,成为一群社会负担。在成年人看来,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各种摩擦和不听话爆发,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开始顶撞父母和老师,甚至抗议,有时还会起来反抗成年人设定的限制。大人的要求和期望落空,大孩子的过激行为和越线行为越来越频繁。青少年的“危机”显然被视为叛逆行为或被压抑的情绪,被视为寻求认同而引发的危机,被视为青春期引发的危机,即一方面不再是孩子,另一方面尚未成年,或者被视为摆脱父母而引发的危机。到了青春期,正常变得不正常,连续变得间歇,稳定变得不稳定,内心矛盾出现。客观世界让他们处处感到紧张,需要平衡自己的焦虑和恐惧。青少年急于露脸、张扬自己,往往会有越轨、迷失方向、越轨的行为。年轻人因为自制力差,明辨是非的能力低,为了寻求刺激甚至只是满足好奇心,会无故动武,大喊大叫,制造噪音,损坏公物,打架失控。有时候因为一点小挫折,就会心灰意冷,冷漠,崩溃。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让人捉摸不透,迷茫。

作者:电焉2005-5-19 23: 01回复此发言。

-

4青少年人格发展及人格特征分析

当代青少年往往存在一些不良行为或问题行为,如:学习行为不良、攻击性行为、早恋、逃学、离家出走、厌学、说谎、容易受挫、烦躁、孤独、自卑、嫉妒、叛逆、冷漠、欺骗、盲目“偶像化”、吸烟、酗酒、聚众斗殴、青少年犯罪等等。一方面,家长、学校和社会需要对此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这些问题毕竟是青年群体中少数人的问题,大多数人还是有事业心、进取心、好学心的。不能对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听之任之,听之任之,要防之以久,积极引导,必要时严惩;对于大多数青少年,要及时教育,加强管理和监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尽快渡过这个危机和困难期,走向成功。

(三)文化饰品的封闭性,“神秘性”

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青春期作为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面貌和独特的人格特征。不幸的是,人们不顾心理年龄特征,要么把他们当孩子看待,要么以成年人的标准要求他们,从而产生对抗和矛盾。他们在那里大喊: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懂一万岁!这里再抱怨一次;真的看不透!代沟难填!

青少年有自己独特的心理要求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闭锁”。年轻人的情绪不太外露,开始有装饰性,含蓄,曲折。一般来说,孩子很单纯,天真,直爽,而年轻人的内心世界更复杂,不愿意表露自己的真实感受,即使是对最亲近的人。有时他们会告诉他们的亲密朋友他们在谈论什么,但他们不想告诉他们的父母或老师。年轻人渴望拥有一间自己的小屋,抽屉里有把锁,这似乎是他们衣柜里的一些骷髅。他们与成年人的思想距离远大于孩子,所以成年人很难理解年轻人的心理。2.青少年有一种“成年”和独立的意识。由于身体的快速成熟,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从外表上看,突然好像从一个孩子变成了一个大人,好像突然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大人。随着这种成年感的出现,他们一方面希望更自觉地参与成年人的活动,另一方面也希望别人把自己当成成年人,享受和成年人一样的权利。这时,如果父母或老师还把他们当孩子看待,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不满,认为这是父母和老师故意看不起自己,是在约束和监督自己。父母的爱和关心被认为是唠叨、罗嗦、刁难;老师的教育引导被认为是小题大做,故弄玄虚。他们向往独立、自由、自在,往往自以为是,不知道自己“小”;他们需要人们的理解,给他们更多的自由,更多的信任,更多的理解;他们希望家长和老师能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放开手脚,让他们独立做自己的事,试试自己的能力和技能。3.青少年自尊心很强,要求别人尊重和认可自己。他们希望得到同龄人的认可和接受,得到父母和老师的欣赏和表扬。在青年早期,他们对自己的人格品质有了新的认识,自我评价能力有了很大发展。这时他们重新认识了自己,自我评价体系也逐渐稳定,自尊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也就相对巩固了。他们想出类拔萃,出类拔萃。无论是在班里的地位,学习成绩,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在文体活动中的表现,还是外貌举止,都很在意,“斤斤计较”,“完美责备”,要求更高、更强、更好。如果家长或老师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比如惩罚不当,

知道了青少年的特点,家长和老师应该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支持,多一些关心,多一些体贴。努力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心理护士”,以正确真诚的态度,争取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家长要主动接近孩子,老师要真正放下架子,走进孩子的内心,加强沟通,增进交流。要多了解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不要抓住他们的小缺点或毛病不放,一味指责。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当他们的意见有问题时,不要大惊小怪,而是心平气和地说服教育。成年人应该珍惜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和独特见解,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应有的权利,不应该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用权力压迫他人。需要注意的是,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确实存在很多偏见和误解,比如“嘴上没毛,做事不坚定”,“不世故,贪玩”,“教一个男孩,养一个孩子很难”等等。但要讲究“来世可畏”,“自古英雄少年”,“离别三日,以新眼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