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农村中学生阅读名著

农村中学生名著阅读指导研究报告

一、题目定义

1,农村中学生:指居住在农村街道及周边农村,在农村指定初中就读的中学生。

2.名著:名著是大多数人公认的优秀作品,是文学史上有明确评论的重要作品,是经过读者反复筛选和严格检验的艺术明珠。它们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表现突出,具有深刻的认知功能、巨大的教育功能和高度的审美功能。考虑到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实际,名著的范围界定为初中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

3.名著阅读指导:是指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总体定义:农村中学生阅读指导探索,旨在变“教我学”为“我能学”。其教学理论以“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为基础,是学生从“被动的阅读机器”向“主动的阅读和学习的探索者”转变的有效途径。它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营造名著阅读学习空间为载体,以主动学习为核心,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学会自我学习、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选择、自我教育。

二、理论基础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3.主体性教育理论

4.毛泽东的实践理论。

第三,提出的问题

目前,农村中学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大部分农村中学生还没有意识到阅读名著的重要性,有的意识到了,又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跟不上,无法拥有足够的课外名著;

2.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下,经典阅读教学仍以灌输为主,教学内容与学生整体实际水平脱节;

3.名著阅读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性格压抑,学习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潜力难以充分发挥,名著阅读教学失去了活力;

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的需求,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立足点,强调名著阅读教学要与学生实际相联系,强调学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潜能自主学习。因此,初中语文教学注重名著阅读教学,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成为改革的基本趋势。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研究,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鼓励他们养成更好的名著阅读习惯;

2.通过本研究,学生可以在阅读实践中掌握一定的名著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通过名著阅读这座桥梁,探索更广阔的未知世界。

3.通过本研究,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促进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通过这项研究,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名著,受到经典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培养丰富的语文素养,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基础。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该项目的研究时间为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申报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

在这一阶段,我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和观察调查的方法来考察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相关要求,我通过相关问卷、个别访谈、座谈会等形式,调查了我校学生名著阅读情况,精心选题,制定研究计划,顺利申报课题。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09,11—2010,4)。

1.根据项目计划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农村初中生阅读指导的策略。

(1)设计了《鹤峰中学学生阅读名著问卷》(见附件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和特点,掌握学生阅读名著的困惑。

(2)根据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进行个别访谈,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活动,结合年级实际情况和师生合作情况,制定具体的名著阅读计划和策略。(见附件二)

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由于时空的距离,农村初中生普遍缺乏对名著的了解和亲近感,很难与书中人物形成* * *音。此外,随着快餐文化的流行,以前只能从书籍中获得的东西现在可以从大众媒体中获得。甚至为了应付考试,老师还可以背下为他们准备的名著复习资料。所以大部分学生对阅读名著缺乏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促进他们养成更好的名著阅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1)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德国教育家斯图尔德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技能,而在于启发、唤醒和鼓舞”。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紧迫感和内需。为此,我根据学生的阅读实践,把他们分成几个阅读小组,以身作则,做他们阅读名著的伙伴。

(2)教材中的名著摘录和名著导读中的精彩片段,要做得精彩生动。比如我在教香菱的诗和芦笛岩的《打城关西》时,用拍摄焦平面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芦笛岩侠义凛然、嫉恶如仇、粗中有细的性格,详细展示香菱作诗的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开展各种名著阅读活动,注重评价和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阅读名著作为语文课的延伸,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我们有必要创设生动多样的名著阅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阅读兴趣。为了引起学生的自豪感和好奇心,主动阅读。对学生的评价,多一些表扬和鼓励,更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阅读兴趣。从事研究一年多,组织学生开展了“名著读后感精彩片段展”、“我最喜欢的名著故事会”、“名著知识综合竞赛”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

3.教给学生一些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的学生习惯了漫画式的“快餐”文化,篇幅长了可能会让他们望而生畏。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默读、跳读、精读、略读、速读等)。)以及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脚法、提纲法、写作经验法等。).比如,可以根据初三学生的学习情况,建议他们精读六种语文教材中名著阅读指南的相关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精力阅读一到两本课标推荐的名著。对于其他名著,可以建议他们使用跳读、略读、速读。

4、通过观察、讨论和个性化测试等。,定期了解学生自主学习阅读名著的进度。

(1)设计一本名著阅读记录卡(见附件3),让学生在阅读完一本名著(章节或时间)后填写一张记录卡,进行积累,准备在班里定期进行竞赛,看谁积累的记录多,在竞赛中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2)设计阅读名著的反思卡(见附件4)。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周回顾自己的阅读历史,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找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优缺点,并在我的指导下提出下周的改进建议,记录在阅读反思卡上。在学生自我反思的同时,我积极引导学生互相交换反思卡,互相评价,把自己的感受和建议写在同学反馈卡上(见附件5)。

(3)集中考察,集体交流。过了一段时间,我利用语文课时间,举办了一次阅读名著的交流活动。一个是看学生读了多少,一个是让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没想到同学们都带着自己的阅读记录卡和反思卡来到教室互相检查交流,气氛十分热烈。除了比较谁积累的课外阅读记录多,很多同学在活动中也谈到了自己的经历。男生孔令斌说,“我以前看的多是玄幻小说,比如《另一个世界的狂神》,对看名著根本不感兴趣,只是被同学看名著的氛围影响了。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我发现名著中所写的人和事给了我一些教训,所以我一定是班上阅读名著的积极分子。”女生黄兴说:“我以前不懂红楼梦。我也不喜欢水浒传里血腥的杀戮场面。自从我学习了香菱的诗和《智取生辰纲》之后,就对这两部名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会合理利用我的时间,尽力读完它们。”通过这次交流,很多同学都谈到了阅读名著的作用,都在比较中找到了自己的优势,自信心增强了。很多同学也找到了自己的弱点,找到了具体的改进方法,读书的兴趣自然也就更浓了。

5、通过阶段性总结,发现问题,调整研究计划,进一步探索和积累资料。

(1)有些学生不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阅读时间(在其他老师的课堂上阅读名著或在家开夜车),他们经常以语文老师的任务为借口来对付家长和老师。为此,我及时与这些学生进行了个别沟通。首先,我肯定了他们对阅读的热情。其次,我让他们明确了学习的主要任务和阅读名著的主要目的,及时规范了他们的阅读行为。

(2)关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充分肯定,正确引导。例如,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沈和孔德凯就他们对诸葛亮的看法进行了争论。前者认为诸葛亮英明忠诚,后者认为诸葛亮过于谨慎,是个保护自己的懦夫。对此,我先安排他们收集评价诸葛亮的资料,然后让他们用手头的资料试着说服对方,结果发现不但谁也说服不了谁,反而觉得自己说的有道理,最后明白评价人物要客观公正,得到了很好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