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办法学好高中物理?
1)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1.掌握观察实验的方法。在演示实验和小组实验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有意观察。并养成综合分析观察的习惯。
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善于根据观察的目的发现现象的特征,就是有意观察。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观察感兴趣。测试表明,约10%-15%的未训练学生能够有意观察实验现象。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做了一个用试管里的水煮沸一条小金鱼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水沸腾了,小金鱼还活着。然后老师给每个学生一个试管,让学生自己做实验。结果85%-90%的同学把小金鱼烧死了。这说明只有少数学生有意识地发现了该现象的特点。火把试管顶部的水烧了,试管底部的水不热,鱼就能活了。这个实验证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可见,有意观察是需要训练的。每次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都需要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东西并加以解释,学生逐渐养成了有意观察的习惯。同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全过程,不仅要看到结果,还要注意现象随时间如何变化,注意现象出现的条件,边看边思考,养成综合分析的观察习惯。
2.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有计划地训练实验设计思路和实验技能非常重要。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实验可以分为物理量的测量和规律的探索验证两大类。无论是科学家做过但现在无法重现的探索性实验,还是现在可以做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我在教学中都注重对实验原理和实验设计思路的分析,加强对学生设计思路和方法的训练。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自主设计实验,上好一节课讨论和答辩实验设计方案。在分组实验中,要注意总结有独到见解和巧妙实验操作的学生的经验,从而启发和提高其他学生的实验技能。
我把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总结如下:(1)平衡法。用于设计测量仪器。用已知量检查和测量其他物理量。如天平、弹簧秤、温度计、比重计等。(2)转换方法。间接测量是通过力、热、光、电现象的相互转换来进行的,如设计点计时器、电磁仪、光电管等。(3)扩增法。利用叠加反射原理将微小的量放大到可以测量,如游标、螺旋千分尺、库仑扭秤、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
3.掌握理想化模型方法。把复杂的物理过程和现象中最本质的东西抽象出来,理想化、模型化,忽略次要的因素和条件,研究其基本规律,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中学物理中应用的理想化模型可以概括如下:
①物理模型:粒子、系统、理想气体、点电荷、均匀电场、均匀磁场。
②过程模型:等温、等容、等压过程;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抛射体运动;简谐振动;稳流等等。
③结构模型:分子电流、原子模式结构、磁力线和电场线。
在掌握这种研究方法时,要特别注意指出理想化的模型不是一个真实的东西,而是一个有条件、有范围、有局限性的抽象,所以在应用时要十分注意其规律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
4.掌握等效思维方法。等效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中学物理教材中体现的等价思维方法有:
①等效效应:力的合成与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电阻和电容的串联和并联计算。
(2)过程等价: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平均速度等价于匀速直线运动;变加速度的直线运动通过平均加速度等价于匀速变化的直线运动;交流电有效值的定义;抛体运动相当于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等等。
总之,在学习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同时,也要揭示研究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以帮助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正确的思维方法。
5.掌握数学方法的应用。物理问题的研究离不开数学工具,数学方法在物理中有很多应用,比如比例、一次和二次函数方程、三角函数、指数、对数和正负符号、数学归纳法、求极值等等。
值得强调的是函数图像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它描述了物理过程和规律。在力学中有:S-T图、V-t图、振动图像。热力学中有:P-V图和P-T图。电学中有:I-V图。实验数据可以用图像处理,导出代表物理规律的函数表达式。物理量可以根据物理图像求解,物理问题可以判断和演示。
以上是研究和处理问题的五种基本方法。在平时的章节教学中,训练是分散的,从头到尾进行,总复习可以分主题进行总结,达到条理清晰的目的。
(二)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教学方法
只有掌握了学习物理的正确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在平时的教师教学中,采用“单元自学、讨论”的教学方式。尽量使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有利于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方法的训练。“单元自学研讨”教学法在以下四个环节上下功夫,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和指导,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1.自学提问。根据老师下达的单元教案,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自学,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写在提问笔记本上交给老师。早期为了帮助学生提问,班里专门安排了一个提问比赛,促进思考。
2.讨论学习。根据自己的疑惑和提纲要求,确定合适的讨论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相互论证,加强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对于能够通过实验研究的课题,根据研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原理、设备选择、实验步骤、记录表格、数据处理方法)。经过讨论和改进,按照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对实验记录进行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实验结论。这样既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锻炼了自己的科研方法。
3.老师讲得很好。本课程将指导学生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组织单元知识(包括概念、规律、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难点知识,总结掌握规律概念需要注意的问题。
4.练习。针对分析解决各类习题的关键,选取例题,通过小组竞赛训练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善于在自己生活的集体中寻找评价的参照物。比如回答以下问题:①非智力因素(学习态度、兴趣、意志力、心理承受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呢?②知识掌握程度(了解、理解还是掌握?你属于哪一层?有哪些障碍?)怎么样?(3)能力(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以上是掌握物理学习方法的一些方法。我认为,只要处理好学与学的辩证关系,就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这将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
其他方法也是如此。
物理定理、定律和公式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ping = s/t(定义)2。有用的推论VT2-VO2 = 2as。
3.中间速度vt/2 = Vping = (vt+VO)/2 4。最终速度vt = 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 = [(VO2+VT2)/2] 1/26。排量S = V平T = VOT+AT2/2 = vt/2t。
7.加速度A =(vt-Vo)/t {以Vo为正方向,A和Vo同向(加速)a & gt0;反过来是aF2)
2.相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
当f =(f 12+f22+2f 1 F2 cosα)1/2(余弦定理)f1⊥f2: f =(f 12+f22)1/2。
3.合力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 = FCOS β,FY = FSIN β (β是合力与X轴的夹角TG β = FY/FX)。
注意: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2)合力与构件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合力可以用来替代构件的* * *相互作用,反之亦然;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这时候就要选择尺度,严格画;
(4)当F1和F2的值一定时,F1和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的组合可以取沿直线的正方向,力的方向用符号表示,简化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始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其改变这种状态。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 = ma或a = f/ma(由外力决定并与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 =-F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和F '相互作用,平衡力不同于反作用力。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点力的平衡f等于0,概括了{正交分解法和三力相交原理}。
5.超重:FN & gtg,失重:FN & gtr}
3.受迫振动频率特性:F = F驱动力
4.* * *振动发生的条件:F驱动力= F固体,A = Max * * *振动的预防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和纵波[见P2第二卷]
6.波速v = s/t =λf =λ/t {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是由介质本身决定的。
7.声波速度(在空气中)0℃;332米/秒;20℃;344米/秒;30℃;349米/秒;(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绕射的条件(波在障碍物或孔洞周围继续传播):障碍物或孔洞的大小小于波长,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波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的相互运动,波源的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靠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则减小[见卷二P21]]。
注意: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和驱动力频率无关,而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强化区是波峰交汇或波谷交汇的地方,弱化区是波峰交汇的地方;
(3)波只传播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和衍射是波特的;
(5)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
(6)其他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 173]。
不及物动词冲量和动量(物体的力和动量的变化)
1.动量:p = 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与速度同方向}
3.Impulse: I = ft {I: Impulse (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 =δP或FT = 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 = MVT–MVO,这是一个向量类型}
5.动量守恒定律:总前p =总后p或p ' '也可以是m 1v 1+m2 v2 = m 1v 1 '+m2 v2 '
6.弹性碰撞:δp = 0;ek = 0(即系统动量和动能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 = 0;0r0,f quote > F斥力,F分子力表示重力。
(4)r & gt;10r0,F引= F斥力≈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 =δu {(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效果相当),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 U:增加的内能(J),这就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能造(见卷二P40)。
6.热力学第二定律
基尔希纳的说法: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尔文的说法: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机械能和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能造出来[见第二卷P44]}。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能达到(宇宙下限温度:-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意: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并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的减小速度快于引力;
(4)分子力做正功时,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力= F斥力,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吸收热量,Q & gt0
(6)物体的内能是指分子的全部动能和物体的分子势能之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7)r0是分子平衡时分子间的距离;
(8)其他相关内容:能量转化和不变定律[见下册p 41]/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见下册P47]/物体内能、分子动能、分子势能[见下册p 47]。
九、气体的性质
1.气体的状态参数:
温度:宏观上,一个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它是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强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t = 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为:1 m3 = 103 l = 106ml。
压力P:单位面积内,大量的气体分子频繁地与撞击器壁碰撞,产生连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为1 ATM = 1.013x 105 pa = 76 cmhg(1pa = 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间隙大;除碰撞力矩外,相互作用力较弱;分子运动速率很高。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 1v 1/T 1 = p2v 2/T2 { PV/T =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K)}
注意:
(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
(2)公式3成立的条件都是具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应注意温度的单位,其中t是以摄氏度(℃)为单位的温度,t是热力学温度(k)。
X.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和初等电荷:(e = 1.60×10-19c);带电体的电荷等于基本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 = kq1q2/r2(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常数k = 9.0× 109N?M2/C2,Q1,Q2:两个电荷的电量(C),R:两个电荷之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电荷相斥,异电荷相吸}
3.电场强度:e = f/q(定义公式,计算公式){e:电场强度(N/C),是一个矢量(电场叠加原理),q:检查电荷的电量(C }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 = kq/R2 {R:源电荷到这个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均匀电场的场强E = UAB/D { UAB和AB之间的电压(V),以及场强方向上D和AB之间的距离(M)}
6.电场力:f = QE {f:电场力(n/c)},q:电荷受电场力作用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和电势差:UAB =φa-φb,UAB = wab/q =-δeab/q
8.电场力所做的功:WAB =夸布= EQD {WAB:带电体从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位差(V)(电场力所做的功与路径无关),E:均匀电场强度,D:沿场强方向两点间的距离(。
9.电势能:ea = qφA { ea:A点带电体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电势(v }
10.电势能变化量δEAB = e 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时的电势能差}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δ eab =-wab =-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 = q/u(定义公式,计算公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间的电位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 = ε s/4 π KD (S:两板相对的面积,D:两板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普通电容[见第二卷P111]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度(VO = 0):w =δek或qu = mvt2/2,vt = (2qu/m) 1/2。
15.当带电粒子以速度Vo沿垂直于电场的方向进入均匀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
准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 = VOT(在E=U/d异质电荷的平行板中:E = U/D)
投掷运动平行于电场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D = AT2/2,A = F/M = QE/M
注意:
(1)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球接触时,功率分配规律是不同种类的原始电荷先被中和后被均分,同种原始电荷的总量被均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开始,到负电荷结束。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集处电场强,沿电场线电位越来越低,电场线垂直于等势线;
(3)熟记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和电势(标量)都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电场力和电势还与电量和带电体的正负电荷有关;
(5)静电平衡中导体是具有等电位面的等电位体,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的合成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 = 106μf = 1012pf;
(7)电子伏特(eV)是能量的单位,1EV = 1.60×10-19j;
(8)其他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 101】/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14】等电位面【见第二册P105】。
XI。恒流
1.电流强度:i = q/t {i:电流强度(a),q:时间t (c)内通过导体横向负载面的电量,t:时间(s)}
2.欧姆定律:I = 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的电压(v),r:导体电阻(ω)}
3.电阻,电阻定律:r = ρ l/s {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的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 E/(R+R)或E = IR+IR也可以是E = 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率和电力:W = UIT,P = UI {W:电功率(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 = i2rt {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在纯电阻电路中,因为I = u/r,W = q,所以W = q = UIT = I2RT = U2T/R
8.总电源活动量、电源输出功率和电源效率:pTotal = IE,pOutput = IU,η = pOutput/pTotal {i:总电路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联/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联-相同-并联-相反)R串联= R 1+R2+R3+1/rParallel = 1/R 1+1/R3+
电流关系I总是= i1 = I2 = i3I且= i1+I2+i3+
电压关系uTotal = u 1+U2+U3+uTotal = u 1 = U2 = U3。
动力分配p total = p 1+P2+P3+p total = p 1+P2+P3+
10.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1)电路组成(二)测量原理
两个探头短路后,调节Ro使仪表指针充满偏置,得到
Ig=E/(r+Rg+Ro)
连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 = e/(r+rg+ro +Rx) = e/(r+rx)
因为Ix对应Rx,所以可以表示测得的电阻。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量程选择、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档位(放大))、关档。
(4)注意:测量电阻时,将其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心附近,每档重新短接欧姆到零。
11.伏安法测量电阻
电流表的内部连接:
电压表示:u = ur+ua
电流表的外部连接:
当前表示:I = IR+IV
Rx = u/I = (ua+ur)/IR = ra+rx > R的测量值为真
Rx = u/I = ur/(IR+IV)= rvrx/(RV+R)> RA[或Rx & gt(RARV)1/2]
选择电路条件RxRx
调压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大。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
调压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大。
电压调节RP的选择条件
注1)单位换算:1A = 103ma = 106μa;1kV = 103v = 106ma;1mω= 103kω= 106ω
(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串联总电阻大于任一分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一分电阻;
(4)当电源有内阻,外电路电阻增大时,总电流减小,端电压增大;
(5)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此时输出功率为E2/(2r);
(6)其他相关内容: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性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27】。
十二。磁场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强度和方向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在t),1t = 1n/a?m
2.安培力f = BIL;(注:L⊥B)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3.洛仑兹力f = qvb(注v⊥b);M/s)}光谱仪[见第二卷P155] {F:洛伦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4.在忽略重力的情况下(不考虑重力),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掌握两种):
(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在没有洛仑兹力v = v0的情况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2)带电粒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a)F方向= F Luo = MV2/R = mω2r = Mr(2π/t)2 = QVB;r = mV/qB;t = 2πm/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伦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无论如何);(c)解题关键:画出轨迹,求圆心,确定半径和圆心的角度(=两倍正切角)。
注意:
(1)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的方向可以用左手定则确定,但是洛伦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
(2)应掌握磁感应线的特征和常见磁场的磁感应线分布(见图和第二册p 144);(3)其他相关内容:地磁场原理/磁电计[见第二册p 150]/回旋加速器[见第二册p 156]/磁性材料。
十三、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公式]
1)e = 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变化率}
2) E = BLV垂直(切割磁感应线运动){L:有效长度(m)}
3) EM = NBS ω(交流发电机最大感应电动势){EM:感应电动势峰值}
4)E = bl2ω/2(导体一端固定并被ω切割){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2.磁通量φ = bs {φ:磁通量(Wb),B:均匀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面对面积(m2)}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以通过感应电流的方向来确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从负极到正极)。
*4.自感电动势E from = nδ φ/δ T = lδ I/δ T {l:自感系数(h)(有铁芯的线圈L大于无铁芯的线圈),δ I:变化的电流,?T:所用时间,δ I/δ T:自感应电流的变化率(变化速度)}
注:(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由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确定,楞次定律的应用要点[见第二册,p 173];(2)自感应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应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3)单位换算:1h = 103 MH = 106μh(4)其他相关内容:自感[见第二册p 178]/荧光灯[见第二册p 180]。
十四、交流电(正弦交流电)
1.电压瞬时值E = EMS inωt电流瞬时值I = IMS inωt;(ω=2πf)
2.电动势峰值EM = NBS ω = 2 BLV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 = EM/R合计
3.正弦(余弦)交流电的有效值:e = em/(2)1/2;u = Um/(2)1/2;I=Im/(2)1/2
4.理想变压器一、二次绕组中电压、电流和功率的关系。
u 1/U2 = n 1/N2;I 1/I2 = N2/N2;p输入= p输出
5.在远距离输电中,利用高压传输电能,可以减少输电线路上电能的损耗' =(p/u)2r;(p损耗):输电线路上损耗的功率,p:传输电能的总功率,u:传输电压,r:输电线路电阻)[见第二册p 198];
6.公式1,2,3,4中的物理量和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秒);n:线圈的匝数;b:磁感应强度(t);
s:线圈面积(平方米);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