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沛县中学的学校发展
20世纪初,爱国人士李先生毕业于日本政法大学。他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在1923发起创办沛县初级中学,并成为首任校长。学校位于沛县老城区原葛峰书院。1956,学校增加了一所高中。1991年,沛县中学将初中部与高中部分开,即江苏省沛县初级中学和沛县中学。在风雨飘摇的时代,这座奇妙的杏坛不仅绽放着知识和文明的光芒,也绽放着革命的光辉。沛县中学师生忧国忧民。他们一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一边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里成为沛县地下县委的发祥地,沛县革命活动的中心。著名革命活动家孟昭培、郭英秋先后担任校长、教务主任,报道和领导革命斗争,造就了一批批革命和建设人才。原外交部大使葛布海、原辽宁省副省长王广忠、原河南省副省长张宏华、原上海市委秘书长张石柱,都在沛县中学的办学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80年后,她经受了战争年代的烈焰锤炼,改革年代的春雨洗礼。漫步校园,你不仅可以欣赏到古朴典雅的建筑、精致别致的长廊亭阁、郁郁葱葱的绿树鲜花、碧波荡漾的人工湖,还能体会到她端庄典雅的气质和深邃的细节。近年来,沛县中学立足于“高标准、高质量、示范性、特色化”的总目标,实施“三人”工程和“五自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连续八年本科高考人数在徐州26所重点中学中排名第一。2000年高考录取本科生702人,2006年高考录取本科生873人5438+0,2002年高考录取本科生1003人。三年有1393本科生考上北大、清华、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新雏鸟多年志高,龙凤绕园飞。在这里,有为卫星发射做出贡献的中科院院士张,北师大副校长,辽宁省政协副主席张承伦...众所周知的办学成就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1980年沛县中学被确定为江苏省第一批重点中学,1996年被确定为徐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00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确定为飞行学员早期培养基地,成为全国仅有的20个基地之一,2001-2003年被中国矿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确定为生源基地。沛县中学还多次被江苏省、徐州市表彰,1993被评为“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1994被评为“江苏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徐州市文明单位”,1995至2001连续三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师生用智慧和汗水打造的培中品牌大放异彩。
面对全国教育高速发展的新形势,沛县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做出了建设培中二部,做大做强培中的英明决策。培中二部是按照国家示范性高中评估验收标准建设的。由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30轨制90个高中班规模,需要的建设资金过亿!培中人在困难面前是理性的,坚强的。教育是关乎未来的事业,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培中必须加快改革发展,扩大办学规模,让更多的人在培中接受更好的教育。扩建新学校是历史和时代的选择,刻不容缓!“大发展难,小发展难,不发展最难。”2002年8月,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包括可容纳32个高中班的教学楼、可容纳2300余名学生的学生公寓4栋、可容纳5000余名学生同时就餐的学生食堂。同时还配有职工浴室、学生浴室、开水间和职工之家。2002年6月165438+10月18日,沛县中学二期工程在沛县父老的殷切期盼中奠基。现在,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下,一座宏伟的现代化示范高中雏形已经初现。培中的校园建设始终体现着培中的办学理念:以优美的物理空间营造教育氛围。这里的一草一木,花草都涵盖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品格和办学的味道。这里的墙、字、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学生置身其中,总会感受到美的熏陶、启迪和鼓励。这对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广泛兴趣有积极的作用。不断向高水平、高标准迈进的校园建设,为培中教育的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撑。
教学相长,人才辈出。
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沛县中学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宗旨,以情感原则为出发点和归宿,把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放在管理的首位,完善激励机制和领导方式,提高管理效率,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尊重人、发展人、塑造人,进而确立学校的管理理念、价值取向和科学评价机制。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要以师德建设为基础,以促进学校发展为主线,树立正气,凝聚人心,开创学校团结稳定发展的新局面。以锤炼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依托强化培训,实施“名师工程”和“蓝色工程”,严格要求教师练好基本功,参与多渠道培训,提升专业素质;坚持学科名师、优秀教师带头上好示范课,倡导优秀骨干教师上研讨课,要求青年教师上讲座,通过观摩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一批批青年教师在市县评估课程中脱颖而出。学校专任教师中,高中级职称教师占60%以上,98%以上的教师学历达标。其中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青年教学专家125人。在省市县各级评课中,获奖教师达到210人。在此基础上,学校还提出了“研究型学校”和“以科研促教育”的工作思路,积极倡导教师从事科研,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学校成立了以校长、教研室主任、教研室主任为主体的教研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教研工作的统筹。领导小组成员按不同学科负责相关研究。为了调动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积极性,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出台了一系列奖励制度,在平时工作中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效果明显,每项工作都有布置、检查、评估、总结,督促教师多出成果、快出成果。近年来,学校在科研意识、项目立项和实施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学校拥有两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两项省级十五教学科研项目、多项市级项目。为真正落实教学科研,学校加强教研活动,坚持集体备课“三定制”和周课公示制度,对教师学习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许多教师以精湛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方法、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成为“专家”和“科研”型教师,在苏北地区享有盛誉。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高素质、创新型的优秀人才”,这是培中与众不同的办学方向和教育目标。长期的办学实践和80年的优良传统与文化积淀,形成了团结奋进、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校风,尊师重道、严教善导的教风,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学风,勤学善解的校训,实事求是的校训。优良的办学传统加上完整、规范、科学、严格的校规校纪,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秩序,保证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充分发展。培中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也是创新实践的课堂和自主发展的乐园。
学历和教学品味是教学的第一要素。为了展现学生的智慧和主体性,学校在教学中坚持“两个结合”:将知识传播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树立现代教学理念,变过去注重“教”为“学”,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将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倡导教师牢牢抓住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采用“快乐教学法”、“单元整体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强化思维推理能力,增强创新实践能力,努力实现课堂“和谐、互动、高效、创新”的目标。此外,学校广泛开设第二课堂,组建各种兴趣小组,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实际劳动,既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情趣,又开发了智力,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工作习惯。为落实德育工作,学校广泛探索德育渠道,丰富德育活动载体,努力培养会做人、会合作、会发展、会生存的高素质人才。以“三个面向”为基础,制定了“德育为先、智育为先、五育并举、统筹兼顾”的十六字工作方针和“三个八工程”德育工程,建立了校内外两支德育队伍,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开展社会调查、联欢周、艺术节、学术讲座、专家报告、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文明素质教育。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学校在重视“两课三练”和专项训练的同时,非常重视集体活动,每年都举办校运动会,定期进行多层次的横向体育交流。学校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开发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给学生实践机会,给学生提供发挥各种能力和才华的舞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两年来,学校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竞赛中获得国家、省、市一、二等奖200多项。学校文学委员100余篇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学生书画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奖;学校运动队在各级比赛中成绩优异,数十次获得市县组总分第一名,为省队、国家队输送了多名优秀运动员。
2002年8月,在长春,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务部门负责人将“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先进单位”的奖牌授予江苏省沛县中学时,会场上掌声如潮,人们连连称赞学校在飞行学员早期培训中做出的特殊贡献,但谁曾想过,这枚奖牌的背后,有多少沛县人付出的心血!空军军务部原副部长白大校曾对“培中”现象作过精确的解释。他说:在中国的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有一个飞行员去的非常奇怪的地区。这里的人既有北方人的雄壮,又有南方人的聪明机智。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造就优秀的飞行员。另一位空军首长说得更明白:“特殊的土地孕育了特殊的人才,苏北交汇了中国南北的精华。再过几年,中国就会出现大量的沛县飞行员。”沛县中学充分利用“武术之乡”的地域优势,开展特色教育,发展学生特长,大力开展飞行学员早期培养,才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创造了飞行员数量连续三年全省第一的辉煌。
开创新局面,继往开来。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沛县中学在竞争激烈的教育领域始终走在前列的唯一秘诀。学校地处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办学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虽然政府全力支持,但扩大规模所需资金仍有较大缺口。高水平教师已经紧缺,少数教师“孔雀东南飞”产生负面影响;生源大战越来越激烈,只有初中毕业生中的优秀学生流失,令人心痛。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培中人牢固树立“创新是生存之本”的意识。在不断加大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严管教育,强化管理,注入改革意识,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深入挖掘潜力,发展活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注重加强内部管理,不断创新,科学管理制度。落实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教师评价制、奖惩制,增强内在活力,强化工作责任。着力建设敢为人先、为师生作表率的领导干部队伍,实行副科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为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条件。把一批靠得住、有能力、想干事、能干事、能做事、教学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一线骨干教师选拔到领导岗位上,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给想干事的人机会,给能干事的人舞台,给能做事的人位置, 在全校营造快速办事的浓厚氛围,激发全校教职工与时俱进的思想活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无情的改革需要感性的操作。学校在加强管理、从严治校的同时,关心、体贴、理解、支持、信任教职工,实施以“事业留人”、“荣誉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为核心的“暖心工程”,努力营造留人的环境,让许多优秀教师面对南方一些发达地区学校承诺的高薪等优厚待遇不动心。学校的学生来自苏、鲁、豫、皖四省的交汇点,学生的经济水平、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各不相同。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应对紧张的学习和激烈的竞争,学校多年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校愉快地学习和生活。对于一些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敞开了广阔而温暖的怀抱,大声喊出了“绝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口号,通过发放奖学金、助学金,动员社会力量以“献爱心”的形式与贫困学生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对子,或免除贫困学生学费等方式,帮助众多学生渡过经济困难,顺利完成学业。严,2001班学生,母亲早逝,父亲身患癌症,家中极为困难。为了帮助颜完成学业,培中师生向她捐款32526元。高二(12)学生饶永华患有肾病,全校师生为他捐款26961元。这说明培中是一个温暖的家庭。培中永远是学生们温暖的家。
老树新枝争香。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乘着十六大的东风,沛县中学积极响应中央科教兴国的伟大号召,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确立了“两三年内把沛县中学建成全国示范性高中”的目标,近年来通过三星级高中验收,向四星级高中迈进。历经80年风雨,根深蒂固的杏坛将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近年来的发展
新学校建设项目于2001年开工。县委、县政府决定并成立了“沛县一中新校舍建设领导小组”。新学校由上海同济大学按照国家示范性高中评估验收标准规划设计。拥有30条赛道、90个高中班的规模,总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亿元。一、二期工程已竣工交付,包括三栋教学楼,可容纳90个班;有8栋学生公寓楼,可容纳5000多名学生。有学生食堂,可满足全校90多个班5000多名学生的需求。同时还设有职工浴室、学生浴室、开水间、职工之家等。
图书馆100平方米,阅览室150平方米。书柜38个,各类图书16286,报刊杂志258种。计算机教室180m2,有138台计算机。每台电脑都配有相应的桌椅,每个机房都配有空调设备。电脑打印室60平米,电脑2台,打印机2台,复印机2台。学校的每个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全校有198台电脑。每个教室统一配备设施,每个教室配备一台29寸彩电和一套室内音响,共40套。球场约18000平方米,包括一个400平方米的标准田径场,六个篮球场,八个排球场,四个羽毛球场,12张乒乓球台,其中包括六个篮球架,三个空军综合训练器材,以及1综合健身器材,各种球,棋,哑铃,跳箱等等。
2010培中内部改制,陈荣海任校长。2011以来,沛县中学让教育的试金石更亮了。
筹集4500多万元兑现结构工资、高考奖金等。,解除教职员工的后顾之忧;食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师生伙食质量明显提高;500多条来自一线师生的建议和意见,民主办学迈出新步伐;打破论资排辈,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奥运会喜讯频传,一等奖获奖人数居徐州第一...
今年以来,“三创三先”新时期的江苏精神,正在四星级高中校园沛县中学得到生动具体的践行。
“幸福中国”的实践与学校内涵发展相辅相成。
2011年,“温暖工程”成为沛县中学每次开会必提的热词。培中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筹资1.2万余元,为所有教师办公室安装空调;引进两家餐饮公司,实行价格和质量监管,让师生吃好;投资65438+万元成立职工健身俱乐部,购置一批健身器材,使职工及时健身;筹集资金4500多万,兑现结构工资、高考奖金等。,解除了教职工的后顾之忧...
如今,“幸福中国”的实践与学校内涵发展相辅相成。教师精神和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在学科竞赛中,陈赛获得了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江苏赛区一等奖。4名学生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江苏赛区一等奖;获得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的人数占徐州市获得一等奖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三年爬坡,五年振兴工作重心实现两个转变。
2012是培中实施“三年爬坡、五年振兴”的关键一年。学校的工作重点是实现“两个转变”,即从粗放的规模发展到集约的质量提升,从粗放的管理发展到精细化的管理发展。
近年来,沛县中学狠抓学风和考风建设,严明纪律,加大对违纪学生的处理力度;做好尖子生培养和中专生转化工作,以及学困生的跟踪、管理和提高工作;从早辅导到晚自习的全程管理,以及日常安静的学校管理,可以有效的保证和利用学生的在校时间。这些措施使学校的学风更加浓厚,校风更加端正。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和“试金石”。为了让这块“试金石”更加耀眼,沛县中学坚持校领导办公制、教研组和领导干部带班制,帮助三个年级解决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全校师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去年底,在苏北四市举行的2012高考考试中,培中本科比去年增加了近200人。
“一个学校要有高水平,就是发展和贡献;应该是强,也就是勤奋和踏实;要有更多的温度,也就是价值和境界。学校计划用5年时间,通过创新改革、精细化管理、内涵式提升,实现这种包容,实现‘幸福中国’的宏伟画卷……”沛县中学校长陈荣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