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如何为国防做出贡献

当代大学生如何为国防做贡献:

本文主要针对新时期青年学生国防教育的特点和意义,论述了军事课程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普通高校军事课程的发展表明,我国的国防教育不仅仅是国防安全意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使之覆盖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通过军事课程,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完善预备役士兵知识结构,为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输送高素质预备役士兵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军事课程,素质教育,高校国防教育

高校军事课程,自教育部1985在部分高校开展大学生军事训练以来,许多高校都将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国防教育(统称军事课程)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国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近20年来,高校军事课程发展逐步完善,走上法制化轨道。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国防建设培养高素质后备技术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校军事课程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要求,军事课程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小时,军事技能训练2-3周,学生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军事课虽然属于普通高校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但它不仅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强化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功能,而且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熟的关键引导,尤其是在未来世界这种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中,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民族精神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军事课程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同感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开展军事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军事教育,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军事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精神,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此外,高校将军事课作为新生的第一课,为大学生在校4-5年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受到高校领导和老师的认可。由于高校领导的重视,各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配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军事课充分体现了其在普通高校中的教育地位和作用。

2.学生的认同感

在军训期间,学生可以自愿接受紧张而艰苦的军训,亲身体验军营生活,接受军事训练。军队派出的优秀教官进入学校进行军训。他们在完成训练任务的同时,把人民军队的好思想、好作风带进校园,让学生有机会面对解放军。解放军严格的组织纪律和优良的作风对学员们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解放军的良好素质和军事魅力给他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虽然是十多天的军训,却能让他们终生难忘。军训结束后,他们依然怀念那十几天的军营生活。有人说“军人的品质是永恒的”,这足以证明军事课在当代大学生心中的地位和影响。目前,社会上一些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把学生是否接受过军事教育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学生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们在军事教育过程中积极接受军事训练,认真学习军事理论基础知识,以争取好成绩。

3.父母和社会的认同感。

家长和社会对大学生军事教育给予了大力支持和认可。家长希望孩子能通过军训改变日常生活中的懒散作风,锻炼意志和品德,平衡心态。认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智力是一种财富,意志是更大的财富。智者能做小事,强者能做大事的道理。社会上一些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也优先考虑学生是否接受过军事教育。普通高校的军事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鼓励,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说:“中国政府多年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提高国防观念。国防教育初步形成了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可见,高校国防教育有其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是实施人才兴国战略、培养“四有”新人不可多得的重要基地。

二、军事课程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军事课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防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校的国防教育体现为集中的军事训练、军事理论课和多种形式的不同层次的国防教育,以及课外的讲座、比赛、军事夏令营等军事体育活动,为大学生德智体全面成才提供了新的载体。它不仅有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还能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体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发挥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内容按照《通知》要求进行教学。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来看,国防教育为高等教育注入了活力。当代大学生积极灵活,接受能力快,尤其是刚进大学校门的大学生。他们对大学充满了好奇和渴望。大学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转变和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国防教育空间广阔,让学生在军事课程内接受系统的国防教育,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通过基本军事技能训练,可以磨练他们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十几年寒窗苦读,让他们长期处于脑力劳动状态。加上各种主客观因素,普遍存在心理素质脆弱、视力差、身体素质差等问题。高校军训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集中训练具有严密性、紧张性、统一性和有序性的特点。这对刚离家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军训很好地培养了他们顽强拼搏、集体协作的精神,增强了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为他们的大学生活乃至未来的工作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学习军事理论对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每个国家和民族都从自身安全出发,将其最新科技成果应用于国防。通过学习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大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所学专业和所学知识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和自觉性,增强了他们勇于挑战困难、攀登科学高峰的意识。

3.高校军事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灵活。目前,高校国防教育基本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和要求制作教学课件,形象生动,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了最新、最快、最先进的信息,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课外国防教育活动灵活多样,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保证了国防教育在高校中具有稳定和长期的功能。

第三,高校军事课程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军训、军事理论教学和课外多层次多形式开展高校国防教育活动,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环节,搞好高校国防教育意义深远。

学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随着军事高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战争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这些人才的培养,光靠军队院校是不够的,地方院校也是不够的。青年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生动、最有活力的群体。他们的素质和国防观念会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绝大多数社会公民都受过大学和中学教育。据2003年统计,全国有1100多所高等院校和11500多所高级中学按要求开展学生军事训练,800多万学生接受了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基础教育。因此,为学生开设军事课程将在全体公民中形成越来越大的覆盖面。作为后备军人的储备,对提高现代军事人才的文化和科技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学校国防教育积累的道德行为、意志和品德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成为21世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人。是一件利国利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因此,在普通高校开设军事课程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