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任何一本关于近代史的书,你是怎么想的?

有点长,楼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做一些改动:

-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思考

说实话,我很喜欢历史。“读史能智”是真的。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从而对我们的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决定。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非常重视历史研究。但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开始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已经在初中和高中学过两遍了。现在高三到了大学,该怎么学?而且内容都一样,都是从鸦片战争到现在,没有翻新!虽然嘴上没说,但感觉学校这样的安排纯属多余。

但是,当我不情愿地翻开课本,慢慢阅读的时候,我发现了和高中历史课的不同:大学历史课更关注一个历史事件的起因和历史影响,而不是特别关注事件的发生过程;而且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更加有条理和深入,让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深刻的了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民族历史和国情,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如何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 * *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的生存和解放,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可以说,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近现代爱国运动史。

这段可怕的历史始于1840年,当时被称为第一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的侵华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宪章》、《中英虎门条约》、《中美王霞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让领土、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与外国谈判关税,外国获得了在华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的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野蛮和屈辱。

后来英法在1856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抗战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此后又有英法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同盟《辛丑条约》。

一系列侵华战争和大量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入了灾难和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然而,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从中吸取了哪些历史教训?

腐朽无能的清政府,愚昧无知的中国人民,盲目自大的去中国化、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终于让中国尝到了他酿下的苦果。由此可知,闭门造车是不可行的,盲目自大是愚蠢的。所以,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事实上,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有的来自社会底层,有的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林则徐、关天培、左、丁等爱国将领的出现,激发了人民的斗志。广州三元里人民自发的反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社会各阶层的团结给了人们希望。

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运动遍及全国,工人阶级走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 * *产党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中国* * *产党的诞生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在此之前,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什么?难道不是振兴中华的一种方式吗?而这条路,就是中国* * *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

还记得小时候学的第一首歌是《社会主义好》,歌词最后一句是“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相信全中国人民也都听过“没有* * *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些流行歌曲不是凭空捏造的,但它们的存在是有根据的。

当我们谈论中国时,我们不能不想到让所有中国人自豪的“红军长征”。长征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长征精神”却像保存精神火种一样代代相传。

长征途中,很多耳熟能详的英雄故事常常在我们心中荡漾。不屈不挠、勇敢无畏的精神,互助友爱、团结一致的合作精神,严守纪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激励着我们一直向前。但在无数光环下,也有很多同样优秀的军人。他们也许没有人们称颂的英雄事迹,但“长征精神”照耀着他们。

这里有一个关于长征的故事——“一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

这是一个发生在红军过草地途中的感人故事。有一个普通的红军叫谢逸仙。当他穿过草地时,他得到了四斤干粮。在行进中,士兵们看到了饥饿的母亲和儿子。小谢把他的干粮包留给队友,他每天吃一些野菜和冷水来充饥。最后,他因为疲惫而离开。直到母子俩来还这个写着“谢谢”二字的干粮袋,部队里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全部...

看完这个故事,心里很沉重!谢逸仙清楚地知道,在辽阔的草原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毅然把自己的食物给了母亲;每天饥肠辘辘,不想和队友扯上关系;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打听那对母子。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他带着一丝微笑离开了人世...他对人民和战友的深情厚谊深深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我们世世代代铭记的“长征精神”。

两万五千里,在中国的土地上走了一圈,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走了一圈。我们红军历尽艰难,突破重围,翻越雪山,过草地,过赤水,飞过泸定桥。从1934年秋到1936年月,这段征程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树立了无与伦比的胜利里程碑。

对于新世纪的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长征可能太遥远了。我们从未经历过如此艰辛,如此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依然带给我们无数的思考。各种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玩味和学习。当然,在新的世纪,在我们的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在校园中,在生活中,在成长道路上的一点一滴中,在祖国的建设中发扬光大。我们要把这些精神融入自己的血液,让这些宝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自己成为合格的接班人。

历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出路在哪里?怎么才能救中国?”书中用大量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新的制度来代替旧的秩序;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历史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才能得救!“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真正的爱国者应该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

知史能明得失。我们现在面临的大部分问题都可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这对我们以后的生活意义重大。学历史使人明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以史为鉴,可知其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性质决定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应突出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大学生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弘扬新时期的长征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首先来自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精髓,是“对各自祖国千百年来的孤立所形成的极其深厚的感情”。今天的爱国主义,就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一个国家的兴亡,人人有责。"当代大学生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把当前的学习和工作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联系起来,积极参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生活,为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加辉煌的贡献。

拿破仑曾说:“狮子睡着了,苍蝇敢落在它的脸上,发出几声巨响;一旦中国觉醒,世界将会震动。".中国近代所经历的苦难,使中国人民逐渐觉醒,特别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的民族凝聚力达到了一个高峰。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新中国在新世纪国际地位的变化,预示着中国这只沉睡的“狮子”终于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