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教育集团化」?

教育集团化的初衷是以强带弱,实现区域内的协同运作和进步,逐步趋向教育教学均衡发展。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无疑对薄弱学校有好处。

但是,你说的现象确实存在。为了让房子好卖,地产商会和当地政府协商,将房源纳入学区,但如果离龙头学校较远,难免有些牵强。如果教育集团通过加盟学校来推广,会避免一些明显的因素,让购房者抢着买有集团办学龙头名声的房子。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一种营销手段,是政府扶持房地产行业的政策。

你好,我是化学老师。关于教育集团化,我只是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教育趋向于集团化,看起来正式了很多。资本参与教育,投资赚钱,同时投资很多教育设施,看似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其实不完全是这样。那么,教育集团化以后,对教育本身有好处吗?

不一定有益,但有时有害。教育不仅仅是硬件设备,更重要的是好的师资,优秀的管理制度,培养学生的一个或几个优秀的道德体系,科学的学习培训体系,开放的心态和改革的决心。梅贻琦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演说中提出“大学者不是建筑,而是大师”。他强调学校名师的重要性,但对名师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有的名师只是名声好,评课优秀,拿了很多证书,名声很好,但教学效果并不好;也有名师整天在外面教书赚钱,却不管自己学校的学生,说白了就是商人;但是,达到很高的教学水平,取得突出的教学成果,是名师的人是极少数。大部分老师都是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不是名师。教育集团化以后,很多所谓的名师都是高薪聘请的,但未必能得到什么好的结果。

资本自然是逐利的,资本投资的学校基本都是名校。资本注入名校后,他们会开分校,打着名校的旗号招生,然后请名校的老师来上课,这样可以赚双倍工资。但他们在向学生收取学费时,是按照名校的标准收取的,还有择校费、校服、书籍、床单被罩、住宿费、取暖费、餐费等。大量收费让资本家赚得盆满钵满,让资本无限升值。至于升学率的提升,只是避而不谈,只是用广告轰炸,或者为了获得源源不断的生源,不惜修改数据,任意夸大。

资本投入到学校后,是为了圈住学生,收钱,而不是真正把他们培养成人才。虽然团体教育更能承受负担,让事情变得更平和,但总是不那么让人放心,而且很多人把孩子送进去读完了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但为时已晚——你已经毕业了,该交的钱都交了。

所以教育的集团化是资本投资教育的结果,也让教育越来越功利,离教育改革和学生的能力也很远,因为资本方的目的很简单。我去那里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别的。

你怎么看待教育的集团化?欢迎大家发言。

教育集团化~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教育集团化是实施均衡教育的一种形式。初衷是好的,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优质资源教育。但教育是理念+载体+途径的精准过程,也是几年或几十年形成的教育链条。这绝不是一根指挥棒可以一蹴而就的!

教育集体化的羁绊现在凸显出来;

1.教育团体的责任和权利没有很好地定位。

2.教育集团的领导能力。

3.教育集团稀释精英团队的补血机制缺位。

眼睛上有个洞!

我是一名教育研究员。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教育集团化是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形式,是大势所趋,得到了政府的支持。集团化办学可以集中办学优势,打造区域教育协调发展,让更多人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区房问题和择校难的负面影响。

另外,印象中集团办的学校可能都是私立学校,其实不是。相当多的集团经营的学校是公立学校或私人政府资助形式的学校。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一定要明确。不同学校,收费标准,教师聘用标准也有很大差异。仅仅因为一个教育集团旗下的几所名校,就认为集团旗下的学校都是好学校,这种“品牌效应”非常容易迷惑家长。在选择学校时,除了集团以往的办学案例,还可以在招聘网站上浏览教育集团对招聘教师的要求和办学理念。

至于普通学校会不会引入好教育集团的理念,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市场进入教育行业,必然导致优胜劣汰。如果一个学校不思变革,睡在过去,那么在教育集团时代,它终将被埋没在历史潮流中。学校、家长、学生要学会向市场要答案。

教育集团化是一种趋势,但跟上质量才是正道。

教育集团化应该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集团内部优势互补,强弱有别,人员交流灵活方便,可以极大的促进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优质教育资源分组分布良好。

我不太认同私立学校这个代名词。为了收取高额的学费,他们采取割韭菜压灌式教学,服从几个年级会好一点,但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有了多大的进步。教育问题需要实事求是地讨论。请不要总是引导大部分成绩好的人不健康,期待教改。

集团化办学可以简单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学校组成的教育联合体。通过这次调查,结合我自己对办学的思考,对于集团化办学产业有三种模式:一是教育集团;第二,教育联盟;三是教育同体。因此,三种模式可以并存。根据自己的理解,我将三种办学模式汇报如下:

一.教育集团

教育集团是以一所老牌优质学校为核心,下设一所或几所附属学校(一般包括民办学校)的一体化办学模式。几个学校的校址相对独立,学校法人、人事、财务在形式上也是独立存在的,但办学理念和运营模式是统一的,主要是学校管理高度统一,几个附属学校要为核心学校服务。例:上海市行知中学是上海市宝山区第一所公办普通高中。办学规模为八轨制。根据规定,每年招生人数为320人(最大班额40人)。行知中学面向宝山区招生,办学规模难以满足宝山区优质生源的需求。招生人数,尤其是择校人数是严格限制的。如果说行知中学独立存在的话,已经达到了该地区办学的巅峰。其附属的航中是由行知中学校办工厂改造而成。行知中学购买土地,实施民办完全中学建设。银行里的中学校长是行知中学的一位副校长。两校统一管理,解决了相对优秀的初中毕业生达不到宝山区行知中学录取分数线的升学问题。此外,以行知中学为名,由社会出资创办行知二中,是一所独立的民办初级中学。学校校长聘请了行知中学退休校长。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与行知相同。每年向行知中学、航中输送大量优秀学生。宝山区形成了以行知中学为核心,以附中、行知二中为龙头的优质教育资源,规范了招生和经费问题。又如怀仁一中附属运东中学(民办)与云贝朱仙二中(民办)的整合。怀仁一中校长兼任两所民办中学的董事长,每位副校长兼任两所民办学校的校长。

教育集团的另一种模式多为民办学校,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组长也由不同部门管理。例如,河南魏勇教育集团。

第二,教育联盟

教育联盟是大学校带小学校,强学校带弱学校的服务推广模式。比如上海交大附中,是上海四大名校(普通高中)之一。是一所十轨学校,65,438+0,200学生。其办学理念和办学效益与国际接轨,在全国普通高中教育中位居前列。为了体现其社会效益,一些薄弱学校由交大附中服务带动,实行教育联盟战略。如地处偏远的嘉兴中学,派出10余名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到嘉兴中学任教,改变管理模式和办学理念,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成效显著。

教育联盟的核心学校管理模式和师资力量都很先进,外派的老师不一定是拔尖人才。最高管理团队是学校中层干部,外派教师不会影响学校正常运转。教育联盟受政府影响,不是交大附中的积极行动。嘉兴中学成为地方政府每年要交300万的托管费。再比如交大附中要接受交大的领导,交大所在区域没有特别优质的高中(对比我市的山大附中和山西大学的山大附中)。交大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出,交大附中要服务交大区域内的学生,享受优惠的教育资源。所以交大附中会继续服务和管理一些薄弱高中。交大附中不完全主动承担这种社会责任,原因之一是担心受到“削峰填谷”的影响。

吕梁市实验中学与房山中学的教育联盟模式也被采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第三,教育* * *同体

中小学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行政区域的地域关系划分为若干个教育* * *体。例: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以该校为核心,与周边八所小学形成教育统一体。9所学校都是公办学校,其中一所被第二实验小学合并成为分校。总校为本地居民子女服务,分校主要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团结主要是以业务交流为主,通过教师集体和教师交流来推动。

2013年,我市还分了教育协作组,模式是教育同体。我区八所初中分为两个合作小组,一个是以姚村中学为组长,以晋祠一中、晋祠二中、晋源一中为组员的同体教育。二、实验中学为组长单位,晋源二中、晋生中学、电厂中学为组员。这一举措只是下发了通知,并没有相关的制度和监管,所以没有实质性的配合和完善。另外,我区今年实行了教师交流制度,全区分为五个交流区,也可以认为是五个教育体。近年来,教育局特别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是高中教学质量的提高。不知不觉中,大大减少了初中之间的恶性竞争,增进了初中之间的交流。希望教育局能为初中创造更多的合作交流机会,必要时组织校长外出学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