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昌龄的相关成就

尹昌龄,四川华阳县人,翰林出身。清光绪三十年(1904)任凤翔知府,性格刚强,为人正直。在晚清政治腐败的秋天,我们决心改革。他到任后,首先从教育入手,在老文庙东考试院地址创办了凤翔府中学,并附设师范学校,培养师资。高小学堂迁到儒林巷“凤栖书院”的地址,大加修缮。提倡科学,增加新的课程。政府办学校的书籍、仪器、标本、教具都是购买的。李彦典,整顿纪律。聘请一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者授课。同时在陈村、柳林、彪角、衡水等地组织公办小学。县府下设校咨院(现教育局)监管(此处缺十个数字)。处理的好度全省第一。

清朝末年,外来侵略一次次兴起,不平等条约一次次签订,土地被有偿割让。谋生艰难,一切都不景气,风俗也越来越差。尹昌龄上任后,除兴办教育外,还强调实业,提倡农织,教授蚕桑,在旧考院地址创办凤翔府蚕桑学堂,在东莞创办工艺厂,聘请四川教师讲学,传播艺术。招收100多名学徒,学校和工厂互相利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对旧的民间织布机进行研究和改进,从而生产出宽幅平布和条纹布,织出丝、绉、斜纹、缎等丝织品,起到了很好的改进织造的作用。生产的布帛质地优良,销往全省,凤凰丝、蚕茧远近闻名。

尹昌龄认为,要发展丝绸事业,必须唤起人们养蚕,养蚕首先要种够桑树。是因为(缺字)湖买回了大量的桑树和桑籽供人种植“十数缺”直到解放后开垦土地进行大规模生产),更重要的是在衙门、县衙和空旷的地方种植了数万棵桑树,为凤翔工业打开了新局面。不幸的是,辛亥革命时期,养蚕学校和工艺工厂被战火摧毁,欣欣向荣的新兴事业意外流产,实在令人痛心。

尹昌龄为官期间,循规蹈矩是他的职责。每次在公众场合,他经常是漫不经心。他为了儿子不尊重父母,为了哥哥不尊重哥哥,欺负弱者。那些打架、赌博、抽烟、勒索钱财、穿花里胡哨、无所事事的人,一经发现,就要传唤,严厉斥责,情节严重的还要受到惩罚。于是,所有在街上闲逛的男女老幼,懒洋洋的,靠着门聊天的,一听说“尹大人”来了,都避而不见。其禁止暴力、努力治理的精神在此可见一斑。卸任后,庶人怀德立碑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