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控能力差怎么办

1,中学生自控能力自我培养的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心态,增强自制力。

思想和心态是人的灵魂,是理性人的基本特征,是支配人类行为的最高统帅。人生的思想和心态是否正确,直接决定了他认识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效果,也直接决定了他行为的目的、过程和方法。一些中学生之所以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甚至犯罪,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正确的思想和心态,不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没有正确的思想引导,漫无目的地生活,反复放纵自己的行为,没有自制力,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甚至犯罪。可见,增强自控能力,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和心态。有了正确的思想和心态,才能正确的指导自己的行动,在实践中达到自制力。

(二)提高辨别是非、抵制不良诱惑、加强自我控制的能力。

中学生可能因为自身经验不足,缺乏自制力而无所适从。面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诱惑,往往不知所措,很少关注,容易偏离正常的生活轨道,造成遗憾。因此,中学生应该学会识别和判断社会现象和其他人的行为,并知道如何拒绝不良诱惑,以实现自我控制。法制教育是防止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大,仅仅依靠道德力量是不够的。因此,越来越多的社会关系将受到法律的调整。中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就能以正确的法律标准衡量自己的言行,更好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约束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控制,促进自己健康成长,做一个守法公民。

(3)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自控能力。

强化行为习惯,培养自控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经过反复实践而巩固下来,成为人类需求,有益于人的身心的一种生活方式。

好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人的一种潜意识行为——当习惯变得自然而然,就不会用太多的精力去调整言行,实现自我控制。

1.养成自我暗示的习惯

自我暗示是现代心理治疗和心理训练中广泛使用的调节身心功能的方法。鲁迅先生用“早”字来鞭策自己。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迟到过。这种自我暗示可以逐渐使中学生养成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起到自我约束和强制的作用,进而增强自制力。学生可以找几张小卡片,写上“不要分心”“年轻人不努力,老年人难过”之类的话,贴在你容易看到的地方,比如铅笔盒、书桌等,随时提醒你不要分心。听课的时候,根据老师说的内容提出关于自己的问题,利用问题让自己集中注意力。养成自我暗示的习惯,会让自己变得强大。

行为,使自己在潜意识中实现自我控制,增强自己的控制能力。

2.养成自我激励的习惯

自我激励,顾名思义,就是自我激励和鼓励。中学生要想成功,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自控,首先要学会自我激励,通过自我激励来鼓励自己,不断战胜自己。当你能集中精力做一件事的时候,适时奖励自己,比如回家后允许自己看电视,听音乐。通过自我激励,你会更深刻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会更加自觉地自律,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仅仅是成功,自我激励会增强自制力。当你失败或者失意的时候,自我激励也能让你重拾自信,奋起直追,不断鞭策自己,自律和自控,让自己朝着目标努力。我养成了自我激励的好习惯。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我都能在一种无形的意识中激励自己,督促自己,约束自己,增强自控能力。

3.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应该不时停下来回头看看,反思一下自己。这样才能走得更好。中学生要在平时养成自我反省的好习惯。比如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子,记录下课后上课分心的内容。如果你在语文课上想到明天的足球赛,你可以这样写:“语文课-足球赛-3分钟……”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你上课的思想有多无聊,浪费了那么多宝贵的时间,你可以控制自己,改正自己的坏习惯。一个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往往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并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扬长避短,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而一个不善于自我反省的人,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通过自我反省,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优势和弱点,然后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约束自己,从而调整新的目标和方向,让自己走得更快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