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胜初级中学

邹陶涛

“金城青峰环绕,镜水平分山沟底。”这是浙江宁波慈城古县城正北方慈湖大堤上的石鼓亭对联。

“十顷碧波”位于慈湖北部的望峰峰,南部由古慈溪县管辖。它是旧时慈溪县的风水湖和护城之水,也是大运河(浙东段)(蓄水分洪)的重要“水缸”。

在长三角文化旅游圈,慈湖所在的慈城古镇是一个热点。然而,游客往往在粗略地参观了慈溪的古县城,如雅、夫子庙之后就匆匆离去,很少能体会到真正孕育慈城气质的“静”魂和“缓”静。

如果游客能在磁湖上听听海浪,休息一下,他会惊讶地发现:这里不仅有迷人的湖光山色,还有丰富的文化景点。古城北面,青山南面,有一潭灵秀慈湖,不深不浅,不大不小,孕育了太多的故事。

本文图片由李伟、王琦和许小行提供。

人文之湖:“堪香门前花如锦,杨公寺如水。”

人类诗意的栖居,总是伴随着湖泊。千百年来,从云雾缭绕的太湖洞庭湖到密林环绕的瓦尔登湖,再到可以清晰倒影天空的云南泸沽湖,鸟瞰大地如同一面湖镜,也折射出生活在湖中人民的文学胸怀。慈湖的景色吸引了很多文化“有心人”入住。

吴赤武二年(239),三国时著名人物阚泽将他的藏书捐建在慈湖沿岸,并改名为《福塞记》,这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段佳话。堪舆府斋重建于唐末,曾被阚泽以“德润”二字命名。浙东现存的两座唐代经典建筑均出自此寺。

说到古代浙东学问,今天对王阳明的追求可谓登峰造极。但在王阳明之前,浙东学术研究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环节,很少有人知道在慈湖创立“心学”的杨坚。“惜春四杰”之一的杨坚,于宋理宗年间从慈湖隐退,创办慈湖书院讲学。杨戬喜爱客厅附近的这一泓水,于是在回应慈溪县名的由来时,取了长子董黯“汲水奉母”的典故,以“慈”为湖改名。杨坚也以“慈湖先生”自居,将自己的学识与此山水融为一体。杨坚的哲学国粹《慈湖遗事》在论述物质起源时提出“清浊之别二物皆物”,可能正是因为他与慈湖山水融为一体!

慈湖的东、西湖是由北宋时期修建的中央大堤分开的。为纪念杨坚先生而命名的“石鼓”六角重檐亭,始建于宋天圣五年(1027),位于湖堤中间,与雕石狮拱桥相连。坐在亭子里,可以将湖的四面景色尽收眼底:天气好的时候,可以面朝东湖看日出,也可以欣赏凝视西湖的日落,这真的是慈湖的风景之一。

主体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石鼓亭。

湖中央彩虹桥里的石狮

磁湖中央的美丽景色被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所称赞。元代诗人张謇游览慈湖后,惊叹“景色依稀如画”。亭中俯瞰慈湖的夕阳最令他流连忘返,有“与白头和尚渡夕阳舟”等禅意。明代写《牡丹亭》、享有“东方莎士比亚”美誉的汤显祖,曾徜徉于慈湖中堤,写下“望清湖堤明月”的诗句。

慈湖日落

明清时期,慈湖北岸寺庙众多,规制较大的扶塞吉曾有“肉身菩萨”。佛教的不断兴盛为慈湖的文脉注入了长久的活力,慈湖也一度成为湖畔佛寺的释放池。民国时期,慈溪县初级中学有意扩建校园,但一个应该搬迁的尼姑庵坚持不搬,声称蒋介石的母亲经常在此拜佛,并在尼姑庵供奉蒋介石画像作为威胁。学校被迫将此事告知校友陈布雷。陈向蒋介石报告后,蒋介石勃然大怒,下令迅速解决搬迁问题。这段插曲也成为慈湖佛教史上的奇闻。

近代,慈湖承袭先贤遗志,弦歌不断。1902年,慈湖中学创办于湖北慈湖书院旧址,面向“太西新学”。学校后来改为慈溪县初级中学,如今已成为宁波市慈湖中学。

近百年来,乔石的夫人和,抗战时期守护葛《四库全书》的著名历史学家陈训慈,以及“应氏围棋规则”的发明者应昌祺先生,都曾在湖慈学习。

如今的慈中采用“新中式”,吸收了瓦墙等传统建筑元素,与慈湖景区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慈湖中学还有一个“慈湖文化博物馆”,学校特意收集了一些散落在慈湖周围的古代碑文和慈湖的老照片。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慈湖人的文化习俗,参观慈湖文化博物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慈湖及其湖滨空间的航拍

慈湖中学校园内,有四棵千年银杏树,相传是南宋杨坚讲学时亲手栽种的。每到秋天,金黄的银杏叶挂满树梢,远近皆是美景。

在中国文化中,杏坛是教育和环境的象征。慈湖的古银杏,连同她看的慈湖的文化脉络,历经变迁,千年不变。

慈湖中学校园里的千年银杏

天然“慢湖”:滨水休闲宝地四季“深呼吸”

充满人文风雅的慈湖,也是一个天然的“慢湖”。西湖没有人潮涌动,却兼具“西子神韵”和“太湖精神”。在这里,坐下来喝杯茶,深呼吸,看看青山,听听流水,找回久违的宁静。

慈湖夏日清晨(西湖)

慈湖冬日早晨(东湖)

在慈湖体验“慢湖”生活,是一种及时的努力。

春天,慈湖北岸的野花丛生,适合沿着湖边的石板路寻香。

夏天,骄阳似火,可以在湖南海岸的林荫下享受水岸茶。夏天,慈湖的蓝天醉人,湖水的倒影也是蓝色的,盯着湖面看特别享受。

入秋后,慈湖西湖的水杉林颜色逐渐丰富,红黄交织。此时漫步在木栈道上,抬头望着秋天沁人心脾的泥土气息中高耸的杉木,斑驳的阳光和秋叶美不胜收。

秋雨过后,慈湖公园的黄叶铺平了道路。

冬天的慈湖,适合下午在湖中央小憩。珍贵的冬日阳光温暖你的耳朵,听一曲更舒服。前几年慈湖下雪,鹅毛刷湖。怎么才能不让观众记住崇祯五年,还有张岱的《独去湖亭看雪》?时间在飞速前进,能和古人共赏一湖真的很难得。

校对: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