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中小学校日常管理办法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为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办法。首先是突出教学中心的地位。学校应该把教学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教学的校长是直接责任人。学校各部门要围绕教学做好各自的职能工作,支持教学,服务教学。

第二,建立教学目标体系。学期初,学校和年级组分别拟定教学目标,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拟定具体的教学质量目标。各级目标应以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为依据,设置量化和非量化目标体系。

第三条制定科学的工作计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精神,符合学校教学实际,体现办学特色。教研组、备课组和学科教师拟定的学科教案,必须符合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实际,体现学科特点和教师个人教学风格,充分反映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各类预案要内容科学,任务明确,措施具体,可操作性强。

第四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学校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程类别和课时。要积极开发适合本地学校的校本课程,积极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要严格遵守中小学作息时间,不得占用周末,不得在节假日补课。学校应该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

第五条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精心组织学校值班和教育值班,确保教育教学正常运行。学校要经常检查班级情况。教师不得擅自调课、私自换课、随意旷课。因特殊情况缺席的,事后要督促其及时补上。因特殊情况,学校需要停课一天以上的,必须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未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同意,一般不得组织中小学生外出参加各种活动。

第六条坚持现场指导。为了实行校领导蹲点制度,每个校领导要蹲点一个年级,联系一个教研组,定期参加年级组的工作调研和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学校领导要保证每学期至少上20节课。

第七条规范教材教辅资料管理。学校必须使用经国家和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教材。各地编写的地方乡土教材,必须经省级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方可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学校和教师不得超订、超编、超印、超发教辅材料。在义务教育阶段,严禁学校订阅和使用未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或推荐的教辅材料。

第八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应当建立相对稳定、专业对口、年龄结构合理、学科教师比例合理的教师队伍。要完善教学奖惩制度,形成竞争激励机制。要加强校本培训,实施“名师工程”,鼓励教师自觉提高专业素质。本着“以考促教,以学促教”的原则,积极推行教师业务水平定期考试制度,进一步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第九条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学校应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形成良好的职业学习习惯。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专业学习,引导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帮助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能力。教师继续教育要有计划,有记录,分阶段总结。

第十条加强教学和研究。学校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扎实组织教研活动,完善教研流程。各学科应每周开展一次常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要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交流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信息、研究课程标准、探索先进教育方法和学习方式为主要内容,以集体备课、讲座、讲座、评课、讲座为主要形式。集体备课要有固定的时间、地点、主题和中心发言人,要有文字记录。课堂上要有过程分析和延伸思维。每位教师每学期在校级以上公开课上授课不少于1节。老教师(50岁以上)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中年教师(40-50岁)不少于15课时,青年教师(40岁以下)不少于20课时。学校要组织教师主动参加各级各类正规渠道的教育改革和科研活动,每学期扎扎实实地开展“四课”活动,即新教师讲座课、青年教师示范课、骨干教师研究课、名师示范课。每学年要组织一次全方位的竞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

第十一条实施实践(实验)教学。学校应当规范配置与学校规模和课程要求相适应的实践(实验)教学基地、设施和教师,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要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保障学科实践(检验)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第十二条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学校必须在硬件、软件和师资等方面创造条件,满足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同时,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十三条组织教学督导。学校应当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学检查。每一次检查都应该有一个特殊的目标、情况记录、结果分析和改进建议。教学检查的必检项目包括学期初、期中对教学工作计划及其过程执行情况的检查;学期中、期末检查教师作业准备和批改的数量和质量;每月校务日志、教务日志、班级事务日志、年级组工作、教研组工作检查;每学期检查一次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音乐、美容设备设施及其他教学相关设备设施的使用和管理情况。

第十四条做好教学总结。学校应在每学期结束时及时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综上所述,要收集详实的材料、数据和典型案例,综合分析成绩,提炼经验,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总结的类别一般应包括学校教学工作总结、年级组教学工作总结、教研组教研工作总结、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和专业成长总结。

第十五条做好教学评估和表彰工作。学校应在学期结束时对教学工作做一次全面的评价和表彰。要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教学部门和岗位的工作目标达成情况和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并根据奖惩制度实施奖惩。评价教师,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基础,校长、教研组、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评价,促进教师教学工作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十六条加强教学业务档案管理。学校应加强教学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分类。各类计划、规章制度、教研活动、教学检查、教学工作总结与评价、奖惩等教育材料要定期收集整理,及时归档,专人管理。第一,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应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严格遵循教学规律;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生命意识和质量意识,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条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学科教学计划应分析学习情况,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考试大纲,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实施方法和进度。

第三条认真备课。老师应该为新的课程提前一周备课。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体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做到“四备”,即备好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资源、教育目标、教学策略和方法,做到目标在心中、学生在眼中、方法在手中、有效实施。4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学会编写电子教案,学会为某些内容设计网络环境,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第四,认真写教案。教师的教案既要预设,又要主动。教案内容一般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步骤、板书设计、习题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后记(随笔)等。青年教师的教案必须详细规范;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的教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新课程应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复习指导、实训、作业和论文评价等课也要有针对性的教案,不能用课本和论文的指令代替。禁止教师在没有教学计划的情况下上课。

第五,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教师要按照课表上课,实行听课制度,举行必要的仪式后按时上课、下课。教师应仪表端庄,语言规范,板书工整,上课实验操作正确熟练。教师上课必须使用普通话授课,语文教师达到甲级以上,其他学科教师达到乙级以上。

教师上课要做到“不准”,即不准擅自转课或停课;不无故离开教室,随意中断教学;没有“满堂灌”;不使用无线通讯工具;课堂上不准抽烟喝酒;不要坐着讲课(特殊情况需提前向校领导说明);不阅读与教学无关的书籍、报刊;不歧视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不允许体罚和变相体罚;不允许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

第六,开展直观教学。我们要利用直观教学生动形象的特点,积极开展直观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重视演示实验教学的实施,积极运用教学图表、教学模具、教学模型等直观教具,提高教学效率。

第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专业素养,正确理解和使用教材,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保护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落实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恰当运用教学方法,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第八条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帮助学生在课前准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开展实验(练习)、参加考试(测验)中掌握科学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九条开展实验教学。教师在实验课前要认真研究实验,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确定具体的方法、步骤和操作程序,准备好所需的仪器、材料和工具。教师应在学生实验前明确说明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以及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巡视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困难,防止意外发生。实验完成后,教师要及时检查和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总结实验中的问题和经验,完成实验评价,进一步巩固实验效果。教师要布置必要的实验作业,指导学生写实验报告,并认真复习和评价。

学校要立足实际,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开展课外实验提供场所和时间,为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和合作创造机会。鼓励教师组织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和其他科学活动。

第十,注重教学反思。每节课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教学实施情况认真思考和梳理,总结教学得失,分析原因,从多方面写好教学后记。

第十一条做好作业布置和批改。作业要精心设计,分层次。作业是否布置,布置多少,要尊重教学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符合上级有关政策精神。布置的作业要发就收,收了就改,改了就谈,错了就改。

第十二条开展课外辅导。课外辅导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差异,分类指导,认真实施,注重效果。规范辅导行为,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开展课外辅导活动,不得随意占用学生自习课。要注意个别辅导,教师要在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及时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禁止教师组织或参与有偿课外辅导。

第十三条组织考试(测试)。组织考试(测试)要做到“五要”,即根据学科特点和有关规定,科学合理安排考试;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认真命题,全面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要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肯定学生的原创性观点;要客观评价成绩,统考科目要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保证学生成绩的客观公正;做好质量分析,教师要在考试结束后及时对班级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分析,填写质量分析表,总结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

第十四条实行科学的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实事求是,与语言相关,以鼓励为主。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该得到关心、鼓励和更多的锻炼机会。学期结束时,按照以评促发展的原则,将平时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业状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做出全面的、鼓励性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倡导教师引导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关注学生发展的全过程。

第十五条组织课外活动。各学科教师要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成立学科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兴趣小组活动要有计划,有场地,有系统的内容,有活动记录。课外活动应以实践活动为主,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第十六条开展校本教研。教师要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参与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理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尽量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实际问题,以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务实的态度把具体的教学问题变成课题,进行认真的研究。鼓励教师每月阅读2-5篇教育教学理论文章,每学年阅读1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努力做到每学年“五个一”,即上好教研课;提供教学设计或多媒体教案进行评价或交流;设计一份试卷;写一篇教研论文、案例或总结;参加一个教研项目。一、掌握预习方法。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根据老师的教学进度和学习要求,浏览要学习的内容,找出重点和难点,初步思考书后的习题,尽量完成书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收集课外学习资料,整合学习资源,弥补自身不足。应该把重点放在自己还没有通过努力弄明白的问题上。

第二,提高预习效果。要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合理分配科目预习时间,重点加强薄弱科目预习。预习的方法要从小培养。随着学习周期的变化,预习的数量和质量要有所不同,以追求最佳预习效果。提倡制定预习计划,写预习笔记。

第三条学会在课堂上学习。做到“六要”,即专心听课;带着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认真思考老师讲课的重点;要善于辨析比较,关注老师和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勇于发言、质疑、沟通;要掌握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要点和重要方法,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做课堂笔记;我们应该积极配合同学,学会和他们一起实现学习目标。

第四,培养课堂学习质量。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过程,树立“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的信念。学会独立、合作、探究、尊重、欣赏,学会学习,感受课堂学习的乐趣。

第五条坚持课后复习。做到“四要”,要围绕教材和老师讲课的重点,明确复习要求,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要及时回忆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记住重要的知识和解题方法;要及时整理笔记,尤其是教师板书中的核心知识和重要方法;要理清思路,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总结新内容中的学习点,掌握重要的知识和技能,达到班级目标中的学习要求。

第六条学会系统复习。认真复习章节,通过总结单词、勾勒轮廓、绘制图表来构建章节的知识结构,掌握章节的核心内容,总结章节中的方法和技巧,达到章节目标中的学习要求。根据考试类型和自己的学习特点,考前认真复习,完成有针对性的复习训练。

第七,提高复习效果。课后复习注重时效性、持续性、规范性;章节复习重在提炼,方法和系统;考前复习重在掌握,重要的是总结归纳。

第八条规范操作要求。需要及时、规范、独立地完成常规操作。作业中遇到困难,要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但不要抄袭别人的作业。应独立或合作完成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作业。要积极参与并完成合作学习中的分工任务,保证工作质量。

第九条遵循操作规程。作业前要复习教材,把学过的单词、语法、句型、概念、原理、规律、定律、公式找出来,然后再做作业,减少错误。做作业时要认真审题,明确题意,理清解题思路,明确方法步骤,提高完成作业的准确性和速度。做完作业后要仔细检查。

第十条提高运营效果。完成作业时注意学习方法,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探索总结,开拓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倡举一反三,一题多解,选择最优解,形成迁移知识和良好的解题能力。要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补救措施,训练与纠正同步进行。要注意收集一些典型错误,建立“错误簿”,经常复习,防止重蹈覆辙。

第十一条标准化实验准备。实验前要根据实验题目认真阅读书本,明确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原则上,未预习者不得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实验操作前,必须检查本实验的仪器、设备、工具、部件、材料等是否符合实验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技术状况等要求,不符合的要及时上报。

第12条正确完成实验。在教师和实验人员的指导下,按照实验目的、要求、方法、步骤和操作程序进行实验。保持实验室安静整洁,遵守实验规则,确保实验效果和安全。实验过程中,注意,仔细观察现象,准确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要对获得的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做出实验结论,并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第十三,做好备考工作。考前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并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类,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运用能力。要清楚考试的时间、方式、内容、大纲和纪律。

第十四条按要求进行考试。要遵守考试纪律,诚信考试,努力全面真实地反映实际水平。考试时,要仔细审题意思,理清思路,快速作答;字迹工整,画图准确,回答完整。

第十五条科学应对考试。考试中要克服焦虑、急躁、恐慌、紧张等不良心态,掌握先易后难、成熟后成熟等应试方法,打足基本点才能得高分。

第十六条注意考后总结。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试卷质量,找出知识技能上的缺陷,写出考后反思,坚定学习信心,改进学习方法,积累考试经验,提高学习效率。